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上海模式”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01-18 09:36:17.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之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贯彻中央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已制定落实《规划纲要》的上海实施方案,主要是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抓好“七个重点领域”合作、“三个重点区域”建设。其中,“七个重点领域”,就是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统一市场等重点领域,加快与苏浙皖三省对接,把《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尽快落实落地。“三个重点区域”,就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和虹桥商务区。

围绕着实施方案,上海持续开展科技联合攻关,通过实施2019年度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专项计划,重点支持民生保障、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支撑和引领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协同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除此之外,上海正着力推动“青吴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科技创新合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城市建立外国高端人才互认工作机制等各具特色的创新示范点和创新发展廊道;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深化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模式和茄子烩、绿丞等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在长三角开展技术转移服务。

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上,2019年,上海全面优化和深入推进以大型科学仪器为核心的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集聚建设。据统计,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3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总数为12885台/套,仪器总价值163.84亿元,涉及674家仪器管理单位。仪器台套数和价值较2007年《共享规定》实施前的1517台和22亿元分别增长了749%和645%。此外,上海还通过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引导长三角地区各类优质科技资源加盟,进而构建跨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同时,上海还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联动长三角创新资源,包括:第二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长三角科技青年创新行”系列活动;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暨第二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等。通过建立沟通联系的常态化机制、共享创新资源,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对接科研项目,进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打通长三角区域之间的创新“走廊”。


our's view

我们的视角


纵观长三角各大城市,上海经济发达、开放,创新活力高涨,同时功能齐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较发达、开放共享,连通世界,这些都是上海独特的优势。眼下,打破区域壁垒、协同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内较为发达的城市,更应该当好“排头兵”“桥头堡”的作用。

当然,对标国家战略需求,上海仍有需要“发力”的地方:上海新旧动能的转化尚未完成,创新的能级不足;环境资源约束收紧,上海城市的承载能力有限,环境、土地等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科技创新和营商的软环境还需不断地改善。

而这些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等方式,上海可以取长补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更好的创业氛围,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添砖加瓦。


LINKS+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上海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苏浙皖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城市群同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之间高效联动。省际毗邻地区和跨界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经验制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中心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2∶1以内,中心区人均GDP与全域人均GDP差距缩小到1.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成为全国重要创新策源地。优势产业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