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及对策分析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7-09-20 15:26:28.0    

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证。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迅猛增加,基础设施负荷不断加重,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城市拥堵日益严重,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掣肘之一。这种情况下,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智能交通产业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

智能交通产业是围绕智能交通系统(ITS)建立起来的,它是在传统的交通运输系统中综合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和电子自动控制等,将车、路、人、环境四者有机结合建立的一种实时、高效、准确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除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数量的功能之外,智能交通系统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等方面也有发挥的空间。可以说,在城市交通运输环节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而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形成的智能交通产业通过不断吸收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成为有巨大前景的朝阳产业。


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概况

智能交通产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与软件产业、信息产业、交通产业、制造产业存在很大的联系。总体而言,智能交通产业链上下游包含算法提供商,数据、集成电路提供商,软件、硬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资讯服务商、运营服务商以及终端用户等多个参与者,如图1。

 

图1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链示意图

图表来源:根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资料绘制

智能交通产业链的上游由提供原材料生产、技术以及其他各类系统运行的支持性应用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产业构成,包括ITU-T、ISO/IEC、JVT在内的算法提供商,四维图新、高德软件、凯立德为代表的数据提供商,TI、SONY、PHILIPS、海思为代表的芯片/集成电路制造商,以及ESRI、Oracle、北大千方在内的软件制造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大立科技为代表企业的硬件制造商。

由于制造业以及信息产业趋于成熟,智能交通产业的上游企业数量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因此智能交通产业内企业对上游企业的选择范围比较广,议价能力也相对较强,并且随着上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智能交通产业未来的成本将不断降低,应用前景也更加广阔。

智能交通产业链的中游是系统集成商,这一行业是产业链产品环节的最后一部分,直接集成智能交通系统,代表性企业包括易华录、川大智胜、捷顺科技、皖通科技、亿阳信通等等。

智能交通产业链的下游包括咨询服务商和运营服务商,对接终端用户,这一行业直接面对最终需求,对整个产业链起着反向引导作用。下游代表性企业包括GHD、阿特金斯、奥雅纳、天泽信息、天远科技、上海飞田等等。


智能交通产业的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本身就是利用最新科技解决一系列交通问题的系统,从上文的产业链分析中也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产业在整个智能交通产业体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并且智能交通产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不同,它依托的不是单一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集成。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交通产业将融入更多的最新技术元素,除了最初的数据通信传输技术、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与遥感(R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之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新科技也被应用到智能交通系统中。

无论是在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应用、技术升级阶段,智能交通产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成果转化阶段,由于周期很长,除了研发单位的知识支持外,没有大规模的资本做支撑,智能交通系统很难投入实际应用。美国是全世界智能交通产业最发达的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政府就拨款6.6亿美元用于初始研发工作,而在技术成熟之后的应用阶段,政府在各地区建立了86个试验场,投入资金达到7.53亿美元。在日本,智能交通产业是由政府主导的,1995年政府拨款70亿日元对自动电子收费系统(ETC)进行开发,从研发到2005年正式投入使用,日本政府投入超过3.6兆亿日元。

智能交通产业源于对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需求,终端用户的需求直接推动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使用者需求的多样化会促进产品层的不断革新。换句话说,智能交通产业离不开和人的互动,这意味着智能交通产业超越了交通运输业的自然范畴,具备很强的社会属性。


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由于智能交通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巨大,因此我国的智能交通产业是由政府主导的,产业发展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2001,国家科技、交通等部门成立了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全国智能交通协会也于2007年成立,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政府明确要将交通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作为重点发展的主体,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产业。之后出台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智能交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提出把发展智能交通和实现交通诱导、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应急处理的智能化,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基础设施智能化的重点建设方向之一。

近两年,随着智能交通概念的普及,各级政府对智能交通产业的关注度与日俱增。2016年发布的《公路水路运输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特别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这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为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治环境。

近年来,定位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这为智能交通体系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流通加快,智能交通相关的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我国的智能交通技术体系得以完善,一些关键技术通过引进、研发、国际合作等方式也得以解决,这些将是我国发展智能交通产业的重要契机。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解决诸多交通问题的智能交通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个地区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其他地区建设也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成为发展智能交通产业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已从研发阶段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智能交通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自2011年以来,受益于各方面利好措施,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产业进入成长期,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交通产业生命周期

