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科技浪潮助推崇明迈向世界级生态岛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08-20 13:27:37.0    

崇明岛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此外,崇明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从当代世界城市的发展来看,城市生态化建设是改变当前城市高消耗、非循环运行机制,提供资源利用效率,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上海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人口和环境负荷严重的城市,建设崇明生态岛,不但能使之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生态补偿区,还能探索出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岛,乃至生态城市的发展之路,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示范。

2005年至今,崇明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能源实现从无到有的质变,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一批批关停迁,符合生态岛功能定位的绿色经济蓬勃发展,崇明已步入了一条更高形态的发展之路。从一粒沙到一座岛,崇明的历史是一部奋斗史;从茫茫荒滩到美丽家园,崇明的历史更是是一部科技史;从生态岛建设到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崇明正在书写新的历史。


崇明,缘定生态文明之路

1999年,为响应国家环保总局创建国家生态省、生态市(县)的号召,崇明县开始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于2002年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5年5月,国务院批准长兴、横沙两岛由宝山区划归崇明县管辖。同年10月,《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

— 2020)》获批,规划提出“将崇明建设成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和科技研创岛”,总体是将崇明岛发展成生态旅游岛。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 2020)》提出,“到2015年,崇明岛将建成国际生态旅游岛”。同年,崇明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随后长江隧桥和崇启大桥的开通,更使崇明成为上海唯一北向陆路通道节点和长三角东翼的交通枢纽。得交通之利,崇明的经济进入“快车道”。2014年3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国际评估报告》,该报告认为崇明生态建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区域转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将把崇明生态岛建设作为典型案例,编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经济教材。

如今的崇明,已成为国内以及全球生态岛建设的样板,且拥有着更加坚定而清晰的目标:建立生态文明特区。

2017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等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金山银山都不如绿水青山,崇明要建设世界级生态岛,需要不少制度创新来更好地体现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崇明愿景!”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为崇明生态岛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市委书记韩正同志2017年3月1日在崇明调研时强调,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坚定的目标导向,举全市之力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科技,携手崇明生态岛建设

崇明生态岛建设远非顺风顺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崇明仍存在着岛屿生态系统环境容纳量有限、自我更新能力弱,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贫乏、能源结构单一、基础设施缺乏、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崇明生态岛该何去何从?同时,强调“生态为先”,意味着崇明的发展不会沿用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大拆大建的模式,这将对崇明人“发展致富的路”造成影响。

如何正确处理“岛区城市扩展与上海整体空间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近期开发与远期预留、生态建设与社会富裕”相互协调的挑战,是崇明岛生态建设的一道“坎”。要跨过这个“坎”,就必须根据中央和市委有关崇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下好生态岛建设“这盘棋”。

科技,始终没有缺位。针对崇明生态岛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上海市科技管理部门向市里主动请缨将这个重大项目接过来,通过组织同济、交大、华师大、复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在崇明建立了数个研究小组,一个学校一间房间,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如何将科技规划与生态崇明的蓝图对接起来。研究组从保护自然湿地、鸟类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到宜居村镇试点前卫村的具体规划,在构想中慢慢形成雏形,虽然工作条件很艰苦,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着工作。

那时,前往崇明只能坐船,但上海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同志及研究小组的成员几乎天天往崇明跑,他们到得比别人早,走得比别人晚。2004年9月11日,上海市科技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专程前往崇明现场办公,会议持续到深夜,对一个个方案进行探讨,诸如十个亿的建设资金在前卫村落地问题,东滩、西滩怎么设计等相关内容一一实施定案。

在各方协力下,作为生态村镇建设示范的前卫村在1万亩规划土地上,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多价值叠加为原则,生态科技为支撑,加快建设“前卫现代化都市循环型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科技创新园区”,努力建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和世博会绿色农产品的特供基地、循环型生态农业和农家乐休闲基地、全国一流生态农业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级上海市崇明生态科技创新基地,成为了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及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示范。


指标,引领崇明生态岛的发展

2008年,上海市科委启动了“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科技攻关项目。在此基础上,上海市政府完成并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并依托纲要形成《崇明生态岛建设重点推荐项目(2010—2012)》,编制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制定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实施办法》。

对于“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的开展,在当时的条件下也颇具难度。一方面,尽管世界上有一些生态岛的案例,但都无法简单地照搬复制。另一方面,崇明岛的实施开发需要各个单位大协同、大合作。通过一年多时间,课题组专家反复研讨、与各单位多方协调,终于完成了涵盖人类、自然、环保、经济、社会等多个指标的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成员反复强调:“崇明的发展,是科技引领加政府协调的结果,没有这两方面的协同是做不成的。”

从2008年3月开始,围绕中央与上海市政府确立的建设世界级崇明生态岛的目标,以及“聚焦生态岛建设、引领生态岛建设方向、规范生态岛建设行为、调控生态岛建设进程”的课题任务,课题组先后20余次向市、县各职能部门调研或开研讨会,召开了50余次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唐山等地开展了10余次专家咨询和实地调研,多次听取市领导的专题指导,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国际标准与崇明实际相结合的思路,借鉴美国长岛、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韩国济州岛、天津滨海新区中新国际生态城等国内生态区域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构建了一套能够体现生态岛建设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要求,由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管理科学5大专题领域、15项评价主题、24个核心指标构成的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并在世界级生态岛概念和内涵、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综合评价指标阈值确定、关键措施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得到了上海市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肯定,也为之后的发展和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指导。

