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和聚科一起创业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09:47:45.0    

2003年初,在结束了长达7年的国外学习工作生活,我回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工作不久,就受领导委托,带着200万元启动资金到徐汇区漕宝路500号开始创建上海聚科生物园区。这是一个中科院与徐汇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院地合作”项目,任务是建立一个可以推动科研院所技术成果产业化,带动区域生物经济发展的孵化园区。
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起草管理规定、召开董事会,我们在一个月时间里学习和完成了一家企业设立的全部过程;构思、设计、招标、施工,我们又在短短三个月时间里学习并完成了聚科最初四千平方米孵化场地的改建。在快要结束施工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引荐了自己的同学,希望能来聚科创业。于是,我们有了第一家孵化企业。很快,我们又迎来了第二家、第三家……一栋五层的小楼很快就热热闹闹地聚满了十几家刚刚创立的小企业。毛博士、方博士、李博士、陈博士,几乎每一家都有一个博士老板,都是一群初出茅庐,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的博士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质,他们都专业技能扎实,并且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他们有些从事药物靶点的发现,有些从事小分子药物的合成与筛选,有些从事诊断试剂的开发,有些凭借良好的专业能力从事技术服务。闲下来的时候,博士们会坐在一起海阔天空,也会结伙外出旅行。每天中餐时间是最热闹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探讨不尽的业务。

共同的专业背景,加上习性相投,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和兄弟。我和他们讨论生物技术企业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讨论他们业务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讨论和国外企业之间的差距。我是学临床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对化学不是很懂行。但是和那些化学专业的博士们在一起,很快也开始逐步深入了解,并且也能略知一二。我在国外生活工作的时间较长,对国外的情况相对熟悉,也能很快地把国外的动向和趋势告知他们。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我更是慢慢学习了许多国内这个行业中的经验和信息,并结合国际趋势,找到了一些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

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至今和这些创业的博士们仍然保持着兄弟般的友谊。他们是聚科的第一批入驻企业,更是聚科在探索中小生物技术企业孵化服务过程中的第一批良师益友。

慢慢地,由于企业越来越多,聚科开始在周边的关港开拓了第二块基地(关港基地),在桂平路开拓了第三块基地(聚科II期)。面积从四千平方米增加到了五万三千平方米,入驻企业的数量已经从十几家增加到了一百多家。聚科的服务团队也从四个人发展到了近二十人,服务对象更是从初创型企业延伸到了准上市企业。从基础服务到专业服务,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化助跑,聚科园区的创新孵化服务体系已经不再是“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而更是“和我们一起去创业”。

(摘编自张炯《聚科的故事》)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