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科技功臣金亚秋:“做其他人做不到的创新之事”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6-08-08 13:17:20.0    

担任复旦大学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金亚秋院士奖科技功臣奖可谓实至名归,他在“极化散射与SAR遥感信息”研究方面,作为中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者之一,总结性专著被IEEEGRSNewsletters列举为极化测量信息理论与算法20年来新进展5部重要著作之一;在“遥感应用的电磁散射建模”研究方面,担任IEEEFellow评选委员会主席,从嫦娥一号微波辐射观测数据,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了全月球的月壤厚度和月球氮3估算;在“目标与环境电磁散射”研究方面,揭示出海杂波环境中目标监测的规律性认识,为工程技术应用提供了数值成果。

对于基础研究,这位走在世界前沿、探索科学问题的科技功臣说:“我们的团队不鼓励做那些横向的小项目,因为近年来基础研究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希望能够做更多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推动的研究。”
至今,金亚秋已在国内外发表700多篇学术论文、14部学术专著与文集,特别是在全极化高分辨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成像方面的专著,更被国际学术界评论是“近10年里该领域重要的5部专著之一”。他秉持认真负责的理念,亲力亲为,每一篇论文都经过精心雕琢,甚至数十次修改。金亚秋特别强调自主创新,团队主要科学成果的研究软件都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上世纪90年代初,是基础研究开展相对比较困难的时候,研究的支持力度、软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开拓星载微波遥感的基础研究在那时还比较超前,金亚秋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的研究课题,美国直到1994年才第一次在航天飞机上使用。但是,当时金亚秋课题组在国家基金委提出这一课题时,却被专家否决了。“否决了我们也要坚持做!”金亚秋说。过了几年,这位和他相熟的专家遇到他说:“几年前否决是因为觉得不切实际,现在我觉得你是对的。”

最近10年,随着我国在空间科学和空间遥感技术的长足进展,特别是在神舟四号、嫦娥探月一号、风云3号气象卫星、海洋2号卫星等都载有微波遥感器,金亚秋为此都做出过贡献。依据他建立的月层辐射模型,从嫦娥一号微波辐射观测数据,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了全月球的月壤厚度和月球氮3估算等。2015年,金亚秋获得“IEEEGRSS杰出成就奖”,这是国际GRS领域50多年来获得杰出成就奖的第一位非欧美科学家。

“中国人很聪明,但科学研究的成功主要不靠个人的聪明。”就像从小到大坚持“科学梦”的执着与单纯一样,回国30多年的金亚秋,依然保持着当年美国MIT苦苦求学的生活习惯,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即便在当选院士后,他仍奋战在科研的第一线,很少参与和学术无关的活动。对此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我只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

对于科研,他认为科学家总是阶段性地处于“一无所有”的感觉,因为“科学家在做研究的时候总是最充实的,当研究完成后往往经历一段时间的高兴和轻松。但是很快就觉得‘一无所有’了,因为项目做完了,得缓过神来再做新的。”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