护航,科技为生态岛建设提供支撑

在建设崇明生态岛的过程中,科技的支撑作用随处可见。20世纪90年代,崇明湿地开始面临过度围垦、过度捕捞、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等的入侵、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质污染等人为干扰,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日趋减少、河口及其邻海渔业产量降低等巨大威胁。为了应对崇明东滩重要生态保护区面临的诸多问题,2005年起,上海市科委多次立项,以东滩为核心,实施东滩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在一期1000亩、二期2000亩东滩优化试验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生态区优化修复技术体系,并即将实施三期3000亩湿地保育试验区的推广示范。通过近年来对东滩湿地的修复,保护区内鸟类从原先的12种增加到40种,其中还发现了7种珍稀水鸟。目前,东滩湿地已建成326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群数量恢复明显,成为生态保育与修复的重要示范区,已列入《国际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西滩湿地建成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初步形成西滩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模式实践区。东滩和西滩湿地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生态岛湿地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基地,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多样性不断提升。

十多年来,上海以科技支撑崇明生态岛发展循环、绿色、节能、低碳经济,布局了一批技术水平领先、集聚效应显著的重大科技集成示范工程,使崇明生态岛初步建成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生态技术实践区”、“生态产业培育区”和“生态生活体验区”。在自然生态领域,有东滩湿地的修复和保护;在人居生态领域,有瀛东村居民建筑生态改造;在产业生态领域,发展了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链。同时,在面对区域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一条充满高科技含量的高速路获得了专家与公众的广泛好评,这便是两年前通车的崇启高速公路。就在不久前,这条贯通崇明全岛的公路被评为“中国最生态高速公路”。其生态特征主要体现在:拥有用于节水灌溉的雨水收集系统;道路两旁种植能够吸附汽车尾气的独特绿化;为保护鸟类的自然迁徙,降低了车灯对鸟的干扰等。

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曾评价道:“崇明生态岛项目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运用于生态建设,构建本土创新发展模式,并用实践证明了其在社会、环境和经济共同发展中的作用。”并且,施泰纳对生态崇明经验是否能被复制,也予以了肯定,他表示,崇明的建设理念与经验可以与世界分享。


筑梦,科技让崇明未来熠熠生辉

结合崇明岛的特点和总体发展规划战略构想,针对崇明要建设生态岛的重大科技需求,找准生态岛建设中的技术瓶颈和切入点,充分发挥科技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对于落实崇明生态岛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科技将引领崇明编织起波澜壮阔的大梦想。

一是生态平衡梦:崇明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吸引了海内外的关注,不断升温的生态旅游热和建设开发热都将直接考验着崇明岛的生态环境质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保障崇明岛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崇明岛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其中,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围绕《崇明岛域总体规划纲要》的构想和崇明岛未来发展的重大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滩涂湿地生态产业与示范;在全国率先基于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来进行功能分区;提出一系列针对不同受损生态类型的修复与重建技术与示范;建立生态灾害的预警、预报、预案体系;为我国人居岛屿的建设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二是资源循环梦:鉴于崇明岛在我国和上海市的特殊地位及其水资源供需特点和水网分布特点的特殊性,围绕生态岛“海上花园”的总体规划目标,针对崇明岛生态保障系统规划建设所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通过引入当今国际流域管理和岛域环境综合管理的最新理念,开展资源循环型崇明岛污染控制和水资源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不仅对于建设具有全新环保理念的岛域生态保障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开拓性意义,而且为岛域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生态农业梦:崇明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崇明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

四是现代服务梦:现代服务岛是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展示现代服务业各项技术的科技工程,是促进崇明生态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根据区位特点,努力形成特色,促进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是洁净能源梦:调整崇明岛的能源结构是崇明生态岛开发的必然要求。使用天然气、风电、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等为核心的绿色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将大力降低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由于开发建设崇明生态岛对能源需求增加而造成更大的污染,确保崇明岛的生态环境。在洁净能源替代煤炭前,积极开发研究、投入使用各种环境保护技术,尤其是使用先进的脱硫和脱硝装置,减少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

六是绿色交通梦:由于崇明岛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具备成为新型交通系统实验室的天然条件。崇明生态岛理应成为平衡人类交通活动与自然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实验、培育、推广、示范、教育的孵化器,也是关键技术与系统开发的真实实验场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崇明生态岛不仅仅是展示上海,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窗口,更是人类生态文明的展示窗口。通过先进生态交通工程、绿色交通工具、智能管理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在岛内建立低能耗、低污染、高宜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交通系统。

七是智能信息梦:智能信息岛反映了崇明在信息时代的时代特征。通过新一代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市政、环境、生态、交通、能源、农业、人居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障、教育、人口与卫生等信息系统和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和公众服务的综合应用系统,实现生态岛经济、社会和管理的信息化,为绿色交通岛、生态平衡岛、人居适宜岛、生态农业岛、洁净能源岛、现代服务岛、清洁生产岛提供高效、安全的信息服务。

八是人居适宜梦:人居适宜岛的科学技术特色在于开创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示范性,围绕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从城市、住区、住宅等立体层次,立足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生态建设综合示范区的高度,系统研究生态化人居环境的内涵、科学评估系、规划标准、实施手段、适用技术、政策保障以及综合示范,塑造节能降耗、安全健康、功能完备、文明和谐的人居适宜的生态岛屿。

新的世纪,人类正创造着新的文明,新世纪的崇明正依托科技这股强大动力的助推,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人文生态活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海上花园”。崇明生态岛在发展,科技创新在彰显魅力。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