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天生梦想家 『我想和别人不一样』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7-11-21 13:11:04.0    

陈孝光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是校长,母亲是老师,但他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他要做不一样的事。曾经的他梦想成为父母那样响当当的老师,但当他步入大学,面对更广阔的世界时,他骨子里“不安分”的一面开始蠢蠢欲动。他是天生梦想家,满怀创业的激情与野心,但初出茅庐,还是受到现实无情的冲击,原来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沟壑不仅仅是一腔热血就能填补的。本期开扒陈孝光的创业史,看他如何填补梦想与现实的沟壑!


一腔热血——“我想和别人不一样”

创业路上,人人都是梦想家;“敢为人先”及“自强不息”的校训直接激发了陈孝光渴望与众不同的一面,他摆地摊、考研,最终在师长们的殷切教导和鼓励下,怀着一腔热血,走上了创业之路。

陈孝光:创业的想法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就产生了。记得当时老师经常给我们“洗脑”,叫我们不要因循守旧,要敢为人先,这一切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曾经我想当老师,像我父母一样。可是后来总听我父亲说他有很多理想没有实现,远方就像一个梦,遥不可及,他的语气中似乎充满了伤感与无奈。我想我不能跟他一样。所以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摆地摊,不过当时比较惨,老是被校警撵;挣钱也不是为了有钱,只是为了花钱,挣了1000块钱,十几个人一顿饭就吃没了。

我这人不爱学习,但是我喜欢上海,那里充满挑战和机遇,是我的梦想城市。如果一毕业就来上海,难免人生地不熟,所以我努力考上了上大的研究生。在这里,真正开启了我的创业之旅。我的导师和实习时工厂的技术主任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与帮助,包括公司现在的核心团队都是在主任的号召下组成的。我的导师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测量领域的元老,但时至今日,仍然充满了理想主义。他非常愿意倾听我们这些研究生的想法,当我跟他说我想创业的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但他说可以,年轻人就应该出去玩一玩。他教我如何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说写方案,我现在的方案写得非常好,都是他教出来的。他一直在教我怎么写,怎样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呈现给别人,让别人一目了然。现在我们的方案出去,没有人说不好的,有时候可能不是很合适,但是绝对没有什么逻辑和思路方面的问题。主任是另一位对我产生极大影响的人,他同样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促使中国的制造业赶英超美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他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的,所以一直鼓励我创业,他总说以我的才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我知道自己的才智根本不值得一提,真的,没有那么多天才。但是他一直鼓励我们,让我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当时我们做的项目是生产的信息化,2008、2009年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大力提到制造业信息化转型这个概念,这个项目只是作为上大和交大共同研究的纵向课题项目,但是主任觉得生产的信息化非常有前景,所以鼓励我们以此为创业目标。包括我们写创业计划书第一版的时候,也是他把我们带到咖啡馆去干的,一夜不睡觉赶出来的。他对这件事一直非常支持,毕业的时候他跟我们说放手去做吧。实际上我觉得他可能也没想清楚做什么,因为那会儿制造业(中小型)的制造过程信息化还处在初期阶段,大家都处于摸索状态,没办法确定方向,但如果不尝试的话,肯定是找不出来的!

这样我们一起做项目的三个人,在2011年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公司。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是想干一点不一样的事情!三个人一腔热血,并没有料到想法和操作之间居然有那么大的距离!


精简业务——创业还需脚踏实地

陈孝光的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只花了一年的时间,他们的业务就突破了100万元。正当他们兀自高兴的时候,危机悄然而至,他们陷入了“100万”怪圈——不论团队努不努力,他们的营业额总是保持在100万元左右。而这时,他的父亲打来电话:“再过两年如果还是这样,你就不要干了吧!”

陈孝光:最初开公司的钱都是家里给的,我爸妈一直觉得挺苦的。每次打电话给我,我都在上班,后来我爸实在忍不住了,就说再过两年如果还是这样就不要干了。我的紧迫感也来自于此,想着不能一直这么下去。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是很高兴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时什么都做,机械设计、软件开发、产品开发……有业务就接,一年时间我们的业务就突破了100万元。算一算,每人每年能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但是接着就进入了怪圈——2013年100万元,2014年,还是100万元;不论我们努不努力,收入都维持在100万元。2013年底我们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公司等于处于僵死的状态。虽然个人收入不错,但创业不是为了挣小钱。往大了说,是希望为国家产业发展做一些贡献,而不是跟着走毫无建树;往小了说,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为什么马云能够成功?为什么我就不能进中国富豪榜前一百名?所以公司紧急召开董事会,分析当前主要问题在于公司业务太多太杂,决定把其他业务都砍掉,专门做软件开发这一块,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物料的监督与管理,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使物料智能化,在此基础上再生发一些功能模块,比如说仓库、固定资产、工具等管理。这样不仅能减少开发量,使用户体验的统一性进一步加强,还能使我们的产品得到最大优化,便于今后形成品牌效应。

开始执行发现很艰苦。以前是什么都做,有肉就吃,而只做软件开发后我们的肉变少了,整个销售额受到影响。但我们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坚持使用一个平台,在一个物料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发展一个主要行业——航天行业。因为我们主要的一个客户就是专门做航天的,它在我们公司累计采购超过200万元,通过这个点,我们能进一步扩展业务。现在我们与西安、成都、绵阳这些航天制造业基地都有在谈的业务,这些客户的采购单价都从10万元涨到了百万元级别的,这是我们公司比较具有标志性的业务。

创业真的很艰难,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难处,跟原先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记得公司才开张的时候,我们几个就想着有一天要上市,但怎么上市没想过。创业是门技术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踏实才是王道!


