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高新区孵化器如何“又高又新”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9-08-19 13:16:13.0    

 

孵化器作为高新区建设初期必须配置的机构或项目,前期若干年的发展一直处于被动,高新区建设初期一哄而上地招商引资,淹没并忽略了孵化器的作用。通常的情况是,孵化器作为一粒战略棋子被布局,却并未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更不知作为在何处。

 

 

经过前10年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都在60%以上,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1年,国家高新区的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2万亿元。随着高新区大量的招商引资工作基本完成,各省市均出现高新区已无地可征可卖的状态,但国家对高新区却寄予了更多更高的希望,不只是产值要求,甚至还有创新指数、专利数、新技术新产业要求。

一方面是巨大的成绩,另一方面是新的时代使命,这些既成了“二次创业”的起因,也理所当然成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主题。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无限的价值,如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真正做到又高又新,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园区?至此,中国高新区的发展,由开疆辟土、征地卖地阶段,正式进入提升提高的“二次创业”期。

时势造英雄,当轰轰烈烈的高新区建设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大家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创业孵化器,这个并不起眼但认真做着小企业服务,认真为园区企业做着孵化服务工作的机构,有的受到重视,每年向高新区输送数十家优质成长企业入园让人刮目相看,有的甚至已被遗忘,机构成摆设。成功的经验说明,这样一个机构和团队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科技创新创业支撑,对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其实早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高新区进入“二次创业”的后10年,各高新区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对孵化器的投入和支持,孵化器逐渐成为高新区创新孵化资源的聚集地,成为高新区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乃至服务整个区域创新创业的机构,并通过政府资源的进一步整合,社会中介尤其是金融资本的整合联通,成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的核心支撑。

与此同时,由于高新区独特的企业聚集、创新元素和政策优势,社会上广泛意义的孵化器建设力量也开始向高新区集聚,孵化器因而成为高新区一道此起彼伏的创新风景,大企业、外资的招商引资促成了跨国公司聚集,打造出真正意义的创新聚集和良好的企业生态,从而为高新区实现又高又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保障。

随着许多高新区“大孵化”概念的提出和政策配置的实施,孵化器对高新区服务支撑和孵化贡献,还将出现值得期待的效用和贡献,跟踪并关注这一现象,让高新区孵化服务体系保持健康发展完善的态势,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孵化器是高新区可持续健康发展之魂

高新区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高新区自主创新与创业孵化往往互动发展。创业孵化是高新区的胚胎,是高新区不断创新的核心。高新区的孵化器,更能获得创业孵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良好的空间环境和政策环境。

通过向孵化企业提供适宜发展的“系统空间环境”服务,经过几年孵化,创业者将具备成功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企业管理、技术、生产、营销人员结构合理且队伍成熟,企业产品技术先进且工艺成熟,企业市场拓展也将奠定基础;企业通过滚动积累或嫁接投资,将拥有产品规模化生产所需资金。这样,“孵化企业”成为“毕业企业”,继续留在高新区可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可以说,创业孵化为孵化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局部优化”的环境,源源不断地向高新区输送达到空间规模化、产业规模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毕业企业以及成熟的企业家。

相比孵化企业成长的“孵化器”,高新区有了“大孵化器”之称。它和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最有效方式。

在我国,各高新区内孵化器往往承担着为高新区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动力的使命。实践表明,孵化器作为连接知识创新源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桥梁,作为培育自主创新企业和企业家的平台,已成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为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力量,成为现代高新技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科技部对高新区提出的发展目标中,强调国家高新区要通过实施“二次创业”,坚持发展产业集群,使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创新能力同步提高,把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示范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灵魂就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而孵化器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三大创新的强大支撑。孵化器在高新区内借助营造特殊的创业平台,通过培育区域创新主体、推动科技型小企业的集聚、为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完善的孵化服务,将发挥其在高新区“二次创业”中的核心发动机作用。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就要从产业集群式发展、企业内生式成长和机制创新式突破三个方面展开,孵化器将是实现企业内生式成长的重要手段。

另外,在高新区内生型、外向型这两个发展驱动的轮子中,孵化器建设几乎承载了高新区内生型成长、发展、壮大的所有作用力、希望和梦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已经成为高新区发展之魂,成为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纵观全国,不论是北京,还是江苏、上海,孵化器建设得好的地方,高新区就发展得好,两者之间休戚相关,形成了唇亡齿寒的依赖关系。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践中,高新区孵化器建设更需要从战略布局、战术安排出发,让孵化器建设步入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向内生动力发展模式转变

高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多方合力。在高新区的创新体系建设中,高新区孵化器在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扩散等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内生与外生是基于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而划分的两种基本发展模式,其核心区别是区域内发展所需技术的内外来源差别。外生动力发展模式依靠直接(技术购买、设备引进)或间接(引进外资企业、合资建厂)的技术引进来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内生动力发展模式则主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依靠区域内自主创新来推动整体区域的经济发展。

