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触摸科学,感受有温度的科技节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09-19 09:58:10.0    

上海科技节创办于1991年,是我国首个、全球第二个由政府主办的科技节。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科技节做了全面改版升级,其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上海科技节已成为继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后的又一重大城市品牌活动,是实施科创中心战略、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活动载体。

5月19日—26日,8天时间、1600多场精彩活动为公众献上了一席“科普科技盛宴”:20位“科技大咖”手捧鲜花走上科学红毯,300余家科普教育基地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143家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敞开大门,5场走进世界500强活动……

“万众创新——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主题贯穿整场科技节,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线上线下参与上海科技节活动超过1300万人次,远远超过去年。上海科技节集全市之力为上海市民和各方宾客奉献了一场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科技嘉年华,彻底点燃了城市科技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著名科学家走上红毯当“明星”

5月19日上午,上海科技馆1号门前铺起红地毯,17名科技专家和3名“少年爱迪生”获奖代表走上红地毯,迎接他们的是上海市民的掌声和欢呼声。“科学红毯秀”结束后,2018年上海科技节在上海科技馆启动。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上海科技节的红毯秀,但还是很激动,也有点紧张。”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告诉记者。他主要从事手性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手性催化剂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发展了具有特色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与催化剂,同时为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他已发表论文170余篇,多项专利成果授权企业应用并实现了产业化。

在丁奎岭看来,包括“科学红毯秀”在内的上海科技节各项活动很有意义,让公众与科技亲密接触,也让科学家成为“明星”,激发全社会对科技和科研人员的推崇。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上海科技节更显得重要,因为科技驱动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科技驱动离不开万众创新的土壤和后备人才培养。他希望通过科技节这个载体,激发更多人的创新潜能,让更多青少年把“长大当科学家”作为自己的梦想。


走进500强,诠释“一粒药的前世今生”

作为2018上海科技节首日的重磅活动,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全球500强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首次向市民公众开放园区参观,并举办了今年科技节首创的“科学家派对”,通过生物医药界大咖与市民、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普及生物医药科学知识,成为科技节首日的亮点。

活动当天,近200名市民受邀来到罗氏园区,感受世界500强的公司文化,走进罗氏高致敏车间参观创新特药的生产过程。当了解到上个月李克强总理刚来过罗氏参观考察,市民们纷纷表达了兴奋之情,更觉此次“走进500强”不虚此行。活动现场40多名小记者来到园区,采访科学家老前辈。有小记者们感叹:“以前总觉得科学家是在书里的,很遥远。今天近距离接触到这些科学家伯伯、科学家阿姨,和他们对话,感觉非常有趣、新奇,科学好像离我们更近了。”

此外,活动现场还有多个科普体验、互动环节。在“乳腺癌那些事儿”主题展区,罗氏科学家通过模型、VR展示片播放、显微镜观察等多种有趣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市民进行了乳腺癌知识普及,让人们不必“谈癌色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市民们穿上PPE防护服,在互动游戏中深切体会罗氏在生产创新特药过程中所遵循的高标准;市民们还兴致盎然的参与了模拟急救,学习“黄金4分钟”的基础急救技能;在VR、显微镜观察、智力游戏、涂鸦寻宝等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原来生物知识也可以这么好玩!”


酷炫回归,带你“玩”科普


听过来自太阳的声音吗?为什么气球不会被钉子扎破?5月19日晚,上海科技节“科学之夜”活动在上海科技馆举行,互动科学实验秀等多样的科普互动体验为市民带来了一场炫酷好玩的亲子科技嘉年华。据悉,今年“科学之夜”设有“一带一路”国际科普乐园展区,邀请来自巴基斯坦、新加坡、捷克等国家的科研和科普机构,为公众带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鲜明的科技互动展示。

在斯塔姆斯科技节的主题展台前,孩子们争相聆听太阳、白矮星等星球发出的声音。“太阳的声音是尖尖的电波声,很有特色,听到了吗?”科普志愿者为孩子们戴上耳机,在笔记本电脑上依次播放太阳、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白矮星等8个星球的声音,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宇宙是个接近真空的环境,无声无息,这些宇宙的声音是怎么被探听到的呢?科普志愿者告诉他们,原来,每个星球都有自身振动的频率,在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之间,人耳无法听到,但可以被天文射电望远镜和太空探测器采集到。科研人员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将这些电磁振动加以合成处理,就得到了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

未来的路灯,人工智能如何点亮?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人工智能正对各个领域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工智能能否为人类减少机械的工作?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如何?

