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坚冰, 电磁环境效应“科技先锋”助力C919腾飞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10-19 10:43:08.0    

细数2017年的大事件,C919的腾飞想必让许多人难以忘怀。

首架C919已经在2017年5月5日上午进行了首飞;2017年11月10日第一次远距离飞行,从浦东基地转场西安阎良。2017年12月17日,第二架C919也进行了首飞。作为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C919,自从其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不过当人们更多地将关注目光放在了C919的建造设计采用国际标准的全球采购,放在了发动机的引进,放在了飞机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乘坐的舒适性问题方面,殊不知这背后有许多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撑,而针对C919飞机首飞前高强辐射场(HIRF)测试就是其中一项。这项极具挑战性的测试工作由电磁环境效应防护设计与验证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接下并顺利完成,开创了国内开展的飞机级高强辐射场效应的先河。

重拾大飞机的梦想,对话世界“你行,我也行”

高强辐射场试验技术负责人廖意向记者介绍道,“大家上飞机时,飞机乘务人员都会告诉大家要关闭手机,以免干扰到飞机上的电子设备。”其实,除了手机,雷达、无线电、电视台对于飞行中的飞机来说,都是“隐形”的杀手。飞机上的电气和电子设备对这些射频能量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干扰,影响正常使用。因此,高强度辐射场(HIRF)防护是飞机安全飞行的重要措施,也成为飞机设计和机载设备装机的必要条件。“这项技术以往都是由国外技术垄断,而在C919大飞机项目中,希望国内有所突破,因此我们便接下了这项任务。”廖意如是说道。

上世纪末,国外抢先开展HIRF危害预测与防护验证技术的研究,欧美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经过多年发展,有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成果。2002年,中国人重拾大飞机梦想,在打通从生产飞机到航线运行的整个过程中,发现HIRF防护的重要性,也把HIRF试验作为适航验证的关键内容。但这项试验在国内属于空白,适航符合性要求也只能参考国外标准。

据悉,此次HIRF试验,要完成飞机的驾驶舱、客舱等9个舱室、3个方位以及近百条电缆的测试和数据处理,试验状态点多、综合性强且工作量大。然而,完成任务只给了6天时间。试验地点设在上海商飞浦东试飞中心,靠近浦东机场。3月1日,试验队入驻试验场,24小时不下火线,三班倒开展测试。时间以分计,以秒计。经过6天6夜的测试,3月7日凌晨,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按时顺利完成了国内首次民机全机HIRF试验,为首飞的成功提供了保障。测试结果也得到了民航局审定中心的充分认可。

对HIRF效应的危害预测和防护验证测试,对于C919大客机来说是首飞保障的重要环节之一。此次测试打破了国外长期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地位,成为C919飞机及AG600大型水陆两栖特种救援飞机首飞适航评估的依据,为我国大飞机的研制与进入市场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了国计民生需求。


未来,在共享和专业技术的大道越走越远

C919的首飞成功可谓是平台在专业研究领域里获得的一块里程碑,然而平台的工作还不仅限于此。

凭借在HIRF、雷电、电磁兼容等领域软硬件条件上的优势,平台为国内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单位提供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在电磁兼容领域,在已经取得CNAS/DILAC资质基础上,为依托单位与外单位多型号提供了大量EMC测试,有力保障了型号的顺利研制。

同时,平台依托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开展专业领域相关课题项目申报,在“十三五”深入布局之年成功申请多项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积极凝练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以及工博会创新奖项;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海外交流,引进博士2人、硕士2人,人才梯队分布更加合理,培养和发掘一批科技骨干力量,凝聚了一批在国内航空航天器电磁环境效应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人才。

对于未来发展计划,廖意表示,由于很多技术需要涉及国际认证,所以会与其他国家展开国际性的技术合作。此外,平台在做好对外服务的同时,也会面向社会共享仪器设备、提供公开服务,充分发挥和利用研究平台和资源。平台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不断完善完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体系、保密管理体系,确保平台进入规范化运行,为平台评估做好充分准备。

在专业领域,针对目前国内电磁环境效应专业的发展趋势,在HIRF方面,平台开展低电平耦合等效的HIRF效应试验验证技术以及复合材料电磁防护设计验证技术研究,支撑我国C919客机、宽体客机CR929、水陆两栖飞机等的适航认证测试工作,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在电磁兼容方面,在已经具备的设备级CNAS/DILAC认可资质基础上,紧紧把握住系统级电磁兼容发展的趋势,开展新标准、新规范研究,提升系统级EMC测试能力,构建电磁环境效应一体化测试平台;在雷电测试方面,集成化雷电间接效应测试系统,为更多企业开展服务。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