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南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生态培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下)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9-02-19 14:32:11.0    


创新系统的核心构架

在国家科学技术部的主管和领导下,南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体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传统的“国家机构”和“地方机构”,国家机构主要由国家生物信息网络(NBN)、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中心(Plant Bio)和生物技术公众认知项目(PUB)组成。在南非技术创新局(TIA)成立之前,这些国家主导的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为南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支撑,而地方机构主要由一些地方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国家机构

国家生物信息网络(NBN)坐落于开普敦,是由政府和一些国有背景的信托机构共同发起,NBN主要负责生物技术产业高端人才信息、计算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人才住房以及外部创新合作网络方面的信息库建设。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和资金的匮乏,NBN于2008年正式解散。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中心(Plant Bio)主要功能为开展相关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少部分的产业化应用。成立之初,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主要聚焦食品安全和扶贫,较少涉及比较前沿的科学领域,被TIA合并之后,国家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的功能才开始逐渐发挥起来。生物技术公众认知项目(PUB)于2003年由隶属国家研究基金委的南非科技进步局发起,目的是宣扬生物技术产业的潜力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PUB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一些生物技术产业论坛,扩大生物技术产业的国内外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PUB虽然是在国家科技部之下运行和发展的,但最后并未被技术创新局所合并。

地方机构

生物技术区域创新中心(BRICs)包括了科学实验室和孵化器,由Godisa信托机构投资成立,坐落于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主要对接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对众多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开展进一步试验和产业化应用。总的来说,生物技术区域创新中心是个人、民营企业生物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参与最活跃的部门。开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Cape Biotech)和东海岸生物技术财团(夸祖鲁-纳塔尔省)支持的生命科学实验室(Life Lab)更多地关注生命健康领域,非洲生物技术合作发展部(Bio PAD)更多关注农业、环境生物科技。其中,非洲生物技术合作发展部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直接经费支持,2002年成立之际就被认为是区域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功能载体,其中一部分来自国家科技部的支持经费由专业信托机构专门管理,负责投资优秀项目,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企业,2002—2006年非洲生物技术合作发展部共投资孵化企业超过2亿兰特(约合1400万美元)。各区域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具体功能如表2所示。


创新系统向创新生态体系的演变

在国家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南非生物技术产业的创新系统基本构建完成,然而此时的创新系统更多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缺乏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化的系统配套能力和反馈机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南非政府在制度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培育和推动创新系统向创新生态进行演化。

2008年,南非国家科学技术部出台了技术创新局行动方案《TIA ACT》,并成立了技术创新局(TIA),TIA涉及较多领域,包括了矿业技术、能源技术、先进制造业、信息科技业,但支持或最关注的领域是以生命科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为主的生物技术产业。TIA是一个独立的公共部门,但与原来国家科技部的一些直属机构进行了合并重组,如上文提到的开普生物技术创新中心、东海岸生生命科学实验室、非洲生物技术合作发展部等。除此之外,Tshumisano技术信托基金,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和先进材料计划(AMTS)也成为TIA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局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各种财政和非财政措施,提升国家以及私人企业、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彻底改变南非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况。技术创新局主要发展理念为5er,即A connector、An active funder、A facilitator、A service provider、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ought leader——资源与技术的桥梁、积极提供风险资金的源泉、科技创新障碍的清道夫、全方位的服务者、创新思想的引领者。

针对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发展,TIA仍然延续着以往生物技术产业管理分割模块,但其营运和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图2所示)。首先,TIA生物技术发展部门仍然拥有国家机构和地方机构,但在职能上逐渐形成差异化和垂直化的分工模式。国家机构主要负责以下几个职能模块:(1)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全面的监管(包括技术风险控制);(3)为区域生物技术创新机构提供支持,并且协调TIA内外机构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开展工作和协同;(4)投资管理审核。对一些重大生物技术项目发展及产业化应用投资进行审核。

相比过去而言,区域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除了进行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研究和较少的产业化推动外,还积极开始构建和拓展生态网络,很多机构开始转向生物技术识别和投资,除了国家TIA中心给予的经费支持外,地方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向各地州立基金开展合作,帮助更多的生物技术项目孵化企业。南非生物银行、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等一系列新型载体均在这一时期成立。通过各项孵化投资、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2010年到2012年共实现收入近12亿兰特,从一味地依靠产业扶持转向商业盈利,从而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逐步形成了从科学研究、应用试验到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因此,相比上一阶段,TIA成立之后,地区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的产业化、商业化的功能被迅速放大,加快了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作用,地区TIA机构已俨然成为一个集聚科学研究、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机遇识别与投资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性载体,成为科技对接资源的重要平台。


创新生态体系的特点与优势

虽然南非创新生态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全球化的创新网络拓展有限,较缺乏高水平的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风投资本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欠缺等,但总的来说,自发布NBS十几年以来,南非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制度设计、机构改革,逐步培育出了具备强劲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其优势和特点如下:

第一,顶层设计完善,机制体制改革到位。南非2001年为生物技术产业崛起发布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战略规划作为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体现,随后为配套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相继在知识产权、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相匹配的措施和政策,2008年、2014年相继出台了《生物技术10年规划》、《生物经济战略》,形成了与NBS的梯次有序衔接,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强大魄力。同时,为配套战略高效实行,南非政府对国家科技部进行改革,进一步成立专门负责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局,并进一步设立生物技术产业部,国家机构和地方机构的改革也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财团和资本运作机构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竿子到底”的改革力度。

第二,南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层次分明、系统高效。首先,作为宏观管理部门,国家科技部专门成立技术创新局,并设立生物技术产业部,进行战略规划、行业监管、重大投资审核、重大基础科学支撑以及所有对外协调,避免了多头负责监管造成的行政冗余。其次,地方通过国有资金和财团组建起了一批强大的实验应用研究和技术转移的科学实验室,既具备自投孵化,又通过各地银行、技术信托基金和风投机构获得资助,推进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各州立大学设立技术创新站、技术转移办公室,以地方技术创新局为纽带,在创新基金、技术信托基金等网络平台上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帮助。最后,南非各地培育出的生物技术龙头企业组建产业联盟,通过PUB等各个项目、论坛,吸引全世界生物技术产业的科研力量、企业和资本的流入,不断拓宽全球创新网络和金融资本的集聚,逐步形成了具有自组织、自演化的创新生态体系。




对我国创新生态建设的启示


南非生物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的培育和发展正引起世界的关注,众多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金融资本不断流入南非,非洲市场的崛起和发展将成为未来世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舞台。当然,南非政府在大力培育创新生态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培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在地方产业战略规划、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上要提高衔接性,在战略规划衔接上要注重环境动态性和发展阶段性,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的大背景之下,逐步从加强基础研究、科学技术应用为主的战略规划转向实现科学技术支撑产业化应用及经济发展的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要有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同时又要根据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转变创新治理理念,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南非TIA在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发展中始终贯彻了5er的理念,是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典范。因此,政府职能转变要有一定的思路和理念支撑,要以创新资源的自由流动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科技计划整合中,指南发布要更多的让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进来,直接提高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对接能力,同时进一步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科技项目管理的评审、资金管理和投资,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提升政府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后端,要引导社会资本与科研活动的对接,鼓励PPP模式在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全创新链的融入。

第三,拓展创新网络产业网络,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开设常态化的类似南非生物技术PUB形式的项目、论坛作为载体和依托,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科研力量、金融资本和高端人才的流入,以先支持、再培育、后发展的思路为引领,逐步构建起以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在一些发达地区,根据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尽快发起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从而聚集全球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源的导入。

(本文作者均就职于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