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盛铂科技:“模仿”的成本不低, 甚至比创新来得更高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03-19 10:38:56.0    

“电子测试测量行业在当前信息产业领域中所处的并不是一个热门的位置。”盛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铂科技”)总经理陈迎雨与记者刚一见面,就直言事业开展的艰辛。据悉,电子测试测量行业在市面上虽然并不起眼,但它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却往往涉及高科技、军事等敏感领域,因此随时会遭遇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壁垒,以及政策险阻的磨砺;而在国内,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很不完善,亟需学习和了解。然而,在没有行业先驱充分的实践资料可供参照的条件下,盛铂科技却数年如一日,走出了一条坚忍不拔、智慧创新之路。


不惧行业壁垒,认准目标砥砺前进

盛铂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注册于上海市漕河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专业从事射频微波测试测量技术的产品及应用研究,集设备开发、生产、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于一体。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资质认证,获得两轮国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并多次获得上海市科委的创新基金项目支持,目前企业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十几项软件著作授权。

“这个行业在过去很多年是被国外垄断的。”陈迎雨告诉记者,在国内,尤其是高端的设备和技术,以往都是依赖进口,这就意味着“受制于人”。“电子测试测量行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有民用领域的客户以外,还有不少是研制雷达、导航设施等装备的军方客户。因此,西方国家往往会设置许多限制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监控和压制。我们出于研发和应用上的需要,即使想引进一些民用的仪器和技术,也常常会被认为涉嫌用于军事或敏感科技,因此,西方对我国更是实施各种技术禁运等制裁性措施。”陈迎雨说。

然而这些壁垒和限制反而更促使盛铂迎难而上。“我觉得这反而是种机会。”陈迎雨道出个中原委。他认为,虽然当前这个行业发展缓慢,而且学习、借鉴的资料和机会也非常有限,但同时,由于这里也存在着许多亟需填补的技术和应用空白点,一旦这些受到国外压制的创新技术或设施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企业至少在国内同行业中就能傲视群雄,很少会有强劲的竞争对手了。据介绍,公司自组建成立以来,自主研发完成了多种自动测试系统、军用与民用微波收发设备系统,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水平,并打破了国外对中国关键技术的多项出口禁运限制。

“由于是初创企业,所以在买家心里,公司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相比国外老牌的大企业来说要打不少折扣。”陈迎雨坦言,来自国内的压力早在于采购商提出相对过高的压价要求和服务要求,而这些要求对于还正在成长的初创新公司来说有的难以满足。据介绍,公司成立不久遇到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很多采购商常会以不信任的眼光审视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初创公司非常需要资金上的支持,因为研发和营运成本非常高;而不少客户却更愿意以赊账的方式来购买,后付款也是拖拖拉拉,在我们需要付营运开支的时候钱款往往不能及时到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好自掏腰包先垫上。”陈迎雨透露。


追求独立创新,满足用户发展自身

经过不懈的创新努力,如今的盛铂科技在上海和北京已分别设有研发中心,并在上海、北京、西安、成都、南京及香港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公司拥有比较完整的高端专业测试测量内部实验设备,以及专业技术对口、研发能力较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生产和管理员工队伍,以此为用户提供多种本地化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对于高端技术产品和设施的开发,与国内流行的以仿制和参照为主要基础的传统策略相比,盛铂则希望通过创新谋发展、谋出路。陈迎雨认为,虽然参照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来发展,具有风险小、有章可循,也有法可依等诸多优点,但总是跟在别人后面,难免丧失发展的先机和话语权,结局永远绕不过“受制于人”。“他们与我们最大的区别是,我们很多产品的开发是基于我们对市场的理解和用户的需求,去主动争取的;而他们讲求‘你有我也有,不拉开差距’这种被动的策略。”陈迎雨同时还指出,其实“仿”的成本可能也不低,甚至比创新来得更高,因为开发商会和市场上的供应商达成默契或协议,所以同样的东西,往往要价就会比别人高。而且,仿制者的成本、利润、运营流程等关键信息都会被开发者牢牢掌握。“底牌都捏在人家手里,一旦竞争起来,还有意思吗?”陈迎雨说。

“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的创新亮点不多,开发商往往只注重技术领先,而不注重服务创新;而我从来不认为技术领先就是创新。”陈迎雨坦言,由于这个行业的技术开放度还不够,开发商设计的测量平台在功能上过于封闭,容不得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其他的功能模块,从而导致平台的应用功能跟不上用户需求。因此,下一步,盛铂科技的研发团队在考虑通过技术创新,借鉴其他行业领域的技术和经验,让用户能在测量平台上自主拓展自己需要的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应用价值。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