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上海模式”擎起创业梦想 ——上海孵化器30年专访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07-19 15:18:37.0    


记者:从1988年到2018年,上海科技企业孵化事业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以人的成长阶段来衡量应该是到了而立之年。这30年来,上海孵化器的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朱正红:上海孵化器走过3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是探索阶段,第二个是稳步发展阶段,第三是扩张阶段,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提质增效的阶段。

最早开始做孵化器的时候,1988年到1998年这个阶段,所有的孵化器都是政府在做,最主要解决创业者的容身问题,降低创业成本。

到了第二个阶段,创业氛围慢慢起来了,要帮创业者解决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问题,当时对于创业者来说,开办公司搞税务注册,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他都不知道找哪里,那个时候,孵化器就会为创业者提供我们现在称之为的“基础性服务”,帮你办理公司注册啊,税务登记啊这一类的基础服务。

到了第三个阶段,创业的氛围、创业的价值在社会上逐步体现出来,创业者的痛点和难点在资金,通过政府前期的引导,社会各种资本、各种资源都会集聚在行业里面来,所以那个时候孵化器就开始蓬勃发展。

到了2015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资本市场不断完善,随着创业技术门槛的降低,对创业者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要求有效资源的对接,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到了一个全资源的对接。

记者: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各地掀起了建立孵化载体的热潮,上海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一线城市,这几年全市范围涌现出很多的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在这个过程之中,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也要承担指导、引导孵化载体建设的责任,在这方面我们是如何做的?

朱正红:我们要求每个孵化器从事的服务必须是专业性的服务,如果你是一种泛泛的服务,我们大家就会考量你跟商业楼宇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怎么来引导他们做一些专业的服务?第一,他们所孵化项目的领域,要和他们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相结合;第二,要把孵化器有效的资源与孵化企业进行对接,才显示出特色。我们主要是引导孵化载体做这方面的事情。

记者:“双创”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更加离不开资金的助推,科技与金融结合,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是“双创”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微企业的需求重点。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科技与金融结合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朱正红:第一是解决信息对称问题,第二是解决规模问题,第三是解决风险问题。建立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撮合平台,解决相互之间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还在全市建立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个覆盖全市的科技金融服务网,我们有100多个金融专员,有十几个金融服务站,在为小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银行服务,帮助银行解决批量审批的问题。

此外,我们市科委还建立了一个叫“3+x”的信贷审批制度,通过政府、金融机构、保险三家联合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孵化器不断地引导小企业,规范小企业经营;通过建设这个平台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且通过建设这个网络我们来控制整个信贷风险。同时,我们还鼓励孵化器做一个持股孵化,建立与小企业共同成长的机制。

记者:站在30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展望未来,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在孵化科创企业,助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有哪些设想?

朱正红: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角度来讲,实际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很重要的内容,这其中创业载体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创业载体不仅承载了创业的梦想,更多的是弘扬了创新的文化。

我们孵化器的宗旨叫“培育科技企业家,培育科技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以在未来整个孵化器行业,在整个城市的创新环境的培养,创新文化 的弘扬中,要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上海未来的创新服务工作,应该由全市的孵化网络在其中承担主角的作用。我们鼓励大家服务溢出,腾出精力溢出到你所在的区域、所在的街道,让更多人关注创业,要仰视创业者。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