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对提升上海知识竞争力与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建议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7-02-22 14:17:49.0    

根据对亚太知识竞争力的评价,从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角度,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建议。


充分利用国际要素打造上海科技创新新高地

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战略的实施为上海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必将对上海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增加新的动力。目前,全市上下正在积极行动,全力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但这还不够,还应当调动国外的力量参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要素和国际市场。上海《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的22条总体上比较全面,但在国际合作方面还可以加强。除了第16条“继续完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外,没有其他涉及外资在沪企业或利用国际资源的实质性内容。

为此,具体建议:

在国际上选择知识竞争力领先地区,如新加坡、首尔、布鲁塞尔、伦敦、汉堡、加州、麻省等,与上述选定的合作对象共同打造国际创新合作新高地。在合作方式上,借鉴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经验,以先进的理念和智力资源对特定地区进行知识资源开发。在功能定位上,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将产业链、技术链与价值链密切联系起来,重点在合作对象有优势的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同时建立全球最先进的科技孵化器,并在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方面进行创新。


将上海知识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根据今年我们对世界知识竞争力的预评估,上海在142个地区的知识竞争力位列第25位,比2008年国际竞争力中心最后一次评价的第110位有大幅度提升。

根据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上海的知识密集产业对知识竞争力的总体贡献非常突出。上海的4个知识密集制造业中,每千从业人员在IT就业人数、每千从业人员生物技术就业人数、每千从业人员汽车与机械工程就业人数和每千从业人员电子机械就业人数分别列全球142个地区的第3、第8、第3和第3位,知识密集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列第14位。这在全球其他大都市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中是比较少有的。这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制造业的转移规律在发挥作用。

但另一方面,部分发达或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密集制造业表现依然良好。例如,新加坡、以色列、美国麻省的千人IT制造排名分别为第6、8、12名,新加坡、韩国蔚山、比利时布鲁塞尔生物技术就业密度排名分别为第2、5、10名,韩国蔚山、日本爱知的汽车产业就业密度分别列第1和第5名,德国的多个地区也都位居前列。日本滋贺、静冈、富山、栃木的电子机械就业密度分别列第2、6、7、8名。上述这些地区的知识竞争力综合指数大多数都在前20名或前10名,新加坡、首尔和蔚山甚至位列第1、4、6名。这表明其知识密集制造业对其知识竞争力贡献巨大。

从国家层面看,日本和德国的知识密集制造业十分突出,这两个国家中的一些城市或区域至今保持了较大规模、较强密度的知识密集制造业部门。这是非常值得上海学习的。尤其重要的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其他国际大都市有所不同。上海的人口大约相当于纽约和大伦敦的近3倍,大巴黎和东京都的近2倍;上海的面积大约分别相当于纽约的8倍、大伦敦的4倍、东京都的3倍、大巴黎的2倍多。上海的面积和人口决定了上海相对于这些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优势和市场优势。加上上海又是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中心城市,上海可以在进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建立起世界上最强大的知识密集产业群。这一特征将是上海在未来10到20年内超越其他国际一流大都市最重要的资源禀赋和结构性优势。

但上海的这一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尤其是还没有转化为竞争优势。建议发挥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一般地区相比所具有的人才、信息、金融、交通、技术等综合优势,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并以此带动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并使两者有效互动。将郊区建成技术密集的、规模型的知识密集制造业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以形成其他发达国际大都市所不具备的“躯干产业”。而将中心城区建成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即“头脑产业”,包括研究开发产业、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等专业服务业等。让“头脑”与“躯干”互动起来,即以中心城区强大的知识密集服务业支撑郊区的知识密集制造业,并将中心城区部分与知识密集制造业直接相关的知识密集服务业不断扩大到郊区,大幅度提高郊区产业的增加值率和单位面积产出率。


大力发展私人股权投资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国际竞争力中心主任Robert Huggins教授认为,没有人力资本的高储备和创新能力,一个区域将没有能力产生出新的商业活动。然而,在这些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将新的想法商业化还要依赖金融,特别是能使一个地区将其在研发和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回报最大化的风险资本。国际竞争力中心据此设置了唯一一个金融资本指标——人均私人股权投资。

上海的科技发展基础条件和创新的人力资源等要素异常丰富,但根据我们多年的评价,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私人股权投资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以人均私人股权投资为例,上海虽然列第9位,但只相当于北京的五分之一,与全球主要城市和地区相比,不到加州和麻省的约二分之一,不到前8位平均值的一半。在国内,2014年前20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中,北京有11家,上海只有5家,并且上海的单个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比北京的规模小很多。由于上海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的金融资本远没有北京活跃,表现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上的差距就非常大。上海只有37家,而北京高达80家。另外,在全部50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广东、江苏、浙江分别高达103家、60家和50家。而广东的一个深圳就有47家(表17)。

建议上海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大力培育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尤其是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政策优势,积极吸引国外和外地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建议在陆家嘴、张江或自贸区其他区块建立私人股权投资集聚载体(园区或商务楼宇),对集聚区内的私人股权投资企业提供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专业服务,支持私人股权投资做大做强。


建立专项基金支持科技企业进入海外资本市场融资

我国股市近年来的发展所存在的诸多不健康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从而影响了上海战略新兴板的推出。根据知识竞争力评价模型的逻辑,创新的投入(R&D)转化为知识产出(专利等),但最终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才能完成整个创新过程。由于大量的科技企业难以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极大地影响了创新的绩效。

以色列的人均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5,人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全球前3,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数量排名也是前3。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其拥有卓越的高科技孵化器和高水平的风险投资,这两个方面协同把这个弹丸小国的高科技企业源源不断地送入纳斯达克等国际资本市场,甚至让众多大国难以望其项背。


上海活跃的科技企业约有1.6万家,具有科技属性的企业至少5万家。为了支持这些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建议在采取科学方法筛选的基础上,成立专项基金对其中500家企业进行专项扶持,对其人力资源、研发能力、市场开发、财务管理和上市辅导进行有效支持,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其中30家左右企业能进入纳斯达克、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证券市场。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