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如何理性看待 资本遇冷这件事?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6-12-21 13:50:36.0    

首先,要搞清楚的事情是,资本的确遇冷了吗?主流的几家机构在喊着或者大家被动听着各种资本遇冷所以就真的遇冷了吗?答案是,是的。的确很多现在的机构,看项目还是看的,但是不投了,或者极少投了,这个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嘛。所以这是一个目前会有的现象。那如何来看待所谓资本遇冷这件事呢?

最近鸵鸟电台统计了上海上半年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数据信息,然后进行了一些特别表面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可能跟我们主流判断或者主观逻辑有点不那么一样的结果。好了,这个时候,就有人上来问我了,乡长啊,是不是最近五毛了,然后要来各种唱红了?

还是回过头来看数据结果。

鸵鸟电台得出的关于2016年上半年的投融资数据简报显示:1.上海地区2016年上半年同比2015年上半年的投融资数据量在上升,整体的投资金额也有所上升。2.上海地区2016年上半年获得投资的项目行业分类中,互联网金融相关的仍然是最多。3.投资机构已经不断被分化,新锐投资机构开始进入早期投资市场。

咦?这个情况,好像跟身边的投资人讲的情况不大一样啊。是吗?主观感受科学吗?逻辑正确吗?我个人提出几点能够支撑起我们前面总结出来的观点的逻辑。

1.所谓资本遇冷,原因从哪里来?

一方面,去年的那一波一波,真心是投伤了,投资机构都是内伤严重,当初的那一波又一波的O2O到这个时候都在出现问题,随着问题的慢慢爆发,自然就会有后续跟不上的情况,所以只能捂住口袋,得省着点花,否则怎么跟LP交待?一方面,一流二流机构的会传导到三四流机构,所以大家都在叫,包老板,赶紧出来讲几句吧,否则大家都要揭不开锅了。传导导致不良情绪的引导。其实早期创业投资跟股市是一样一样的。如果大家都在击鼓传花说环境不行了,大家都不愿意投钱了,那谁还敢出来说我要投?

2.的确是遇冷了,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在闷头投资呢?

我们分析问题得理性客观,不要总带着主观的情绪来讲事情。鸵鸟电台注意到的一个情况就是,随着国内创新创业环境的推进,有一个非常好的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机构,包括上市公司的投资部门,民营企业的投资主体,小规模个人的天使投资,大家都愿意投入到这个事情中来,这是整个行业正向影响的一个结果。

虽然看上去好像主流机构都在说资本遇冷了,但事实上,大家还是铆足了劲头抓好的项目,然后投资。为什么?整体上,钱是越来越多了,也就意味着同样情况下,项目接触资本的机会比以前更高了。并且在主流的双创传导了之后,很多之前做PE或者二级市场的,也开始逐渐关注早期。钱多了,机构多了,投资的机会也就更多了,整体环境其实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并非否定所谓的双创这件事,这是概念层面的问题,不能随便定义的。双创,至少培育了一个关于企业去获得融资的另外一条路径,那就是股权投资。

3.不能一棍子打死,整肃了之后肯定会要重启。

其实最近被影响说资本遇冷,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很多新成立的机构都没有办法落地,搞定所谓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甚至因为一些原因,很多企业完成了投资行为,但都没有去工商完成股权变更。没办法,在稳定和创新两者之间,我相信有关部门肯定会优先选择稳定。所以就索性一棍子打死,说你们都不要搞了。好,我们得想一个事情就是,不可能永远不稳定,等稳定了,我们继续肯定创新。创新了,机会又来了。所以,有时候想想,早期创业投资市场,就跟二级市场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之前的一位领导人,讲过一句话就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现在想想,其实这句话很有劲。

4.那我们是要创业还是不创业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多人的创业就是跟随创业,其实上一波很多人的创业,我们有时候讲,这些人是不应该创业的。就像前段时间,很多做投资的朋友跟我分享的一个观点就是,现在北京的项目没办法看了,为啥?因为该创业的都出来创业了。也就是说,很多现在出来创业的人,都不应该出来创业。

这其实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们到底要不要去创业?我个人认为,现在其实很多创业都叫做商业模式和管理类创新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本质上没有方法来降低或者节约什么,一个商业逻辑只是在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本质上不直接产出特定的某种不可替代的价值,那最后大家都会陷入到一个不可自拔的迷茫当中。就像现在很多的江浙民营企业一样,不做就死,越做越亏。这个是要命的。

所以,我想,还是要改变一些思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地用在有技术创新或者其他有一定壁垒的创新的研发和思考之上。这是不可替代的,才是有长远价值的。另外,如果之前好几家公司各自在做一些事情,最后大家都想要搭建一个生态,那为什么不一起来合作,搞一个更大的事情呢?重要的是,我们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在可以长远实现价值的地方,例如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团队的成长等等。

如上,前途光明,道路坎坷。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