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石墨烯:开启产业革命新“石”代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7-03-20 15:29:43.0    

2004年,一种号称工业“黑金”的新材料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时隔6年之后,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诺沃肖洛夫教授等人凭借着这一重大发现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被喻为“新材料之王”的它——石墨烯,作为物理形态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佳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被外界预言其极有可能在产业和技术领域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革命。

为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于2015年末下发了《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促进石墨烯产业发展。毋庸置疑,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程中,也已将石墨烯纳入了协同发展之列,从目前由上海市和宝山区市区联动打造的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平台的诞生就可看出一二。据悉,该平台将作为石墨烯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服务平台与展示平台。

 

转型发展迎来新“石”代

随着近年来钢铁产业面临的危机,宝山已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布局和规划,如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结构调整、产业重塑等,宝山城市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腾笼换鸟,一改以往以“高污染、高耗能大型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的固有形象,而是向以总部经济为主打、科技服务含量较高的高新园区迈进。新材料作为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加之宝山在制造业与新材料领域都含有石墨基础的产业,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石墨烯平台”)以及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碳公司”)顺利落地于宝山。

正如宝山区区长方世忠在接受采访时所表述的那样,宝山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如何紧跟先进技术发展趋势、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找到出路?基于此,石墨烯平台的建设,既是宝山区贯彻落实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求,积极对接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其构筑新兴产业高地的重要内容。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以区域转型调整为契机,做大做强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使科技创新产业在园区内集聚,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的同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能级。

石墨烯被冠以“工业味精”的头衔——如同食用味精那样,只需一点点的量,就可对食物的质量提升数倍,可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面对现如今钢铁产业所陷入的窘境,假设在客观因素未变的情况下能做到钢铁性能的提升,那么这何尝不是一种资本的节约呢?石墨烯作为一个二维的纳米材料,其所具备的光学性质、电学性质、机械性能等可以使传统的材料,诸如钢铁材料、防腐涂料、金属器件的性能加倍提升。此外,新的盈利空间或许还将得以开辟。”作为第七批党外人才挂职干部来到宝山区科委分管科技工作的孟岩如是说道。

从中科院上海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到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面对这一身份的转变,她表示虽然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常会被打击到“外焦里嫩”,但是作为学化学材料出身又深耕于科技行业的她而言,能够亲身参与并投入到石墨烯产业前线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使久居实验室的科研数据通过中试量产化后走向陈列柜中产品的行列,最大程度上避免科研成果的“死亡谷”,继而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成果转化问题。

 

 

“请给我们一点时间”

放眼国内,从京津冀到长三角再到珠三角,石墨烯博得了众多的眼球。有数据显示:中国在石墨烯研发上,目前已申请超过2200项专利,占世界的1/3。2015年全球石墨烯专利数据显示,排名首位的依然是中国,之后是美国、韩国、日本。对于石墨烯在上海的发展而言,坊间有着这样一种说法——“醒得早、起得晚”。原因在于上海虽然拥有着众多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如上海交通大学和中科院直属上海分院等机构都有涉及石墨烯的研究,但是相较于常州、无锡、青岛、重庆和深圳等地已经投入到“研究—应用”的执行范畴阶段而言,上海有着广阔的进步空间。在上海明确了“科创中心”建设这一目标之后,其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也将释放出一定的红利,惠及新材料方面的下游市场,诸如钢铁制造、汽车复合材料、新能源电池和复合材料等等。

根据市场报道的数值计算,石墨烯现在的生产能力约为7000吨每年,可是达产能力不超过3%,症结在于石墨烯下游应用没有被广泛地打开。此外,不同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性能不同,下游不同应用领域对于石墨烯的性能要求也不同。“我们平台在瞄准了这一问题之后,主要针对的是石墨烯应用这一发展领域。希望借助该平台,使下游企业在产品所需的(增值)性能上的需求可以反馈到上游研发人员与团队的‘耳边’,通过较为紧密且频繁的互动来找到二者之间的结合点,从而加速石墨烯产业应用的进程。”孟岩语重心长地说道,“从客观上来说,一个企业的发展以及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都是具有一定生命周期的。因为在‘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科研品—产品—商品’是内生互联的,并不受时间的约束。可能一开始的成长速度低于预期,但保不准今后会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速度。请给我们一点时间来证明该平台存在的价值。”

目前来看,石墨烯平台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公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齐飞?如何使实验室成果在中试的环节实现“扩量”从而完成科研品向产品的蜕变?如何在国家经费补贴空缺的前提下,从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本来撬动中试环节的顺利实施?这些都是石墨烯平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上海超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市场化运作的能量,在宝山区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区政府委托宝山城市工业园作为该公司的投资方,协同上海市政府、三星、LG、Sabic联合成立了5亿元的敖问基金助力石墨烯产业园进行市场化的运营与管理。“我们希望依托这一平台使相关政策惠及所需企业,同时积极扮演好沟通‘企业—产业’之间的‘桥梁’这一角色,从而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产业之间得以更好地产生集聚效应,在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平台促科技,平台带产业’的转型发展。”

不为所有,可为所用

创业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科研工作而言,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人才资源,如何找人、用人、留人一直是回避不了的话题。因此该石墨烯平台除了通过与科研团队的合作开展新材料产业的研究之外,还通过与高校院所展开深入合作来发挥出人才优势。

“我们热忱地欢迎科研团队的老师与我们平台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入驻的团队或个人仅需带上专有技术或前期的科研成果前来,我们就会提供厂房、设备和人力的支持。”据悉,在开展项目研究之前,平台与合作方本着合作的精神对于日后项目成功时的股权分配签署契约(法人同法人之间),即平台与学校进行合作,其中所涉及知识产权的使用权、转让权与分配权则经由第三方评估后由学校和科研团队自行分配。“这种合作机制的优点在于,鼓励高校教师出来创业。同时,也为宝山区引进了大量高端人才,实现人才的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此外,石墨烯平台还通过与辖区内的上海大学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硅酸盐所、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如上海理工大学的“3+1工程师班”已经正式运作,该校材料学专业的学生在就读本科期间须有一年的时间亲临现场实践并结合实际操练产出年终报告。据悉,经过学校的推荐以及平台选拔后的10名学生已融入到生产线上进行作业。“鉴于这一创新性的模式,通过在生产线上的实际锻炼后,那些功夫扎实的学生可以在毕业时选择与公司签约,非但解决了高校的就业率问题,还为宝山部分解决了吸引外区人才资源的问题,可谓一石二鸟。”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