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如何构筑中小企业“护城河”? —— 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调研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01-21 11:16:38.0    

随着宏观经济向好、政府政策释放和融资环境改善,严冬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似乎看到了春天即将来临。然而2020年新春以来,蔓延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所有产业领域几乎全面停摆。这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遭遇了现金流断裂、产业链受阻和员工难以返城复工等各种困难。在这波疫情“倒春寒”之下,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正面临着生存发展的“生死劫”。

前期,在所有开发区人的坚守和奋斗下,开发区抗疫工作有条不紊,开发区运行保持良好可控状态。目前,开发区又面临如何统筹抓好复工复产的问题。要在保证疫情防控稳定的前提下,保运行、促发展,针对性解决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实际困难。为此,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开展了专题调研,以期能用真实的一手数据为开发区下一步工作提供支持。


复工复产,企业“难”在何处?

高科技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漕河泾开发区拥有各类科技型企业3600余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500家,占开发区科技企业总数近七成。

2月10日以来,根据上海市政府的要求和临港集团的部署,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积极行动,狠抓开发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为了解疫情对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统筹抓好复工复产和保运行、促发展各项工作任务,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组织开展电话调查、问卷调研和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依靠翔实的调查研究,以期掌握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创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确保落实、落细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使开发区产业经济恢复到平稳、健康发展的轨道。

调研结果显示,至2月19日前,被调研企业中有83.25%的企业已经复工复产,其中,初创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8%。此外,有8.14%的被调研企业计划于2月底前复工复产,4.79%的被调研企业计划于3月1日后复工复产;但还有5家中小型企业(初创企业)尚无复工复产计划。

目前已复工复产的企业中,有12.8%的被调研企业已全员到岗;有20.5%的被调研企业2/3以上员工到岗;有27.2%的被调研企业1/3至2/3员工到岗;有36.4%的被调研企业1/3以下员工到岗;还有28.2%的被调研企业采取了错峰出勤模式。

大多数被调研的复工复产企业在园区统一防控的基础上,也各自采取了配发职工防护物资、全面体温检测、工作场所定时全面消毒、分散就餐等防控措施。此外,企业也采用了职工轮休和远程办公等灵活办公形式,其中大多数初创企业选择“到岗+远程”相结合的办公模式。

从企业生产和经营情况来看,有4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疫情对未来三个月内的企业经营影响较小;48.7%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影响较大;9.2%的被调研企业认为影响严重,面临严重困难,可能倒闭;只有极少部分被调研企业认为没有影响,甚至认为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此次疫情波及的企业影响面是普遍的,是几乎所有企业都遇到的共性问题。

其次,深入剖析影响企业经营的困难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被调研企业遇到的困难因素依次为订单及业务量减少(占68.7%)、生产或经营成本增加(占58.5%)、资金链紧张(占51.8%)、产品(服务)销售渠道受阻(占43.1%)等 。另外,还有部分被调研企业受困于防护物资短缺、合同不能如期交付、原材料不能正常供应到位、国内物流运输受阻等问题。

因此,企业此次遇到的其实更多不是自身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生产经营内外部系统同时出现了困难,企业难以独善其身而渡过这个难关,需要整个经济宏观环境的共同协作。

对于被调研企业普遍反映的流动资金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来看超过半数的被调研企业(占54.55%)流动资金支持不足3个月,近1成被调研企业流动资金支持已不足1个月。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中有42.22%的被调研企业流动资金支持时间不足3个月;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56.62%的被调研企业流动资金支持时间不足3个月,13.25%的企业流动资金支持时间不足1个月;而初创企业则普遍出现运营资金紧张的问题,约四成被调研企业需通过继续贷款或融资以维持运营。

最后,结合产业领域分析疫情对企业的冲击,六大主要技术、产业领域中,半数以上被调研企业受到了较大程度影响,其中电子信息-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产业领域企业受影响程度较大。

