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运行管理机制探索— 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为例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9-07-19 14:37:12.0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核心内容之一。创新规范、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本文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为例,探索功能型平台创新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功能型平台兼顾平台提供服务的公益性与自我造血的市场化运营。

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重要任务。功能型平台是指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以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某个核心机构为依托集聚一批机构,为各类创新主体在不同创新或价值环节的创新活动提供基础性环境或条件支撑的枢纽型、网络化组织体系的一种公共服务空间和创新载体。2018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本市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工作指引》等相关政策文件,对功能型平台的定位、功能、建设、运行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目前已启动了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上海市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上海市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等12个功能型平台建设。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功能型平台的建设运行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注重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在组织架构、体制机制上创新突破。已有学者对功能型平台的运行模式、考核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为例,探讨功能型平台运行管理机制。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依托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建设主体。平台在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联盟)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有机整合集聚研发服务资源,秉承平台“公益性、开放性、枢纽性、引领性”的特色,引进国际领先技术服务管理团队,学习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机构服务与管理模式,探索模块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平台管理与服务机制,打造覆盖小分子化合物和大分子生物药、全研发产业链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


何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

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上海市首批12个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之一,也是国家科技部重点培育的创新服务平台之一。平台依托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上海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整合包括了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新药筛选中心,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3家科研服务机构,其中包括国家级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市级研发中心和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中试生产基地。平台按照新药研发链和产业链,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以联盟的方式,在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产业链的药物发现阶段、药物开发、临床批文阶段、生产批文、药物制造阶段,以及上市销售阶段等各个环节,为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覆盖新药研究、工艺开发、成果转化、信息咨询和专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随着外围成员单位的不断加盟,平台成员单位已由13家增加至30家,平台的专业服务也拓展至医疗器械、农药、生物信息、细胞治疗等领域。近年来,各成员机构还联合承担了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863”攻关计划和地方重大、重点项目,多家子平台获得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的专项支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这些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了上海市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优势资源,通过整合联合和协同创新,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平台运行机制体制初探

其一,平台网络信息化建设助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物医药创新服务体系。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各专业子平台(包括现有的专业技术子平台,以及未来新建的生物药研发服务平台)的服务信息、服务资源、服务功能及管理职能有机联通在一起,采取“珍珠项链式”组织机制,实现平台联盟统一运营。搭建并运行可同步进行双向、多向,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统一规范、安全可靠、分域管理、多级应用的网络联动平台,并建立起长效网络运行服务与管理机制,打造线上线下服务并举的创新平台网络服务体系,拓宽平台服务信息的宣传面与影响力,提升用户的可及度与服务体验,优化服务信息的传递效率以及内部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服务能级。

线上打造信息集约、服务集聚的“网上创新服务系统”;由现有联盟成员平台起步,发展至覆盖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创新服务体系;规范服务标准与质量,逐步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后台打造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智慧管理中心”。同时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方式提供技术培训、政策指导、科研成果落地和转化等服务;搭建行业交流平台,线上线下两个途经推动企业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

其二,平台基本运行管理模式。

高效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是平台能够长效持续发展的根本,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平台组织架构、决策机制、项目推进、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首先,决策层由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构成,通过主任办公会议方式,对功能型平台的建设、实施、运行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决策和推进。其次,由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推进工作小组,形成每周例会,协调和推进平台建设和实施。第三,成立专家工作委员会,主要由以院士领衔的国内外知名科学家、技术专家、平台管理专家等组成,负责平台发展规划、实施、建设、运营、监管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咨询和决策、评估办法和制度的制订及考核办法制订,以及运营管理团队、人才的引进和考评。

平台建设可分为前期基本建设和后期项目推进。前期包括:利用现有场地,通过重新规划、设计、改建等,购置相关的大型仪器设施,开展生物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平台网络管理系统的建设。后期服务能力推进包括:引进并建立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推动细胞制剂研发与储存服务、生物药中试工程化服务及关键装备国产化研发服务、生物药临床前评价及质量检测服务、类器官及研发服务等活动的开展。建立完善的对外服务流程和规范。

目前功能型平台基本运行管理模式分为公司运营型和承建单位代管型。公司运营型即成立独立运行的平台运营公司,市区两级政府联动,共同引导支持,社会多元化投入,企业化运作,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整体管理、协调并推动各服务活动的开展,推动相关的项目进行成果转移与产业转化,目前启动的功能型平台中,这类模式居多。二是依托单位代管型。由功能型平台的承建单位直接负责功能型平台的运行管理,成立相应管理部门,负责平台日常运行管理。

其三,平台建设推进机制。

目前功能型平台大部分采取“建设+运行+服务”同步推进模式。在新建服务模块的同时,在现有服务场地基础上开展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机制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团队引进的方式,在相关运行经费的支持下,推进项目服务能力建设。二是在适当时机,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和市场化前景,引进服务团队成立项目公司,运行并开展对外服务。三是在适当时机,由中心或平台运营公司,与服务团队成立全资、控股或参股子公司,推进相应服务模块能力建设。四是发现并筛选具有市场化前景、新药成果或新技术项目,对接金融、投资机构,推动项目公司成立,通过各服务模块不同环节的关键技术开发,完成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或技术转让,并实现利益共享。

2018年,功能型平台建设工作全面有序推进。先期启动的功能型平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服务支撑条件和能力:集聚并有效配置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促进实验室较成熟成果的产业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产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问题,培育打造产业集群,实现“平台促科技,平台带产业”,正在成为本市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带动产学研合作和企业落地。功能型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建立起技术研发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纽带,建立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互联互通的桥梁,推动从研发、设计、工程、投运到运营全过程的协同共进,有助于增强本市相关产业实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推进中,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作为新兴事物,并没有旧例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机制体制建设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如何以市场化的运行机制来实现高效率运行、管理平台,并保持、发扬平台服务的公益属性,是所有功能型平台必须面对的命题。

 

[作者孙华就职于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上海市科技人才发展中心);

作者史彤就职于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