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历经风波,香港正步入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0-01-16 10:11:07.0    

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一方面,集成电路、生物医药、VR/AR、人工智能等各项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并形成产业化;另一方面,腾讯、阿里、华为等多位巨头在世界的科技舞台上“叱咤风云”。

早些年,内地一线城市创新发展如火如荼时,香港科技则一直“不温不火”,难道香港并不重视科技产业吗?非也,早在过去,香港就致力于打造一座“东方硅谷”。


面对科创痛点,香港正在“突围”

在20年前,香港科技就开始将目光投向科技市场,并形成“从以加工、贸易为主向以高科技提供高增值服务为主转变”的共识。

然而,香港在科技发展道路上遇到一些问题: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香港的经济发展比较依赖房地产和金融。香港有很好的教育基础,每年都有很好的科研成果。然而,这些成果不能转化为香港的产品,最终走向市场。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科研经费投入甚少,创新科技研究“缺粮少弹”;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工业体系支撑,创新科技产业“土壤贫瘠”。

基于这些原因,24名在港两院院士怀着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给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了一封信,希望解决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24名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香港拥有较雄厚的科技基础,拥有众多爱国爱港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这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香港科技界为香港和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香港同内地加强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发挥内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优势,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贡献,是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重视香港院士来信反映的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合理予以解决,以支持香港科技界为我们建设科技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目前,在香港两院院士来信反映的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已基本解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对香港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直接给予支持,并在试点基础上,对国家科技计划直接资助港澳科研活动作出总体制度安排。香港在内地设立的科研机构均已享受到支持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澳门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港澳伙伴实验室也得到了国家科技计划直接支持,香港、澳门科技界反响热烈。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看来,香港正处于创新科技发展的最佳时期。2019年4月,她出席互联网经济峰会时曾表示,特区政府在2018至2019财年对私营企业的研发支出实行了高达300%的税收减免;成立了创新和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当地初创企业;向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研究资助局研究基金注资200亿元(港币,下同)等。这些举措将大大加强香港的创新技术生态系统,并将推动至2022年香港的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翻一番,达到1.5%。

眼下,香港正在不断深化与内地的合作。2018年9月,特区政府与国家科学技术部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创新科技合作的安排》,进一步推动两地的交流合作。今年上半年启动的“内地与香港联合资助计划”,鼓励香港的大学及研发机构,与内地不同省份开展科研合作项目。

对于这些科创合作,林郑月娥谈道:“香港正加强与内地其他城市及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香港-深圳创新科技园的面积是目前香港科学园的4倍。随着创新和科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并赋予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她相信大湾区将拥有媲美硅谷及华尔街的潜力。”

眼下,随着香港与内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香港的科技也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在金融科技方面,香港凭借自身优势,成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企业对企业(B2B)服务的市场,并成为内地金融科技公司迈向境外的起步点;市场和产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会为香港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数码港公众使命总监陈思源表示,大湾区城市拥有多元化的产业,为创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庞大市场,是实践创业梦理想的试验场。


全力建设国际创新平台

作为中西科技汇流的据点,高度的文化差异和包罗万象的领域体系造就了香港成为了国际性科技的“大都会”。

把握住“国际性”这个抓手,香港正在发力。近期,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曾表示,香港正全力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平台,联手内地,通过多种方式,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香港“再工业化”。

眼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要目标。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求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

对此,杨伟雄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尤其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以为香港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香港特区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强与内地从中央到地方各种层级的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将大湾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香港有自己独特的金融优势、人才优势和国际化优势,香港将进一步把这些优势带进大湾区,凝聚国家科技力量,与内地合作,在大湾区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科技生态系统。

在资金投入和重视度上,近年来香港可谓是“不遗余力”。

“本届特区政府已投入超过1000亿港元发展创科产业。创新企业已从2014年的1065家发展到2018年的2625家。独角兽企业从无到有,目前已有8家。创科融资升幅惊人,风险投资已从2014年的接近13亿港元发展到2018年的接近180亿港元。”杨伟雄透露道。

另一方面,香港正在聚焦产学研合作和创新人才培养。在过去几个月里,香港本地大学与多所海外著名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的帝国学院及伦敦大学学院;法国的巴斯德研究所;以及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在此之前,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中心也已经落户香港。

对此,林郑月娥曾谈道:“我们乐见海外著名的机构非常重视以及希望与我们本地大学合作。我们建议在科学园建立两个分别有关医疗科技及人工智能和机械人技术的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海外机构与香港大学及研发机构,共同设立研究中心。而在人才方面,我们透过博士专才库、研究员计划和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培育本地的科技人才,亦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希望吸引海内外的人才到香港和我们一起参与发展。”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香港具备雄厚的科技基础,拥有众多高素质科技人才,乃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香港优势,深化与内地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 是香港接下来所要思考的主要命题。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 林郑月娥:香港正处于创新科技发展的最佳时期》;

•新华社:《习近平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网:《香港全力推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平台》;

国际在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香港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