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产业化基地创新发展战略思考:以上海国家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化基地为例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9-08-19 12:35:18.0    

上海国家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化基地(原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上海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成立于2002年。十多年来,基地依托国家863计划,通过提供支持软件开发的技术支撑体系,研发、生产、经营的场所,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累计引进和培育600多家软件信息技术类企业,为区域科技创新、形成软件信息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以软件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在上海市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打响“四大品牌”的卓越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基地的战略管理、创新发展做一些思考,将对基地新一轮发展起到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产业基地面临的困境

基地在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方面显现度不够。根据上海软件园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基地入驻企业的数量、产值、税收及员工数量与浦东软件园、漕河泾软件园等软件信息园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基地未来发展的空间不足,影响并制约基地的发展。基地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和建设,90%的土地已经开发或正在建设中,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很少,基地新的项目引进和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土地需求难以满足,制约基地后续的发展。

基地管理公司营收结构单一,主营收入低,资金紧。基地管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863公司持有的房产51000平米,通过招商租赁获得租赁收入和土地招拍挂获得的土地项目收入。由于房产已过15年,基地配套设施也日趋老化,租赁房维护、维修的费用也要逐步上升,人力成本也逐年提高,863公司面临资金紧张的考验。

招商、投资、运营管理人才短缺。园区作为一个科技企业集聚、创新要素集聚、科技和管理人才建设高地,需要一支优秀的招商、创新创业服务、投资开发、运营管理的人才队伍作支撑,由于受资金、区位等条件的限制,造成基地招商服务、投资开发、运营管理的人才短缺,影响基地的发展。


基地发展外部机遇分析

软件、信息技术及服务产业已成为国家和上海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以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信息安全等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未来重点支持的对象,明确“十三五”期间将构建产业新体系,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其中这几大领域未来在中国将都是千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行业带动效应达到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上海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三五”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构建“智慧城市”的目标,为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生产和服务基地,预计到2020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将成为支柱产业之一。闵行区加大对软件和信息技术及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间,闵行区将朝着智慧闵行、生态闵行、宜居闵行的建设目标推进,同时将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软件设计、电子商务、互动娱乐、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和在线视听等数字内容服务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设计和计算机整机制造、平板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培育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产业,建设上海先进信息制造业高地之一。

浦江镇产业规划对基地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浦江镇“十三五”规划中,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要充分发挥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区、863软件产业化基地优势,培育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计算机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技术及服务两大产业;在增强区域创新功能方面提出要依托863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打造信息产业创新平台;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明确提出通过打造产业链招商,如863园区要形成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并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关联企业。同时,以8号线联航路站为节点,建成浦江镇未来商业消费中心。这些都对基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投资方对基地有更高的要求。大股东上海科技创业集团公司对基地发展,通过运用“基金+基地+科技金融”模式,将位于闵行区浦江镇的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上海)基地,打造成产业聚焦、创新、领先的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投融资和培育孵化,将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行业领先的科技型企业在863基地集聚,使基地成为上海市智慧城市软件和金融科技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和创新中心之一,这不仅为基地的二次创业设定了目标,也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基地发展外部挑战分析

上海信息软件产业竞争激烈。基地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上海其他软件园区的竞争威胁。目前,上海信息软件产业竞争激烈,虽然上海对软件园区的总体布局有一定考虑,但现在上海几乎每个区都有软件园。这种局面带来的后果就是园区之间竞争激烈,软件园区之间、园区企业之间在创立之初都要先经历一番激烈的竞争,这给基地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上海其他软件园区区位上的竞争优势。基地在区位上与上海其他软件园区相比,竞争力明显不足。虽然根据相关区域的发展规划,基地周边人口聚集、商业配套、公共交通等配套条件会逐渐成熟完善,但这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而上海其他一些软件园区大多位于市区较为成熟的地段,在区位上拥有天然优势,尤其是比较容易招聘到软件信息技术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这也是基地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上海软件园区土地开发空间普遍面临不足。目前上海软件园区普遍面临着土地开发空间不足制约今后发展的问题,而且上海市2014年3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在建设用地规模零增长的土地使用制度下,未来要获取更多的土地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此不少软件园区纷纷采取“飞地”的方式到异地拓展发展空间。能否为软件信息园区未来发展获取到充足的土地空间,将对园区能级提升和发展壮大起到决定性作用。


未来基地将开展各项突破,积极有效推进目标实现

优化区域空间,保障发展要求。科学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基地规划调整,为基地后续期间的发展释放更多的空间。目前基地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通过对基地的规划调整,未来几年着手对基地部分地块容积率适当提高,由1.33调整为1.8至2.0,这样可以释放出5万至6万平方米。筹措资金,加快基地商务功能配套设施的建设,力争三年中启动使用。2019年启动商务功能配套地块的咨询报批手续及工程规划设计,与此同时做好资金的筹措,争取2021年下半年投入招商使用。为基地增加配套所需的物理空间提供保障。整合基地现有的办公用房资源,合作共赢,为基地2019—2021年三年的招商提供所需租赁用房。

注重招商品质,提高发展水平。围绕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依托园区内万达、杉德等骨干企业,引进、培育与其上下游相关、协作配套的生产和服务企业融合进基地。利用基地内上海嵌入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的优势,注重引进在智能电网、航空、重大成套装备(轨交、电站、数控机床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等)、汽车、船舶、信息技术设备等闵行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领域的中小型软件研发企业入驻。利用基地具有一定的土地和体量房屋资源的优势,同时向区、镇政府申请“一事一议”企业引进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大股东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投资项目在基地集聚,实现“基金+项目+基地”集聚。

创新服务模式,塑造品牌形象。充分利用基地软件信息技术专业孵化器运营多年的实践成果,根据基地企业的需求,做好资源的整合和集成,为企业提供融资、技术、人才、培训、管理、财务、市场、成果转化等针对性服务,形成适合园区创新创业服务的品牌。积极做好基地已有的知识库、构件化服务平台、嵌入式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软件质量测试保障平台与基地企业对接,不断完善、延伸技术服务内涵。同时,根据基地企业发展的需求,加强与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或联盟的联系和对接,为基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探索技术和产业的拓展服务。创新孵化服务的模式,探索“孵化+投资”的服务运作模式。设立基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来源于年房租收入的8%-10%,每年选取一定比例孵化企业,施行持股孵化或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入股的新型业务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时,改善863公司营收结构,增加863公司的收入来源。建立软件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充分发挥企业为主体作用,突出产学研合作的市场导向,依靠政府组织协调有优势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技术联合,使联盟各方各得其所,求得共赢。利用基地内一些发展稳定,有一些资金积累,同时也有比较强烈的转型欲望的企业,积极鼓励或与这些企业共同合作建立企业众创空间,既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基地借助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渠道优势更加地精准服务到创客及其项目,提升基地创新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建立由投融资机构、银行、产业基金等机构组成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满足基地企业在不同阶段,尤其是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的资金需求。

提升管理效能,提供发展保障。培育和引进专业管理、招商、服务队伍。推行目标责任制,完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推动863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良性形成。精细内部管理、强化预算管理,确保863公司人、财、物管理效能能级提升。

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推动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特色基地,特别选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调,打造产学研用贯通的众创空间,促进制造业增效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作为一个创新创业的众创载体,理应在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创业生态方面主动作为,勇于担当。

【本文作者系上海八六三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上海国家软件产业化基地)总经理,有删节】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