图表来源:中观产业信息2016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智数据研究中心的报告,2011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52.8亿元,同比增长了25.2%,2012年各地方政府陆续推行智慧城市,得益于这一工程建设,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应用投资的力度加大,智能交通产业整体市场规模达到317.5亿元,同比增长25.6%,2013年、2014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整体市场规模分别为408亿元和550亿元,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如图3所示。

 

图3 2011—2014年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规模及增长情况

图表来源:根据智研数据研究中心资料整理

随着各地区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无论是城市智能交通还是公路智能交通的投入都显著增加。2013年智能交通产业应用投资达到407.99亿元,增长率接近30%,2014、2015年智能交通产业应用投入增长率都保持在30%左右。以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为例,其投资占公路建设投资额的1%—3%,根据高速公路建设投资额估算,2010年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产业新建投资91.8亿元,维护投资50.4亿元,2011年新建投资增长到112.2亿元,维护投资增长到55.1亿元,2012年到2014年新建投资略有下降,但维护投资显著增加,到2015年,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产业新建投资达到149.5亿元,维护投资达到111.6亿元,如图4所示。

 

图4 2010-2015 年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产业总体投资情

图表来源:根据智研数据研究中心资料整理

按此趋势,到2020年,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产业总体投资将接近500亿元,其他应用领域投资额也将不断增长,特别是智能交通应用场景的增加,需求不断上升,智能交通产业将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内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大多数企业主营业务集中在道路监测、公路收费系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系统集成方面,此外,国内从事智能交通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超过500家。这其中,公路收费系统是我国技术应用比较成熟的环节,直接从事收费系统产品生产的企业超过200家。随着政策的倾斜,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到智能交通产业体系中,促进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

智能交通产业牵涉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目前国家政策支持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各方资金也开始进入到这一产业,但仅仅靠政策支撑是不够的,并且我国在这一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不够健全,智能交通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

同时,由于智能交通系统依赖于基础设施,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周期,目前我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使用、形成规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

智能交通产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产业,目前国家对智能交通产业还没有颁布统一的标准,大多数企业生产产品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方面许多智能交通系统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与外国产品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在实际投入运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跨地区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无论是研发阶段还是在生产阶段都涉及多个领域,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现状是产业内各个环节缺乏掌握多个领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彼此之间相互独立,配合度不高,产业市场需求难以及时反馈到研发部门和上游企业,从而造成终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不仅如此,在智能交通投入后维护升级时,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也会降低运营效率,增加沟通成本。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各个环节的配合提出新的要求,复合型人才的储备不足将替代资金的缺乏,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在智能交通产业方面的政策规划还停留在指示性的文件上,以鼓励发展为主。智能交通产业综合性强,投资额度大,牵涉面广,因此需要国家层面制定法律法规对智能交通产业内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保证智能交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智能交通产业对资金的要求高,因此产业进入壁垒高,很容易出现部门垄断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必然会影响产业内企业的良性竞争和进一步发展。不仅如此,目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在财税、信贷、融资、激励方面的政策法规也不够健全,虽然在产业发展初期影响不大,但随着智能交通产业服务范围的扩大,必然会制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政策建议

智能交通产业周期长,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因此国家需要牵头制定针对投融资的优惠政策,吸引资金进入到智能交通产业的各个环节。这其中,需要区分公益型智能交通项目和经营型智能交通项目,前者要求由各级政府承担相应的资金,建立政府投资调节机制,保证项目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对于经营型的智能交通项目,需要政府健全投融资体制,改善投融资环境,吸引多方来源进入这一产业。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智能交通项目在资金上的压力,补全资金上的缺口,保障智能交通产业建设资金的持续与稳定。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相对于国外来说,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重视对行业标准的制定,适时地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推出行业标准,规范智能交通市场,这在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中必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利于产业产品的大范围应用。

随着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必然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大力培育智能交通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加强上中下游技术、市场等多个领域人员的学习交流,促进产业内知识的流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加强与各高校的人才合作,将市场最前沿的技术融入科研项目中,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调整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从而培养优秀的智能交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仅有的鼓励政策不能满足智能交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调研,找到制约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痛点,根据痛点制定完整的政策链,包括建设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投融资等等。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市场竞争、知识产权等,促进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有效、持续、健康发展。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