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6-12-21 13:55:48.0    

现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已经成为了时代主旋律,放眼未来五年,可以看到“创新”已被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根据国务院侨办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实现“万侨创新”的六大目标。由是观之,“十三五”规划所释放出来的政策红利可谓“口味”多样,它将会陆续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海归人才提供更多的创业良机。

这不,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近期在嘉定举办的一场名为“归来”的旅美博士团所领衔展示的大型路演活动正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万侨创新这一目标的达成。就中美两国在创新创造、创新氛围、创新人才培育上,来自美中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心的主任段渠先生给出了诸多可供参考性的答案。


H=华东科技

D=段渠



“学以致用”是通往科技创新之路的钥匙

H:作为归国团成员之一,您认为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程中,海归人才是如何发挥出他们的作用呢?

D:就这一问题我想以我自身的经历和视角出发,来谈谈我的看法。我们从小就知道,上海是一个商业与制造业并重的城市,很多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出自上海,而且在当时看来上海是质量与品质的代名词。随着上海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功能因素日益凸显,其在金融、教育、产业等领域逐渐发挥出了不易替代的优势。我觉得那些长期在海外从事科研或者生产的海归人士其本身就有着强大的技术支撑和行业敏感性。因此,他们要是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上海建设这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大潮中的话,除了在某些相关领域对上海的科研水平、科技创新建设起到补充作用之外,无疑又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了。

在我看来,他们将会在这两个方面发挥出“学以致用”的作用:第一,自主创业或创新。通过在高校、科研单位做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创新,抑或通过跟当地的企业一起协同创业。第二,有关知识的技术转移。毋庸置疑,作为相关领域内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可以通过技术转移的方式将相关技术转移回来,比方说他们在国外生活与学习所获得的专利也好经验也罢。以技术转移的手段积极地参与到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中,使相关领域内的技术与科研成果保持国内外相当的水准。通过在上海的先行试点与落户,为后续的广泛推广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继而进入到全国的市场和产业链中全面加速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


H:现在正值中国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期,您是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氛围建设?

D: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股热潮的涌动,国内创新创业者的热情都异常高涨,这一点显然是远远超过美国的。二者对比一下,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在创新这一方面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或者说是一种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或许美国的教育体制决定了人们的发展构成大都是基于自我的兴趣或个人价值观,它不像现阶段国内的这股热潮是由体制内的导向所驱动与决定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如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无论是读书也好、辍学后创业也罢,在他们看来这都是很自然的一个构成,不存在一个特别大的波动。

可以说我们UCTID是最早的一个在海外成立的专注于创新的平台,对比这前后十年间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对于创新创业的关切与支持。风投、政府、园区、民间都成为助推这股全民创业浪潮的有力推手。这样子的一个格局从热度、强度、广度上都不同于美国,可谓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我觉得这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基本是通过海量的资本、密集的劳动力、能源消耗的发展所带动,现如今在李克强总理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将广大人民群众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与观念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内而外驱动社会转型发展的自主创新的新模式。

在这个过程之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的改造与迭代都对中国未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更大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坊间传言说“十个创业九个死”,暂且不论结果怎么样,我认为有这样一种推动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进而继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



科技发展正值风口

H:您是怎样看待UCTID(中美合作项目平台)在中美项目合作之间所起到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怎样使中美之间的项目更好地落地?

D:首先,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UCTID。从字面上一眼就看出它是某个短语的缩写,中文全称为美中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心。“创新”、“科技”、“发展”这三个关键词是它的内在所指,其涵盖了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国际化)这三个方面的咨询、投资与服务业务。就以我们今天的科技路演来看,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其所涉及的科技创新这块大都是以硬科技为主,包含了生命科技、机器视觉、智慧医疗、钢铁冶炼、节能环保等领域。UCTID建立十年来都在做有关科技方面的工作,它通过建立一种中美合作的机制来确保将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带入中国,如软件外包、设立研发中心、对接中美双方的专家来进行双边资源与优势的互补。现在正值我国以科学技术推动国家大步向前之际,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技发展之风口。

可以这样说,我们UCTID在这之中就起到一个连接双方的桥梁作用。因为我们这个机构本身是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构成,所以我相信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所开展的工作是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前沿性的。此外,该平台与社会上其他类似的非专家组建的中介机构比较而言可谓更专业和更接地气。它能够帮助专家做孵化、做专家的助理,助其了解中国的国情、助其组建团队、助其寻觅合作资源与团队等等。


H:是什么样的一个契机促使您归国创业?是您个人的梦想驱使还是现如今中国的市场氛围?

D:细细想来,我觉得上述两个原因都有。我本身就有这样一个梦想,而且这个梦想犹如一粒种子般早在十年前就被种在了我的内心深处,经过多年来的等待,现今正好生根发芽。像我们这些旅美的专家、学者,本身在自我知识积累上可以说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在如今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个大潮中,整个社会对于创业者的宽容和扶持到了一个历史至高点。如此一来,是继续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呢?还是回国通过自己的拼搏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当今社会这般,在外部因素利好的前提下,即国家大力鼓励创业、营造创业氛围的大背景下,创业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捷与更有底气。此外,那些下定决心回国创业的旅美成员也都认清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归国创业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因此,我们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更应该注重参与过程中的事在人为。

就好像马云所说,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