首页 > 在线阅读 > 新闻详情
物联发展新机遇 经济发展新动能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0-10-29 22:12:03.0    

10月29日下午,由上海科学院、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浦江创新论坛·新兴技术论坛Ⅰ在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举行,来自产学研各界嘉宾150多人与会。

本次新兴技术论坛以“物联发展新机遇 数字经济新动能”为主题,聚集了国内外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相关机构与知名管理者、科学家和企业家,分享技术最新动态、经典案例和经验,探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物联网技术的新机遇和新场景,让新技术成为服务数字经济的新引擎。

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中国和全球发展格局。万物互联、数字赋能正在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智能物联时代已经来临。

论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分别由上海科学院副院长曹阿民、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爱平主持。上海市科技党委副书记王宇、上科院院长秦文波、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先后致辞。

王宇副书记在致辞中提到:推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今天上科院与张江集团、中国电科三十二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电科五十所、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分别签署共建“上科院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上科院激光探测技术研究所”协议。相信这些战略合作和创新平台的建设,将为上海加快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秦文波院长认为:经历了疫情冲击,面对全球变局的当下,上海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担当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完成中央交给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必然要在新基建、新技术和新经济上有所作为。上海科学院是组织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的科研总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都是上科院重点关注和重点投入的科研领域,力争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协调院成员单位及在沪的其他科研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平台支撑、特色专业服务、成果转化等取得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成果。

袁涛董事长认为:物联网是新基建的科技支撑与核心要素。近年来,张江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布局,今年更是发布了张江人工智能集聚区,将在张江中区积极探索万物互联的更多可能性,在全球的物联网赛道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张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至今,张江已经聚集了200余家物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重点企业,也搭建如微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实验室等可以为企业开发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的相关平台。张江积极融入这场科技创新浪潮,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同时,张江希望将自身的科创基因融入于时代发展之中,助力更多美好的愿景早日成为现实。

 

本次论坛有四大亮点:

亮点1:物联网领域高层次专家集聚:3位科技界专家+4位产业界专家智慧碰撞

搭建高端对话交流平台,邀请业界大咖分享物联网发展态势,为提升上海智能物联网产业的创新策源提供咨询建议。

3位科技界专家: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原院长封松林;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建筑物理研究所副所长Gunnar Grün(贡纳.格林);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工厂运营与自动化研究所能源系统和基础设施项目负责人Przemyslaw Komarnicki(普列兹瓦夫.科马尼克)。

4位产业界专家:中电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宋志群;上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上港集团洋山深水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黄秀松;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产品线副总裁曹明;上海移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郑雷。

封松林演讲的题目是:技术赋能智慧城市,一网支撑治理转型。他在演讲中提到,传感器、集成电路、计算机、物联网、移动和固定通信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普及,赋能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服务便捷、社会治理精准、社会经济绿色、城乡发展一体、网络安全可控的智慧城市建设,近年上海积极探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的智慧政府,开启以“数据治理”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模式,并以上海临港智慧城市实践为例,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实践和发展态势。

Gunnar Grün(贡纳.格林)和Przemyslaw Komarnicki(普列兹瓦夫.科马尼克)演讲的题目是:从工业4.0到城市4.0。Gunnar Grun在演讲中分析了未来能源挑战与需求,介绍了弗朗霍夫学会开发的District Concept Adviser工具。这个工具有利于提升人们对规划地区未来能源理念。他以德国斯图加特、卡塞尔的项目为例,对该工具进行地区能源规划与运营的优势和成效进行了阐述,展望了物联网在智慧建筑中的应用前景。Przemyslaw Komarnicki在演讲中分析了脱碳进程中的技术、经济性和社会问题三个影响因素,并以德国为例,提出了能源系统优化的方式方法与思路。IFF通过创建各类数字化系统评估系统和应用,借助其各种能源运营中心,运用虚拟现实、新算法、赋能消费者参与、数字化等方面持续提升,创建新的业务服务模型,来支持未来的系统运营更加经济高效、技术更加稳定。

宋志群演讲的题目是:物联、数联、众联-AIoT赋能智慧城市。他在分析AIoT行业发展趋势基础上,介绍了中国电科基于物联、数联、众联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想和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智能城市专项规划创新实践,为基于AIoT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

黄秀松演讲的题目是: 智能物联赋能传统码头升级。他认为,智慧港口的建设及管理是今后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思维实现港口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无人化,助推传统码头转型升级和企业提质增效,是建设国际强港的信息化保障。

曹明的演讲题目是:新C-IoT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使能未来物联网。他从海内外商用、政策、运营商、生态伙伴等方面介绍了5G NB-IoT的最新进展和行业应用,并对5G NB-IoT使能智慧城市进行了展望。

郑雷演讲的题目是:从5G通讯模组到数字化转型。他在演讲中,立足终端侧,介绍了5G行业的发展现状、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通讯模组如何加速推动5G+X的应用落地,对行业的赋能,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

 

亮点2:与创新伙伴合作共建,赋能“人民城市”

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不仅需要产学研合作,也需要丰富的应用场景落地。

在本次论坛上,上海科学院分别与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智能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开发、示范园区建设等方面全面合作,促成果转化,育创新企业,创产业生态,让物联网技术为“人民城市”赋能,共同促进上海数字经济发展。

 

亮点3:“上科创”发布,搭建技术成果转化“融平台”

上海科学院致力于打造以任务为导向、需求为牵引,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总部+创新主体”集团化发展的科研联合体。在本次论坛上,展示上科院应用研究及科技服务体系的综合实力和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的重要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创新服务平台”——“上科创”正式上线运行。它将采用科研资源集团化创新运作模式,重点围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服务、重点科研项目论证评估、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孵化、产业合作及投融资支持等四大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科研成果产业化创新服务。

上海科学院分别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所、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的“上海科学院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科学院激光探测技术研究所”正式揭牌,新建研究所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同打造“科研创新+中试孵化+产业投资”的创新生态。

 

亮点4:智能物联网成果展示体验,感受新兴技术魅力

在会议现场集中展示了上科院成员单位以及协办单位上下游合作伙伴近年来取得的物联网技术成果,不少成果引来与会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包括:从前端感知到后端分析应用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灯杆,5G小型化基站,通过HoloLens设备感受万向集团智慧工厂沙盘和联合利华工厂虚拟培训的混合现实体验,由伺服电机、谐波减速器、制动器、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按一定方式高度集成而成的机器人电动关节,集立体相机、多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IMU、RTK GNSS、矢量声学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磁力计、wifi模块等于一体的多源传感器融合导航系统Sensor-Box)等等,它们的集中亮相,让与会嘉宾近距离感受智能物联网技术的魅力。

论坛上还发布了由上海科学院、中国电科五十所、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物联网等团队编写的《上海智能物联网创新研究报告(2019-2020)》,对智能物联网的内涵、关键要素、产业链体系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智能物联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主要特征,并介绍了上海智能物联网部分应用示范案例,对未来发展路径及支持举措提出了建议,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了解智能物联网技术热点和发展趋势。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