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浅析移动电话电池安全问题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16 18:54:57.0    

近年来,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不断持续上升,基于移动电话的方便性和多功能性,移动电话几乎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同时,移动电话电池的需求量也随之飞速上升。但是,移动电话电池的安全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大小品牌的移动电话电池的爆炸事件也频出,使移动电话电池的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质量安全事件频发

2013年5月29日,香港发生移动电话轻微爆炸事件。当时一名12岁男孩正使用移动电话通话,感觉到移动电话机身发烫,在拆开电池查看时移动电话忽然轻微爆炸,造成右手手掌轻微灼伤。肇祸电池明显变形和熏黑。 2013年9月初,一位克罗地亚女士的iPhone爆炸。经检修,被证实爆炸因第三方不合格移动电话电池引起。

2013年11月5日,贵阳市市民张先生新买的iPhone 5S发生爆炸,当时移动电话并未在充电状态,也没有与易燃物、电源等物体有任何接触。专业人士分析,最大的可能性应是电池原因引起的爆炸。
2013年11月13日,北京市发生iPhone爆炸事件,马先生的移动电话在没有充电、没有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爆炸,厂商称是因移动电话电池老化引起。
……

从上述事件中不难发现,与电池问题直接关联的移动电话爆炸事件不在少数,发生频率较高,可能对于消费者的自身或财产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损失。目前,市场上的移动电话电池普遍存在品种繁多且良莠不齐的现象,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移动电话电池,其厚度和容量都有差异,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也正由于缺乏统一的强制性标准,让许多山寨移动电话电池的厂商在市场上钻了空子。比如,CE认证标志是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不少山寨厂商自己贴上CE认证标志,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这也导致了移动电话电池行业的混乱状况。

面对频繁的移动电话电池爆炸事件,不少企业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主动意识到其生产销售的移动电话电池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或主动召回、或在政府机构的督促下开展召回工作的案例:2011年11月30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加拿大卫生部与BestBuyCo.Inc.联合宣布对中国产、用于苹果iPhone3G或3GS的RocketfishModelRF-KL12移动电话电池实施自愿性召回;2013年10月17日,针对消费者称三星S4电话在使用中电池出现鼓包现象,三星公司表示,接受受影响的用户到三星电子服务中心免费更换电池;2013年10月30日,苹果公司因电池存在缺陷,在美国部分召回iPhone 5S产品。

尽管部分大型移动电话的生产销售企业在发现其移动电话电池存在缺陷和隐患的情况下,会自愿性发起召回活动,但通过对比以上列出的质量安全事件和召回事件不难看出,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显然远远高于企业发出的主动召回工作,因此仅仅凭借召回工作很难降低或控制移动电话电池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的频次。


标准现状

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电池总规范》、GB/T18288-2000《蜂窝电话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总规范》和GB/T 18288-2000《蜂窝电话用镉镍电池总规范》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了规范移动电话电池产品在2000年1月2日发布的第一批移动电话电池标准,三项标准均于2001年7月1日开始实施。之后,随着移动电话电池产品的不断发展,镍系列电池(包括镉镍电池与镍氢电池)因其自身的功能性原因以及其对于环境的负影响逐渐被淘汰,锂电池基本占据了移动电话电池市场。2013年7月1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替代了GB/T18287-2000《蜂窝电话用锂电池总规范》,并于2013年9月15日实施。在GB/T18287-2013中,修改了GB/T18287-2000早有争议的项目过充电和热冲击测试条件,并增加、修改了一些常规的测试项目,旨在使我国锂电池国家标准更加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亦使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更加规范。
在通信行业标准方面,YD/T998-1999《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及充电器》早于1999年7月就已实施。2003年6月,YD 1268-2003《移动通信手持机锂电池及充电器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的实施更是对移动电话锂电池及充电器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起到指导性作用,确保产品切实符合安全要求。

尽管GB/T18287-2013   《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和行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对移动电话电池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环境使用进行了要求,但由于这些标准都不是强制性标准,并不能真正对移动电话电池产品起到质量约束的作用。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对移动电话电池的质量安全性设有强制性要求。例如在美国,IEEE 1725《北美移动电话用充电电池标准》是IEEE(美国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发布的非强制性认证的移动电话用可充电电池测试标准,而CTIA(美国无线通信与互联网协会)根据此标准已实施了强制性移动电话电池认证计划,要求电池系统必须通过CTIA认可的电池一致性审核机构(BCRO)的独立审核。


产品安全分析

移动电话电池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由于制造商生产的电池产品存在缺陷而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二是由于消费者使用移动电话电池不当而引发的质量安全问题。

移动电话电池本身在不充电、不放电的情况下,即未充电、未使用的待机状态,发生爆炸,主要是由于移动电话电池本身存在缺陷,其内部的安全保护设计不符合要求,增加了电池自身的危险系数。因此,此类存在安全隐患的移动电话电池多为劣质产品。

此外,符合安全要求的移动电话电池在充放电状态下也不应发生爆炸现象。现在消费者普遍使用的移动电话电池为锂电池,锂电池一般会有安全保护电路及多种安全装置,在过度充放电和短路时会自动切断电池电路,电池内部压力过高时则会触发排气装置减压,电池温度过高还会触发热熔保护装置,从而停止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因此,在充放电状态下发生爆炸的移动电话电池很可能也是存在缺陷的劣质产品。

从消费者使用移动电话电池不当的角度来看,消费者自身的使用习惯也对移动电话电池的安全状况有一定影响。首先,消费者一般容易忽略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按现有标准,移动电话电池的循环寿命应不低于300次,相当于消费者的移动电话电池在使用一两年后应该进行更换。其次,消费者一般会疏忽移动电话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物理损伤。移动电话电池如果放置不当,比如接触钥匙、硬币等导电的介质,有可能使电池短路,在瞬间产生较大电流,瞬间温度极有可能超过150℃,发生爆炸等危险。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尽管消费者在使用移动电话电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移动电话电池爆炸等安全事件,但总体而言,导致移动电话电池安全事件的主要因素直指劣质的移动电话电池产品。

从对于产品监管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移动电话电池的监管工作,尽可能降低山寨产品在流通领域出现;与移动电话电池相关的强制性标准也应尽快制定,以安全标准来严格控制移动电话电池的安全要求。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自身应注意移动电话电池的使用情况,确保移动电话电池的正确使用,并在使用一定期限后,主动检测其移动电话电池的质量情况,根据其老化情况定期更换,以降低其安全隐患。

(作者就职于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