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中小型企业技术转移转型何解?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06-20 13:28:08.0    

“作为传统加工企业,我们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升级转型。实践证明,技术转移转化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上海光和光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和光学”)总经理高为彪一语道破了当前中小型传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与上海湾谷开启转型升级之路

在产品转型的道路上,光和光学最终选择与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以下简称“上海湾谷”)开展技术转移合作。

在针对玻璃加工行业进行专利分析后,上海湾谷通过分析验证,并结合光和光学自身的技术和行业优势,最终将目标锁定在“防眩玻璃”这款产品上。转型产品终于找到了,防眩玻璃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确是光和光学产品升级的最佳方向,但难题也随之而来。

按照光和光学的现有技术,在防眩玻璃的加工中需要采用大量的化学腐蚀剂,这不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眼看市场订单不断,而眼前的加工技术却无法开工。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上海湾谷从情报信息的角度出发寻求新的环保技术。在经过大量的技术比对、专利分析后,一家台湾公司的专利技术——用激光对玻璃表面进行蚀刻的技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经分析,该技术通过二次开发正适合转用于防眩玻璃的加工,解决困扰光和光学的环保难题。

“目前防眩玻璃市场刚起步,还处于群雄逐鹿的状态,优质产品越早进入市场,对我们越有利,而采用技术转移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是目前最优选的路径。”高为彪向记者分析道。

一波三折 新三板上市转型升级成功

新一轮的技术转移转化展开,这家台湾公司与光和光学达成合作,协助光和光学对该技术二次开发,实现防眩玻璃的激光蚀刻。但好事多磨,刚开始研发合作就遇到了大量的技术难题。

那么,这一技术的二次研发能否顺利实现,光和光学能否收获防眩玻璃的巨大市场呢?

“专业服务机构此时又凸显了他们在科技情报信息收集的功力。”高为彪感到满意又不禁赞叹道。

据高为彪介绍,上海湾谷通过搜集大量的科技情报信息进行比对和验证,以及利用TRIZ等方法,为光和光学的创新技术路线提供了技术情报和决策支持;通过搜寻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和团队,以专家会议的形式为光和光学提供了智囊团出谋划策;同时还引入了2名激光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

经过三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激光蚀刻技术的转移运用,研制出了防眩玻璃的激光蚀刻工艺技术。与原来使用化学腐蚀的工艺技术相比,该工艺技术不仅杜绝了环境污染,而且使得产品性能指标提升了1倍。

面对如此巨大的成果,光和光学决定拿出13%的股份买断台湾公司的这项技术,同时,还准备在上海周边地区购置一块土地,用于建设防眩玻璃生产厂房以扩大生产规模。

正当记者以为光和光学终于了技术转移转化这一“长征”的胜利曙光时,此时的高为彪又道出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会面临的资金难题。中小企业资金匮乏是普遍问题,这也是光和光学放弃自主研发技术升级,而选择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其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原因。

可高为彪也赶紧换了个语气说:“关键时刻,专业服务机构还是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据介绍,上海湾谷通过新三板市场募集资金、银行贴息贷款以及引入一部分风投资金等组合方式,解了光和光学的燃眉之急。随后,光和光学顺利地在大丰购入了70亩土地,建了18000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生产防眩玻璃。近两年,该项技术工艺已为光和光学创造了1.8亿元的销售额, 5000万元利润。


独自创新还是技术转移转化?

至此,作为中小型传统加工企业的光和光学,在专业服务机构上海湾谷的帮助下,通过技术转移转化的方式,最终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在防眩玻璃这一新兴市场占有先机,并顺利在新三板上市。但当前,像光和光学这样的面临转型升级困境的中小型企业不在少数。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其核心需求便是技术创新。但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要么是自己组织实施技术创新;要么运用外部科技资源。前者需要设立研发部门、引进研发人员、购置研发设备、设置研发场所,此番投入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难以承担。而后者需要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的介入,从企业创新需求分析找准核心需求,并精确搜寻目标技术及其拥有者。这便对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提出了要求。

在经过多次技术转移转化后,高为彪对企业的技术转移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技术转移转化是一个持续不断、一环扣一环的价值实现过程,是一个全链条衔接的过程。整个技术转移链中有“大环”,如转移前技术信息的搜集及分析,转移中引进技术的产业化等,也有许多“小环”,比如专利的法律状态查询等,皆不可忽视。

作为技术转移的主体,企业在技术转移前,专业服务机构需要提供有关转移项目的技术成熟度、技术水平、相应的政策法规扶持、对技术的评估、技术转移转化实施中的风险以及技术引进后的风险评估等服务。而当技术转移正在进行时,如产业化研发服务、技术人才的推荐、科技投融资等服务,也是企业急需的。


对标国际提升专业服务机构整体服务能力

“目前,上海的专业服务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但仍然存在专业服务机构之间专业服务能力差异较大,整体能力有待提升;服务模式以传统方式为主,创新性不强;机构市场化发展不够,多数依靠政府发展;机构之间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不够等问题。因此,上海的专业服务机构对标的对象必然是海外的服务机构,比如美国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德国的史太白促进经济基金会等。”高为彪思考道。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高为彪给出了一些专业服务机构未来的发展建议,这可能是作为企业,在技术转移转化过程中,急需专业服务机构能够达到的一种发展状态。

一方面,扩大业务发展面,提升体量,增强服务的金融属性,深度介入风险投资。

高为彪告诉记者:“应该是技术带动资本,资本推动技术的多轮、螺旋式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要这样才能对企业甚至区域经济带来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要建立技术转移综合机构,整合、协调各类服务资源,建设“全方位、全流程、全领域、全产业”的一站式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在技术转移各阶段中,提供全面的信息和专业的服务,从而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当然,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法律、金融、贸易、资产评估、技术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素养,由此形成数量可观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实现技术转移服务方式由居间服务向更高形态的独家代理和行纪服务转变。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