另外,从企业产业链运行状况来看,疫情对未来半年内主要产业的原材料、库存、生产、运输、订单等供应链各环节带来了困难;部分产业受到冲击,海外合作受阻。

结合产业领域分析产业链运行状况,调查显示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服务,电子信息-信息通信等产业领域企业受影响尤为显著,面临的较大困难是下游企业营销计划或市场推广受阻。其中,有65.59%的企业反映,疫情对企业进出口、商务交流、技术交流等海外合作产生了影响,国外企业已有计划替代中国生产商,部分上下游企业打算迁往国外。同时,开发区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产业链和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产业链的市场需求相比市场供应感受强劲,但存在原材料供应受阻和仓储或物流配送体系受阻的问题。

从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状况来看,疫情对未来企业创新研发产生比较大的不利影响。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尽快赚钱活下去是首要任务,不得不调整甚至放弃长期的研发策略,另外一方面,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着技术支持与服务响应不及时的困难,势必拉长产品研发的周期。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被调研企业表示疫情对未来企业创新研发产生不利影响。超过六成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疫情使得市场需求下降或不确定性增大,另外,获取投资、技术等创新资源的难度增加、产学研合作或其他外部合作受阻等,也是对未来企业创新研发工作的不利因素。

但调研中也发现,有6.16%的被调研企业(27家)认为疫情对创新活动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分析这27家样本企业发现,电子信息-集成电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服务等技术、产业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活力。而软件、互联网服务领域,在部分“疫后”产品市场形成了新的创新创业热点。


漕河泾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

面对疫情环境下巨大的生存压力,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需求集中在可以短期变现的政策方面,而对于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门槛类、研发平台类政策需求迫切度相对较弱。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于政策扶持较为迫切的为税费相关政策,其中迫切性依次是降低税费成本(占34.4%)、减免物业租金(占23.6%)、获得稳岗补贴(占17.9%)。对于简化审批流程和降低准入门槛(占2.1%)这类虽有利于行业长远发展的政策扶持,面对疫情背景,需求反而没有那么迫切。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有超过半数企业在勾选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勾选了“未享受政府、园区针对疫情已出台政策”选项。我们认为此处表达了企业对政策需求的迫切。根据前文统计,当前情况下企业生存压力接近极限,近六成企业流动资金将无法支撑超过三个月,因此,企业对可享受政策的落实情况十分关切。将此选项作为企业迫切性的表达处理,不涉及数据分析。

漕河泾开发区始终将企业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具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多样的服务平台。漕河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服务,漕河泾科技政策直通车为企业提供科技、产业和知识产权服务,创营InnoClub为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漕河泾人才绿洲网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等等。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漕河泾开发区第一时间创新服务形式,通过网络直播开展政策培训和企业辅导。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掌握企业对于园区企业服务的熟悉和获得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园区企业服务提供了方向。调查结果显示,新近开展仅半个月的网络培训和辅导覆盖率居首,有30.3%的被调研企业享受到了这项服务。常规服务项目的覆盖率低于网络培训和辅导,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占比13.8%)和创营InnoClub(占比12.3%)由于服务对象有明确界定,企业享受服务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科技政策直通车(占比25.1%)也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春节假期以来,漕河泾开发区按照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要求,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做好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的保障工作。

为此,漕河泾开发区正全面制定并落实支持企业经营、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首先,针对企业关于降低税费成本的需求,开发区将积极对接国家、上海市、徐汇区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企业的切实问题,及时研究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做好对接、落地工作。

其次,对企业关于加大物业租金支持的需求,根据市国资委和临港集团的统一部署,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已于2月18日出台关于落实减免中小企业房屋租金的实施细则。下一步,将进一步对开发区企业进行排摸、梳理,落实扶持措施。同时,漕河泾开发区还将依托国家特色载体建设项目资金,对开发区自有孵化基地内的初创企业进行分类支持。

