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科技企业:改革的历程将企业的创新力量释放出来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8-12-20 10:21:12.0    

关注企业,关注它们的成长,是《华东科技》自创刊一以贯之的理念,而改革开放四十年里最大的变迁恰恰是将企业的创新力量释放了出来,我们的刊物很荣幸地见证了历史,见证了成长。


改革开放发挥了企业的开拓热情

1985年,嘉定县社队工业局马锦照、秦宝文通过方泰双鹅吊扇提高质量的纪实,将方泰电器厂从“倒数第一”到独占鳌头的“奇迹变化”娓娓道来,通过端正经营思想把“质量第一”列为企业的首位,采用现代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技术精益求精,管理上一丝不苟,在“严、细、实”上狠下功夫,这些举措无不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努力,也正是这些努力逐渐开始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逐渐提高生活质量。

1988年,江西省科委李思维、王芒华的撰文让我们看到了当时江西省第一家所办公司人财兴旺的情境。1987年3月,江西省计算技术研究所三名青年科技干部,乘着改革开发的东风,发起成立了一个计算技术开发公司,他们的改革行动得到了所领导和省科委的大力支持,同年5月江西省第一家所办公司——江西省立强计算机成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通过推广多款计算机软硬件,成立遍及省内外的销售服务网点,也取得世界厂商的总代理资格,仅9个月时间,人员增加到32人,营业额达到50.28万元,创税利35.2万元,之所以在短短时间内发展迅速,正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充分应用政策精神,将企业开拓发展的热情发挥出来。

1995年,太仓市乡镇工业局顾盛冠、张方元记下了江苏省太仓市电视设备厂让企业再上新台阶的举措,决策领先一步、科技领先一步、信誉领先一步,自1991年实行“三领先一步”后,让企业连年上台阶,产量、质量居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在这中间最重要的是,企业响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带来的变化,认清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追求在提高的事实,立足市场需求、超前决策、引导消费,进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正因此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职工生活福利不断改善,对国家的贡献不断增加。

同年本刊刊登的《开拓市场促发展》记录了太仓仪表厂狠狠抓住“管理”二字,经过半年努力扭亏为盈的事迹,作者管锦华在文中写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乡镇企业优势弱化了、经营机制衰退了、活力淡化了,尤其在私营经济和三资经济企业挑战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求,太仓仪表厂转换了经营机制,实行租赁承包制,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同时将承包者和职工切身利益与厂经营结果捆在一起。通过这种改革经营机制,企业获益匪浅,“与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相接轨,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自我盈亏能力、自我约束能力”。

《依靠开发求发展》里宁波大成化纤集团公司让我们看到了那时的改革浪潮,该企业自创建仅十个春秋,“但凭着全厂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艰苦奋斗的务实风格,从一个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拥有资产8500万元,职工1200余人,年生产各类化纤产品2万吨的国家中型企业”。该公司发展的历程,也就是改革开放里一部成功的企业产品开发路,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诞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用户需要为目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求发展。因此,企业坚持资金年年投人、产品年年更新、水平逐年提高、效益年年增长、企业年年发展的方针,并形成善决策、快投人、快产出、快见效的作风。

1998年,本刊特邀记者蒋靖的《访杜邦漫谈ISO》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里外资企业的身影,其时在中国杜邦有2家企业获得ISO认证;其中,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是杜邦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是进入浦东新区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总投资额2500万美元,于1992年开工生产,是杜邦那时在中国最成功的合资企业之一。从这样的合资企业身上我们能够学到很多,诸如:“杜邦的‘零’目标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企业的目标,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体现了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更因为如果我们想跻身国际大市场,与国际经济接轨,我们的企业就要首先具有国际大企业的思维和气魄,加上我们自身的创造性,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接轨和竞争”。

在1998年的祖国东方——上海的浦东竖起了那时的“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举手扪星辰,俯首白云低”不再是诗人的幻想。金茂大厦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的高度,对于前进中的中国建筑业而言,它更像一面镜子,反射出许多理念。本刊刊登的《铸剑浦东》作者章华平通过翔实的论证,展现改革开放奠定金茂大厦坚实的基石,而金茂大厦书写的是浦东改革开放的颂歌,铸下的是中国建筑业前进的足迹。


创新的可能,让企业的创新力蓬勃而发

步入新纪元,我们开始思考更多,2000年本刊《我国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上海星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于海春认为,随着企业改革和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重塑新型银企关系已是当时之急。他提出了多个设想,包括:构建各自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平等互利关系,要有主办行的互选关系,构建有借必须有还、借钱必须付息的银企关系,构建银行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关系。“只有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塑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银企关系,才能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繁荣。国有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通过重构银企关系来防范金融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步入信息社会的浪潮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可能,本刊刊登《网络企业的选择——网易公司的发展》,作者孙毅在文中认为在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节奏中,企业究竟该如何生存、发展和选择?网易提供了初步的框架和基本的经验。但是,这个框架本身不是固定的,这些经验也是局限于一定条件的。实际上,网易的历程只证明了一个确定的事实,即网络企业必须抓住网络时代的特征才会取得成功,不管网络技术向何处发展,网络所具有的变化迅速、反馈及时、交互性、虚拟性、跨地域性这些基本特点是不会改变的。

秋去春来,正是做足功课的好时节,2005年,本刊记者薛小亭采访了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徐性怡,在《做对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做出事情》一文中该企业认为成长之关键在于“一定要利用擅长的技术做擅长的事情”;而自主创新也是此时的一个老问题,一个难点的问题,一个红红火火的企业因为一个技术标准或一个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会很快垮掉,为什么?“核心还是没有自主品牌。贴牌生产和靠模仿创新注定不会长久。”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大区总经理季学庆在本刊《靠自主创新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摇旗呐喊。

2008年,“微乎其微”见真功,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刘瑞旗在本刊刊文再现了恒源祥公司对极细羊毛的研发过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振华港机的封面文章里我们见证了它科技创新、新产品研制的发展史,让创新再创新;墙里开花墙外香,打造车灯新技术的康耐司“不断地出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走近千家万户,通用LED照明淘金正当时的上海智密;这些身影诠释了一个主题——企业的创新之力蓬勃而发、势不可挡。

时间线跃进,走近今日我们对企业的关注越发聚焦、越发集中,无论是初创的小微企业,抑或科技小巨人,乃至世界500强,传递它们的声音,我们的初心未改,而改革的历程还将继续前行,《华东科技》还将继续为企业的创新力量加上注解。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