窥探未来——任重而道远

对于陈孝光来说,创业一直都很艰难。每天睁开眼睛就上班,闭上眼睛就睡觉,一个困难克服了,另一个困难接踵而至,简直没有轻松舒坦的日子。未来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充满了变数,但是陈孝光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任重而道远,无论前途多么困难重重,他都将坚持不懈!

陈孝光:未来最大的挑战在思路,股东的视野还需要提高,不能太短浅。过去我们太安于现状了,尤其是2012至2014年表现出来的小农意识特别强,挣个二三十万元就很开心,觉得很可以了。现在依然有些安于现状,只是这个现状无法活得很滋润了,因为把自己的输液管砍掉之后,逼得你不得不向前跑。

今后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首先要保证现金流。公司的现金流目前主要来源于航天行业,或者说以其为代表的整个一片——工业制造业、企事业单位内部物料管理系统。此外,企业在使用我们的系统时还会产生一些实施采购和维护费,这一块的现金流是源源不断输入的。这是我们的基础和立足点,一定要维护好,并且需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升级,因为产品还不够完善。有立足点就要有远方,让物料智能化,是我们的远景目标。公司现在绑定的都是一些大公司,但是后面我们想与更多的中小企业合作。物料管理的浪费是企业中极易忽视的一部分,如果能在这一块搭建起一个标准化的管理平台,使其智能化,对企业管理和物资分配将有极大的益处。对于标准化这一块,我觉得我对整个行业(RFID管理行业)是有推动作用的,因为作为一个小公司,我所有的流程都是标准化的。而先前,要么是很大的公司做标准化很贵,要么是小公司脑袋一拍就做,没有保障。而我打破了这一现状。当然这些都得益于我7年的专业训练,本科我学的是工业工程管理,工业工程的核心就是标准化,而读研时导师是国内做标准的元老,对我们这方面要求比较高,我得以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练习。当年我所有的东西都是标准化的,连文件名都严格按照标准化来命名。我觉得行业里能做到这些的很少。


团队——给予我力量的源泉

自公司成立之初,陈孝光的核心团队从来没有变更过。这些难兄难弟在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喧嚣打闹,争执不休,常常为了某个决断拍案而起。但他们之间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历久弥坚……

陈孝光:发展至今,公司的核心团队从来没有变过。一是因为我们平时交流很多,不但董事会开得勤快,4年开了20次,而且几乎每天都会开个小会,当然都不是很正式,不过没关系,彼此的想法交流到位就行了。二是公司的财务非常透明。200块以上的采购必须所有人签字,开始很麻烦,但习惯就好了,而且益处多多,绝不会出现先斩后奏,然后生发很多矛盾的事情,这保证了公司决策实施的一致性,也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一路走来,除了感谢师长们对我的鼓励与支持,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团队——是他们一直以来,给予我前进的动力。记得才毕业时,我们没有车,有一天晚上特别冷,还下着小雨,我们一行人骑着自行车,手都冻僵了。这时我们的技术对我说,陈总,我觉得真的得有辆车,有辆QQ也好,挡着风,挡着雨,冬天可真冷啊!这样直接有所要求的时刻并不多,平时我们都是打打闹闹,开会的时候也是争锋相对,经常拍桌子定方案。当时我就是一笑而过,心里却一直觉得很愧疚。对于我的团队,我有所歉疚的地方很多,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和一个客户谈生意,对方老大特别喜欢喝酒,而且特别喜欢看人喝酒,我和一个合伙人那一次喝了15瓶金标石库门,我当时还好,他喝完直接不省人事了。 那时我就在想,做生意和做人一样,应该留有底线,不能别人要求你什么你就做什么。所以从那以后我们基本上不会喝那么多酒了,不可能为了挣钱而不要命。

现在团队几个人都买了房、买了车,再也不会说像开始那样买辆QQ挡风挡雨了。艰难的时刻暂时过去了,未来长路漫漫,我们会一起并肩作战!

编者:不愿意循规蹈矩,不喜欢一成不变,他是陈孝光,一个天生的梦想家!在创业路上跌跌撞撞,却越挫越勇,他用实际行动来填补梦想与成功之间的沟壑。也许前路漫漫,但终有一天,他将踏上梦想的彼岸!

(本文由上海创业力评鉴中心供稿,创业者曾获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赞助)



*创心伙伴点评

(成长导师:丁岚)

找到自己真心想要的东西,创造人生的步骤。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功成名就的梦想,幻想自己走在铺满鲜花的成功之路上;欲望是弦,成果是箭,可我常常看到离弦的箭离靶心是多么遥远。

为什么?究竟是期望太高、目标太远、还是我们误入迷宫……

我们看到这位天生梦想家陈孝光成了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建造者。

把目标植入进自己的意识层面、非意识层面,形成自己行动的内驱力。行动带来目标的成果,而成果再一次成为起航的锚,扎进离梦想更进一步的里程。

因父母教养的关系,陈孝光也已经养成了自我探索与自我认知的习惯,在创业过程中,他仍然习惯性自省,并把自省当成自己创业之路的检测仪,以至于我们看到了大量被他总结出的问题与困惑。

这一路所有的坎坷艰辛,成为迈进梦想打怪升级考验,所有的挫折都变得有意义,因为每完成一个,就离目标更接近,而战胜的过程俨然已成了他内心深处的高峰体验,达到自我实现。

将动机与内驱力完美整合,让陈孝光在创业之路找到了把握方向的理论舵手。期待他的创业航线开进梦想。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