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聚焦科普教育 科技托起中国梦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7-03-20 16:08:57.0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2020年将实现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据悉,在新一轮创建工作启动后,青浦区科协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为创建工作的指导纲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广泛开展科学素质普及提升工作,尤其是把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作为重点科普人群中的重中之重。在青少年科普工作中注重创新,将科普宣传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校内科技创新教育和校外科普实践相结合,让科普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如通过创办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建青少年与幼儿科普示范基地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在校学生科普活动参与率达100%。由此一来,辖区内的在校青少年学生在科学素质上均有着显著的提升。

近期,来自中国科学院的薛永祺院士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中学作了一场题为《天眼看地球》的科普报告,该校师生同青浦实验中学、复旦附中青浦分校的师生代表一起聆听了薛院士关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主题演讲。本该是比较理论与学术化的报告,却因为主讲者特别的身份与功力深厚的演讲,硬是把这场“理论化”的课给“激活”了。

会上,薛院士对光学与遥感之间的关系、遥感科学原理、追查系统及其应用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在结合了经典案例后深入浅出地为与会者就“遥感天眼观测地球”这一科学前沿与日常生活应用做了丰富有趣的科学普及报告。此外,在上海星空北斗科技促进中心的邀请下,青浦区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也齐聚一堂共享科学盛宴。科普教育怎样实施?科普教育如何深入?科普教育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齐飞?且听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雷的见解。


 

HDKJ=华东科技

ZL=张雷

HDKJ:您认为科普教育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塑造将在他们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带来哪些意义深远的影响?

ZL: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认为学习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二者是紧密相连的,如何激发出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从而牵引出学习动力被看做是能否培养出科学思维与从事科研活动者的先决条件。因此,科普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这一重要任务。科普不仅能将前沿科学成果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阐述清楚,而且可以开启思维,帮助学生们发现问题,进而利用体系化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能加以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乃至成才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HDKJ:您认为在科普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是什么?学校和师生们对于科普又是持怎样的一种态度?

ZL:学校在这一方面是十分欢迎且积极地引进院士教授进课堂“传道、授业、解惑”。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倡导全民科普素质要渐进式地提升,从今年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看到科学普及也已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由上海星空北斗科技促进中心携手上海市青浦区教育局、上海市朱家角中学邀请薛院士做的专题报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学校为学生拓展各种素质教育题材,各项素质教育途径;学生积极投入,互动热烈,相信家长们也十分推崇。总的来说科普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家长、政府机构、大学科研院所聚成合力,一派欣欣向荣。

HDKJ:科普的范围十分广泛,是出于何原因选择将“天眼看地球”作为此次报告的主旨?和此次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有无直接关联?

ZL:科普报告主题的选择和院士专家的邀请是一个精挑细选的过程。自2015年11月起,上海星空北斗科技促进中心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在上海市朱家角中学打造了中国首家航天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北斗创智空间”。此次薛院士所做的报告围绕“航天航空遥感”这一主题,其也是空间信息技术之一,更是“北斗创智空间”不断拓展的内容之一。以中国航天科技为核心的自主技术,更是弘扬科学精神,惠及下一代的最好精神食粮。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迅猛发展,风云气象卫星、嫦娥探月、天宫、量子卫星、神舟等等,若干载荷均与薛院士所在单位密不可分。连同我在内的华东师范大学等其他教授均在该单位学习工作近十年,共同见证了中国近十年的辉煌航天发展史。

HDKJ:科普作为一种以公益性见长的知识教育活动,那么在未来有无可能进行商业化运作?可否具体谈谈您的看法。

ZL:科普是社会性的高雅活动,是一场开放共享的精神盛宴。院士、教授们将毕生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受众群体有学生、有教师乃至广大民众,科普的受众面十分广泛,公益性显而易见。商业化在科普活动中应当起到保护其良性发展的作用,并积极回馈加以推动的可能性手段之一。科普应该形成长效机制与常态管理,各级组织和各界人士应在此过程中积极发挥出平台的力量,通过富有公信力和规范化的组织活动来使全民科学素养逐步提高。此外,商业模式如能积极作为,促进科普内容产品化,科普服务产业化,打造全社会科普生态产业链,将更有利于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在“创新创业”的政策红利下茁壮发展。

(张春霞对本文亦有贡献)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