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打通创新与发展的“任督二脉”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9-08-19 11:02:32.0    

据已发布的政策内容,上海科改“25条”立足于科技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两方面同步发力,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一方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创新供给;另一方面,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协同,进一步释放创新需求。


增强创新供给,提升创新实力

在创新供给侧方面,近年来,上海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但缺乏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缺乏标志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距离“四个引领”(引领学术新思想、引领科学新发现、引领技术新发明、引领产业新方向)尚有较大差距。上海科改“25条”关注这一现状,关注科研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等,进一步释放其在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置、编制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在释放自主权的前提下通过符合规律的考核,通过以创新绩效为核心的中长期评价来引导科研人员自主进行科研工作。

围绕原始创新能力,上海科改“25条”提出培育战略性科技力量,其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载体,积极承担国家实验室等建设任务,加快集聚建设一批世界级创新单元、研究机构和研发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通过部市共建机制,对中央部门所属在沪科研机构建设世界高水平研究机构给予支持。

同时,通过国家实验室的探索建设任务,上海科改“25条”还提出将按照“一所(院)一策”原则,探索试点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给予研究机构长期稳定持续支持,赋予研究机构充分自主权,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这一探索将赋予研究机构更多的自主权,进而形成科研院所全新的运行机制,提升整个城市的原始创新能力。

在基础科研投入上,上海科改“25条”还将引导全社会投入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通过保障财政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大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通过政府引导、税收杠杆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激励企业、社会组织等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公益捐赠等途径投入基础研究。

同时,上海科改“25条”还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建立对重大原创性、颠覆性、交叉学科创新项目的非常规评审机制和支持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形成和组织实施机制,为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坚实的保障。


创新驱动牵引着创新发展

而在创新需求侧,上海科改“25条”注重在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的同时,又牵引着创新的发展。上海科改“25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业,加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建设,让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参与激励分配;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整合集聚技术资源,完善技术交易制度;聚焦成果转移转化,从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共同强化对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服务支撑。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经验可以让我们一窥全豹:2015年至今,上海药物所共转化了42项科技成果,合同金额达33.3亿元。上海药物所成果转化处处长关树宏认为:“因为成果所有权问题一直没有清晰界定,这些转化案例只能采用单一的专利转让或授权使用,不敢轻易尝试作价入股。上海科改‘25条’的出台,无疑为多种途径的成果转化打开了一扇窗。”

这也意味着,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够更好地把上海科技创新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据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骆大进介绍,“上海科改‘25条’将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符合科技成果的特点和成果转移转化的规律,试点探索赋予科研人员对职务性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可以将原来科技成果奖励的收益奖励给科研人员,打个比喻,收益权是粮食,所有权是土地,现在要在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上进行改革试点,既分粮也分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动力。同时,借鉴国际经验,明确提出加强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设立技术转移的专业岗位,允许在净收益当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人员奖励”。

上海市教委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8年度上海高校“四技合同”登记金额中,“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金额占总金额的75%,上海市教委巡视员蒋红说:“这意味着高校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转移活动中,有3/4集中在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但是对于这一块面大量广的技术转移活动,原有的政策设计应该说没有完全覆盖到。所以,上海科改‘25条’明确了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心价值就在于将更大范围的技术转移活动纳入到政策激励范围中,更大范围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升高校知识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