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轻问:要做知识经济时代里的“把关人”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7-07-20 11:46:47.0    


刘晨 

超过17年公司治理、信息技术、战略咨询及投资咨询的丰富经验。凯盛、艾美仕、博斯、SAP、GE及安永的工作经历。沃顿商学院MBA及复旦大学管理学学士。

其实知识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概念,英文叫knowledge economy或knowledge-based economy,最早

提出这一概念的背后与新的经济增长理念有关,主要是指人才与知识这种智力的资源互相配置后的一个结果。怎么看待“知识春天”这一现象,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从早期的传统粗放型走向集约型、从自然/工业经济阶段跨向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阶段。我们所说的“中国式创新”其实是指这种新的经济增长形式,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仅存于中国,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迹可循。

此外,不得不讲的一个事实是“knowledge-based economy”其实一直存在,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工业经济的后半段时就已显现。所以回首现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你会发现它都是知识经济主导下的产业,只不过老百姓不知道,原因在于它集中在To B领域,但是现在To C领域的大门在缓慢开启,如人工智能等,这些都是隶属于知识经济这一范畴。

说到To B这件事情,那我就不得不谈谈“轻问”这款产品了。在很久以前,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行为及其形态,是以“人财物”这种形式来进行资源配置,但是现在多了一个维度——知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以知识为纽带的新型关系正在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及其行为,这是较大的一个变化。从马化腾为《认知盈余》一书做的序中可以看到,未来组织与组织形态不仅仅局限于公司上下级之间的雇佣关系,将会朝着以知识为纽带的相互合作与共赢的方向迈进。

关于这一点,有个小插曲。我深耕战略咨询工作数载,有一个项目令我印象挺深,作为客户之一的海尔集团在2013年的时候将旗下的维修部门完全“社会化”了。即,使技术员工如空调维修人员等突破所在单位固有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一技之长来帮助社会上所需之人进行家电维修,在内部被称为“创客”。当然在“社会化”该部门时依旧会为其提供基本的保障和福利。最近,我观察到海尔甚至推出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正式对外提供社会化平台服务了。

其实简单地分析下该模式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让个人动机有所发挥,正如同《认知盈余》一书中所提到那样,并不是我们的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即每个人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值,即使它比不上别人制作的质量更加好的东西。而促使人们去做这些东西的动机就是自治和胜任,说白了就是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既然这样,就需要有平台来证明自己,海尔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员工对外展示自己的平台,进而把组织“能力化”,能力“平台化”。

现在回过来说什么是知识?在我看来是人们基于信息对于事物的一种综合性理解的结果,通过经验、学习、感知得到,其本身具有迁移适用性。像“轻问”这一模式的业态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还没有出现O2O与互联网形态的美国金融服务机构。以投行为例,其在找寻个人的行业专家这块,基本都是遵循“客户(提出需求)—咨询公司(成果生成)—客户(解决问题)”这一路线,但是由于组织固有的牵绊作用,使得办事效率较为低下。于1998年成立的美国格理集团一举打破了这一传统,原因在于其提供的咨询和协助系统能高效地发现全球领先的专家并且帮助客户直接获取专家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轻问”是脱胎于这一模式下的线上专家资源库,在于其依托了移动互联的技术驱动力来助力下一个更大场景的知识自动化市场的形成。当然,“轻问”还将打造一个以移动专家网络为基础的知识服务供应链,通过开放知识服务的业务能力单元和功能平台组件来助力各类面向全球的企业/行业组织、投资机构、咨询公司、研究机构以及个人的知识应用,致力于成为一家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型的高端知识服务运营商。

“轻问”将传统专家网络从线下搬向线上对这个行业来说本身是一个创新之举,使那些具备盈余认知的处在“深山老林”里的专家活跃了起来,坚决不浪费每一个可被充分利用的人才资源——因为“轻问”10万专家库的平均岁数仅为41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实现自我价值这一层显然是其追求所在。在知识领域这块,如果有这样一个选择题摆在我面前,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走又重又累的京东模式。因为在涉及投资决策、战略转型、经营战术制定以及产品研发、渠道规划等方面的复杂知识服务需求层面,如果不将上下游供应链的体系把关好,那么往往就会“垃圾进去,垃圾出来”。因此,“轻问”也将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同新闻学里库尔特•卢因所提出的“把关人”一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我认同“知乎”与“分答”所做的方向,但是不认同以下两点,一个是产品的形态;另一个则是非管理型的网络,即该模式下的所谓把关者对于信息来源并无任何的鉴别能力。更多的是一种15°仰角的关系,是一种自上至下式的传播,如何做到风险控制?又如何真正实现知识的民主化?因此,“轻问”则更注重培养客户与专家之间旗鼓相当的气场,二者通过沟通与交流来对更多具有可能性的信息进行二次利用与开发。

现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愈刮愈猛,带动了一大片人群的创业热情。热闹与喧嚣的背后,自然避免不了资本的狂热和泡沫。研究驱动力是投资的第一要素,没有深入的行业研究是投不出好的项目。因此,对“轻问”服务的顶级投资机构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今日资本、云锋基金、上海联创、真格基金等等而言,研究驱动力是这些严肃投资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借此机会,“轻问”同样有这样一个责任是提醒更广大范围的机构投资者在大方给钱的时候可以“风投”但别“疯投”,或许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对于行业的乱象进行较为有效的管控,进而对其所投的企业和团队起到再打一次预防针的作用。这是对市场的负责、对项目的负责,更是对投资人的钱袋子负责。

得益于“轻问”专家库内专家的意见,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上,我们会逐步建立适用于人工智能的场景,为各色行业资讯与信息建立起分门别类的数据库以此推动IP的生成。也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契机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推动,日后还将联手一带一路各国智库同伴一起建设跨国跨区域的联合智库。作为试点,“轻问”即将首次把中国的知识智库向俄罗斯的投资机构与咨询公司开放,国际化品牌命名叫NOWA。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