再次,针对企业关于加大研发资金支持的需求,漕河泾开发区创新服务思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项目上加大服务资源投入,全面推出网络培训直播课。上海市创新资金直播课作为全市首个政策直播课,企业参与人数超过4000人,政策覆盖面大大超过往年。目前,漕河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新政策、疫情期间劳动人事关系处理、初创企业自救之路等网络直播课程陆续上线,近期还将安排商业计划书撰写、疫情期间财税政策分享、战疫期间企业维稳与自救指南等网络课程。下一步,漕河泾开发区还将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的政策服务力度,政策服务专家将为企业提供实时的在线咨询辅导。

最后,针对企业关于加大融资支持的需求,漕河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已安排2.5亿元的全年融资贷款计划,为企业提供50万—2000万元低息信用贷款,争取做到基准利率。2月27日,漕河泾开发区组织开展2020年度第一场网上贷审会。目前,10家开发区内企业已提交贷款申请。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防控一线。调查结果显示,开发区有89家企业具备疫情防控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并有5.02%的被调研企业在春节假期(延长假期)期间已经复工复产。作为上海市重要的科技产业基地,漕河泾开发区在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光电信息等领域拥有一批技术领先的科技企业。春节期间,开发区众多科技企业主动承担起疫情防控主力军的责任,克服种种困难,召回员工,开足马力投入检测试剂、医疗设施、医疗辅助、测温设备、城市防控等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春节以来,科华生物、锐翌生物、裕隆生物、思路迪、臻准生物、派森诺等开发区企业加班加点,全力投入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工作,生产出一批灵敏度高,快速高效的检测产品支援疫区和全国医疗机构,为提高全国疫情防控的快速诊断能力贡献了力量。此外,之江生物和捷诺医学首批承担了上海市应急科技攻关项目,负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研发工作。1月23日,2家企业的检测试剂产品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快速审批通道,1月26日获得批准,并组织生产。

开发区大型医药医疗企业纷纷尽己所能,全球调配急需设备和耗品资源支援中国,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驰援前线医疗工作者,快速实现临床应用。3M中国从全球调配库存资源,捐赠了包括80箱医用口罩、1330箱防护口罩及洗手液在内的超700万元疫情防控物资,急速运往武汉。强生中国在全球紧急调度旗下产品邦廸抗菌洗手液48000瓶驰援武汉,加强街道社区消毒防疫,守护武汉人民的“最后一米防线”。昕诺飞紧急调配到位1630台紫外消毒灯支援抗疫工作,首批驰援的930套紫外消毒灯已用于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建设配套。复星医药发起群企战疫,全球调度大批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战略物资,抢运回国,送往疫区。费森尤斯医疗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工作小组,协同所有团队支持救援工作,向武汉捐赠用于急救治疗的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套包,14小时内送抵至武汉各急需医院,帮助救治重症患者。美敦力紧急向武汉火神山医院捐赠一批公司生产的总价值500万元左右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医疗救治关键设备。

开发区人工智能企业充分释放技术能力。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商汤科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计算资源、城市防控、医疗辅助、在线教育、智能遥感等各方面全力以赴。头部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研发工作,于春节期间紧急上线。该系统具备全肺定量分析技术,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在2—3秒之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较大提升了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云知声上线“疫情防控机器人”,协助社区自动采集居民提供的疫情相关信息,对发热、有呼吸道症状、从疫情重点地区返回的居民进行标注,作为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参考。

综合来看,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我国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同时为接下来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思路。针对未来可能再次出现的特殊事件,开发区要未雨绸缪,构建中长期的战略研究和预警机制、制定系统性的应对策略。当特殊事件发生后,开发区还有备选方案、备用物资、“外援”支持,会较大地增强抗风险能力。

作为园区3600家科技企业的坚强后盾,漕河泾开发区将坚决贯彻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全面部署,深入落实临港集团的各项措施,对接好市、区两级政策资源,聚焦当下要解决的问题,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落实到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科技产业持续发展。

(内容有编辑,作者就职于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