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大国重器,谁执牛耳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11-20 15:56:41.0    

“突破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在刚刚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为科技人才成长、科技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的指示要求,是一项国家战略。上海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科技创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在科创中心建设历程中取得了扎实成果。

大国重器,谁执牛耳。以走在科创前沿的“科创先锋”群像呼应“寻找身边的英雄”的号召,推出在科研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带给社会生活的改变,展现他们的科研历程和奋斗精神带给整个时代的激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借此推出大型科学先锋访谈节目《未来说 第二季:执牛耳者》。

节目展示了来自“空间探索”、“医疗攻坚”、“人工智能”、“上海脑—智工程”、“海洋探索”、“大脑奥秘”、“生物工程”、“媒介新衍变”八个重点科研领域16位科学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历程,通过生动的电视表现手法,绘制出“前沿、执着、勇于创新、爱国奉献”的“科技先锋”群像。

《未来说 第二季:执牛耳者》的主要内容分为“科研成果、奋斗历程、未来展望”三个部分,其中由来自上海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带来的科研成果最为引人关注。从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载人深潜器“彩虹鱼”号及国际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精海”系列无人艇等重点攻坚项目;到新松双臂协作机器人、科大讯飞翻译机、寒武纪智能芯片、“城市移动空间”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等智能化前沿技术;从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到恐惧记忆消除、可见光通信等基础研究;到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DNA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系统、脸面重建技术、新型耐火纸等成果转化应用,通过电视手段运用和深入访谈,得以充分展示。也让观众感受到上海的科研工作者在重要科技领域力争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勇于成为开拓者,坚定执着、勇于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科学追求,勾勒出一幅幅激励人心的创新图谱。

节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定位和真实的描述,以清醒、冷静的态度,解读这些科研成果和创新成绩,既彰显中国科技发展的信心和实力,也不回避与行业顶尖水平之间的差距,客观定位中国在某些科创领域的发展水平;同时以丰富的知识性和科普性,使深奥的科学技术得以生动呈现,具有很强的可看性,使广大观众准确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加深对科技发展的认识,为暑期荧屏带来一股集聚创新活力和理性思考的科技新风;更以生动深入的手法刻画科学家们的情怀和追求,激发民众对科学的热爱和憧憬。

节目中的16位科学家中,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来自科研一线的工作人员、活跃在资本市场的高科技企业创业者,但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在这个节目中表现出了真实的心路历程和深沉的科学初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深切表达了他三十年、近万台手术背后,那一份攻克癌症、造福人类的初心,在节目中与十七年前的病人的重逢,更让人体会到科技的发展,惠民、利民、改善民生的力量。来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员李华旺在节目中呈现了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年轻院所,在15年的时间发射36颗卫星的“青春奋斗史”。为了让制作的科学实验卫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率先进入太空完成科学实验,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不同的空间科学实验任务“量体裁衣”,展现了新一代航天人的创新活力和勇气。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裁杨跞在节目中深情回顾了科研团队不舍昼夜,大胆创新的历程。

这些科技领域的“执牛耳者”正是带着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而努力拼搏。

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的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根据中央要求,加快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使上海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活力所在和重要目标。《未来说 第二季:执牛耳者》通过16位科学家在上海的成长和发展,充分展现上海这座“科创大平台”为科技工作者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