……

基于这些问题,5月19日下午举办的“预见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拉开帷幕,该场活动云集了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起点资本合伙人孔华威、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研究员崔翯、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王梦灵、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生方珏敏、掌门1对1创始人兼CEO张翼等。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指出,人类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特征是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而智能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其中人工智能是高级智能化系统,并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奇点时期。

作为投资了多家人工智能创新企业的投资人,起点资本合伙人孔华威谈道:“人工智能的产品如同一个小孩,正通过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为食,不断地成长,从而可以自我实行计算、采集乃至编程。”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孔华威表示,正因为人工智能产业充满希望,所以与这些人工智能创新企业为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研究员崔翯是研究类脑智能的专家,对于人脑和人工智能的区别,他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只是在特定情况下会超过人类的智能。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便是通过对于人脑机理的模拟,实现处理各种复杂和不确定情况。而人的智能和机器的智能各有各的强项,将两者结合将是更好的发展方向。

在大力实施成果转化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也受到了多方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细水长流润物无声,探索科普的长效机制

展现刚毅和柔美的武术表演、悠扬的昆曲演绎、炫酷的科学实验秀……伴随着阵阵欢呼和掌声,今年的上海科技节活动越发丰富精彩,来自上海科普讲解员的才艺展示更是吸睛无数。

今年的科普讲解率先在民间火爆起来,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去诠释那些看上去晦涩高深的科学知识,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科技的人群。讲解员除了具备良好的形象、表达能力不俗、善于交流沟通之外,还需要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相关学科背景,能够准确而通俗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帮助公众探寻理解展品展项背后的含义,进而提高观众理解、欣赏和参与科学的能力。当天的舞台上,一批科普讲解员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才艺,让现场及网络在线观众瞬间成为粉丝。

对此,上海市科普宣传处处长钟倩表示,上海科技节在每年5月的第三周,以相对集中的8天嘉年华形式,带来了持续高涨的科技“温度”。但是,未来的科技和科普热度将是全年的,不仅在这8天有嘉年华的氛围,平时也能有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科普在进行——如科学之夜、科普进商场、科普集市等活动,相关委办正在布局在其他时间点开放这些活动,让科普活动多多与市民见面,进而打造科普长效机制。


徐汇区分会场智能科技抢镜,科普集市汇智汇新

在科幻电影中,时空穿梭门是连接两个时空的通道。在2018年上海科技节徐汇区分会场活动上,一款由水雾组成的交互式显示屏安放在活动入口处,人们可以从这里走向科技世界。

随后,一段悠扬的音乐让人们沉浸于它所描述的美好世界。这段音乐的演奏者并非只有人,而是由人工智能音乐公司Maai Music开发的音乐AI (人工智能)扮演乐团成员,与人类共同呈现的一出音乐节目。这一炫酷表演得到了在场科技界人士及科技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活动当天的科普集市上,徐汇区内领先的智能科技企业代表还带来了广告机、一体式动态人脸识别门禁相机、健康型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科技产品,让大家得到各种形式的智能应用体验。

除了现场感受人工智能带来的震撼以外,市民还可选择个性化的“自由行”线路。徐汇区推出升级版“科学在你身边”电子科普护照便民服务,市民只要关注“创新徐汇”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科普护照”板块中免费领取电子科普护照,凭照参观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陶瓷科技艺术馆、上海3D打印文化博物馆、上海植物园、上海无线电博物馆、上海钟表科普博物馆等12家科普场馆。

明年见,1600余场活动彰显科学温度

5月26日晚,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闭幕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闭幕式借助激光、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4D全景声场等高科技手段呈现辉煌的科技成果和动人的科技情怀。现场回顾了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各地分会场围绕“科技创新,强国富民”主题,推出的一道道各具特色的科技大餐的微视频。情景诗画《同一个梦想》节目精彩演绎了科技之光闪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科学家和音乐家联袂演绎了歌曲《蒙娜丽莎》,音乐中展示了全世界第一台电子乐器特雷门琴和1871年加利亚诺大提琴珠联璧合的交融。晚会还特别邀请了80位为我国科学事业奉献了青春的科学开拓者、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成员们高唱《我爱你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科技活动周8天时间里,各地、有关部门组织了2万多次重点活动,参与人数超过了3亿人次。其中,军民科技融合成就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美好生活体验、全国优秀科普展品作品展示、公众科学日、科技列车云南行、科学之夜,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大学向社会开放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公众踊跃参与,激发了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5月19—26日的上海科技节期间,上海共举办了1600多场科技活动,科技正在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上海科技节已成为继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后,这座城市的又一重大品牌活动。启动仪式前,大牌科学家走红毯,科学粉丝冒雨前来与他们的科学偶像见面;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迎来物理爱好者;科普大讲坛上,日本首位“航天妈妈”山崎直子分享她的航天梦……市科委副主任干频说,科学放下“身段”,上海科技节也就变得更有温度,通过集中展示宣传,观众集中参与,激发整个社会对科学技术的热情,让百姓了解科学家是怎么做科研的,对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营造上海科创氛围大有裨益。

对于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科普盛会。据统计,今年上海科技节主会场网络视频点击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比去年提升了近八倍,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激增。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