与经济开发区相比,随着高新区内孵化器培育和输送创业企业能力的壮大,高新区将在多个方面更多体现出内生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动力方面,经济开发区的主体动力是外资动力,而高新区的发展动力将以自身的创业动力为主;在经济要素方面,外资与土地等外生资源是经济开放区的关键要素,而高新区的关键要素是具有明显内生性的技术和人才;在政府作用方面,政府对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推动主要以招商引资为主,而对高新区,政府发挥的作用则侧重于环境建设;在产业集聚方面,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集聚作用集中体现为成本的节约,而高新区则主要以要素的集聚为主。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粗放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质量的外延式经济发展路径已经使我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不堪重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新区孵化器更要坚持内生动力发展模式,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增长路径的转变。

为实现发展动力向内生化转变,在准确把握和认识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高新区孵化器的工作必须实现如下几个转变:从大规模招商引资转变到积极鼓励创业上来;从制定主要优惠政策转变到有效促进产业组织创新上来;从政府分散投入转变到合力工作上来;从塑造单一的产业功能转变到创造和谐区域经济上来;从基础建设和物业管理,转变到专业化的孵化服务上来。

高新区孵化器之所以能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聚集和扩散,是由孵化器自身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高新区孵化器本身是一个信息港,聚集着知识、信息和创意,而这些恰好是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的内生要素。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如果它的知识和信息不能及时和外部交流,那么就不可能获取新的信息,产生新的知识、新的创意,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高新区孵化器作为一个信息港,首先弥补了单个企业的不足,还能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推动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使企业共享信息与知识,为技术创新提供有效途径。

高新区孵化器作为企业迈向市场的跳板,一切工作的宗旨是为企业进入市场做准备的,而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特有的经济现象和行为。技术创新又是一项高成本和高风险的事业,而高新区作为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增长极以及对外开放的窗口,往往聚集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在高新区的孵化器,提供给创业企业的是其他类型孵化器所无法提供的总部经济式的生态环境。在这个仿真的市场环境中,创业企业不仅有了行业内的发展榜样,还能学习如何与成熟企业打交道,如何抵御风险。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创业企业一旦毕业,就能以极强的生存能力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以最快的速度切入市场,使高风险的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


由创业孵化向创新体系过渡势在必行

实践证明,企业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国际孵化器发展的重要趋势。孵化服务专业化、孵化器建设集群化,是高新区创业孵化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专业孵化器不仅能够提供一个可通用的基础性技术平台,更多的是作为一个资源的整合者,将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机构的实验设备、科技数据、科技文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资源连接起来,使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互补与合作,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推动“政、学、研、产”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当初,孵化器从美国引进到中国高新区的时候,就赋予了新的内涵——“科技企业孵化器”。随着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推进,孵化器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成长性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孵化器概念又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创业导师+专业孵化+天使投资”、毕业跟踪制度、持股孵化等,已形成了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点对点的单一的创业孵化也逐渐演变成由“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以及金融投资组成的孵化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的建设能更好地推动孵化器纳入到其整体规划中,进一步强化孵化器的创新服务能力,规划孵化器与创新集群、规划孵化器与创新联盟的结合,摸索创新体系中各主体的分工与合作模式,发挥孵化器的公共服务优势,对接专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与科技企业。

上海高新区的创新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随着2009年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引领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推出“科技创业苗圃”,孵化服务概念在“加速器”后延孵化服务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前伸,从而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服务链。

通过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密切联系,“科技创业苗圃”将激活创新源头,把各种科研成果项目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高速公路,为其下游的科技创业载体——科技企业孵化器输送更多好苗子,提高整体科技创业活动的成功率,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增量单位。

“一条龙服务”孵化服务链的形成,意味着科技创业项目从诞生到成立科技创业企业,从小型科技型企业逐步成长为大中型科技型企业、小巨人企业乃至成熟企业到上市形成产业,再形成产业集群,这一系列的科技创业过程都有了可依托的载体。科技创业项目在科技创业苗圃中接受“灌溉”,不断完善和改进;时机成熟,创业者为创业项目成立企业,离开科技创业苗圃,进入科技企业孵化器接受孵化服务,开始科技型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从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入驻企业加速器,利用企业加速器提供的各种创业要素实现快速扩张;当企业加速器内的企业发展成熟乃至寻求上市时,企业可选择进入高新技术园区,依托园区现成条件逐步形成相应产业,吸引其他企业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让高新区孵化器“又高又新”

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发挥孵化器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层次人才创业方面的引导、辐射、示范作用,是目前国家高新区在园区建设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方向性问题。

做好高新区内孵化器的发展规划和整体布局,要紧密围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技术升级,发展专业孵化器,引领国内外专业技术人才、技术、项目的创业孵化,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持续力和贡献力。此外还要把孵化器“内生发展”能力建设,作为发现、集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和造就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摇篮”,要建立符合国家导向、符合市场规律、具有持续性和高效性的孵化器政策扶植体系,完善孵化企业加速成长机制,探索形成持股孵化与服务团队、在孵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以发挥孵化器的服务优势、激励孵化团队的服务热情、建立责任感和成就感,促进更多更好的创业企业和企业家快速成长。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