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王俊:科研纯粹而永无止境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7-11-21 13:25:05.0    

王俊,1979年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导。

他在纳米非线性光学领域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在《自然-纳米技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引用2300余次,作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20余次,研究成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Novoselov教授等多位国际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市“浦江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等。


莘莘学子情,矢志报国恩

提起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王俊,很多熟悉的人不禁为他的履历所叹服。

2006年,王俊远赴欧洲著名学府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加入世界知名材料物理学家、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Werner Blau教授研究团队,做博士后研究,并一直担任纳米光子学研究组组长。在此期间,王俊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石墨烯的超快非线性光学性质,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的纳米领域期刊上,被正面引用了210多次,并因此入选了SCI数据库高引用论文。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Novoselov教授和剑桥大学著名石墨烯领域专家Ferrari教授,都分别在他们的论文综述中对王俊的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文是第一篇论述石墨烯基宽带光限幅器件工作原理的重要文献。

2010年底回国时,王俊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百人计划”引进,2011年4月顺利通过择优支持。如今,王俊成为国家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嘉定区“青年领军人才”,并担任上海市激光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上海分会副会长等职。

一个三十多岁的人能拥有这么多的光环,毫无疑问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然而王俊更看重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实现“科技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努力切切实实地体现为王俊回国以来在科研上的满腔热诚和丰硕的成果。

王俊有一句话说得好:科技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作为科研工作者,需要将科技梦的责任背在自己身上。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3年秋,王俊和团队成员终于在国际顶级的纳米领域期刊ACS Nano上首次发表了关于二氧化钼超快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学术论文。

其实,在这篇论文的撰写、投稿、修改、出版的一系列过程中,王俊一直都忐忑不安,因为关于这种备受关注的“明星”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研究成果的报道在国际上尚无先例,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如何。如果因为考虑不周全而导致结论有误,那王俊的学术声誉和职业生涯将可能因此毁于一旦。

或许,焕然一新的研究成果产生时,总是伴随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王俊的论文出版后,在国际同行、中外媒体中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科学报》、《光电产品与资讯》、《红外》、Vertical News、ATIP、Traderide等媒体纷纷报道了这一成果,研究新闻还被中国日报网、人民网等广泛转载。短短两年多,王俊等人的这一成果被剑桥大学、伦敦帝国学院、韩国延世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研究团队引用180多次,同时被ESI 评为热点论文(Hot paper)及高引用论文(Highly Cited Paper)。

由于王俊和他的团队成功预测了二硫化钼等过渡金属硫化物在超快全光开关领域的潜在应用,他的这篇论文平均每个星期就会被国际同行的论文引用一次。而类似这篇受到国际同行高度关注的论文,王俊在上海光机所期间已经发表了4篇。近年来,王俊和他的团队发表了50多篇相关论文,如今王俊研究团队已经在专业领域享有很好的声誉。


科研是纯粹而永无止境的

在王俊看来,基础研究,首先要有好奇心,必须下一番推本溯源的功夫。 “我希望能够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基础研究的价值就在于,你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在某个领域不断地探索下去。”回国之初,王俊对于自己日后的研究方向有些迷茫,因为像石墨烯这样的纳米材料可供挖掘的新研究方向寥寥无几。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发现层状纳米半导体非线性领域依然有待研究,于是他开始了二维层状半导体(如过渡金属硫化物、黑磷等)的研究。

“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而基础研究的精神就是创新。”王俊说道,“历史上中外顶尖的科学家最大的价值,就是告诉你一件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们并非功利地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目标,他们的喜悦感往往来自经过长期废寝忘食地思考后,突然对某一科研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一刻是最有成就感、最纯粹的。”

其次,基础研究还需要勤奋,刻苦钻研。因为科学实验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复,而重复实验有时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王俊感叹道:“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和敬业。每逢大假,可能其他单位已经人去楼空,但国庆期间,光机所食堂里的人数依然不见减少。”跟王俊一样,研究所的同事不仅仅是把科研作为一份工作,更是作为一份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目前跟国外相比,国内科研工作者的整体薪资水平依然偏低,然而他们能克服困难、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为科技事业做贡献,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身兴趣爱好和勤奋敬业的精神在驱动,同时也为实现科技梦、中国梦而努力着。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