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口罩产业的“创新阶梯”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01-26 11:14:35.0    

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2020年变得不同寻常。在众多产业中,口罩产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新兴行业”随着雾霾的来临而出现。

由于疫情的到来,消费者才对口罩产品有了一定的认知,带动了口罩产品的销售,由于这次爆发的疫情来势汹汹,波及范围较广,国家重视程度非常高,口罩作为重点防护产品再次受到广泛的关注,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虽然中国口罩生产型企业较多,但在核心技术掌握上和国外口罩企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疫情的影响下,口罩产业面对突发需求量增加及原材料供应紧张,这让不少的国民开始思索“技术创新”这条道路。


与国际相比,国内口罩企业缺什么?

全球口罩生产量上,中国是世界上口罩生产大国,但是在国际知名企业中,往往听不到中国企业的名字。

由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发布的《全球口罩产业链布局及企业集聚布局分析》显示,在知名度较高的19家企业中,多数企业都是来自北美、欧洲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分析全球主要拥有口罩生产相关技术的企业数量和地区布局可以发现,口罩企业集聚的国家(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和欧洲。中国口罩企业虽然多,但是各家企业所申请的专利数量并不太多。

统计,迄今为止,专利申请量超过50个专利族(包括50)的企业有26家,而专利申请量在30至49个专利族的企业仅有13家。同时,也可以看到,绝大部分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是不足10个专利族的,更有多达197家企业还没有申请专利。

另一方面,“口罩巨头”3M公司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为284项,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口罩厂商,这与3M公司口罩业务在中国占据的市场份额是相匹配的。另外3家西方企业——霍尼韦尔(46项)、梅思安(23项)和金佰利(24项)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专利申请。

可见,虽然中国口罩企业众多,但是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与国外巨头企业相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据了解,西方的3M公司是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工业巨头,口罩业务在该公司各业务板块中仅占据很低的比例,这与国内口罩品牌多出自专业医疗集团是有所不同的。其中3M公司是口罩生产业内的佼佼者,甚至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乎达到“垄断”的概念。

如同许多国外口罩企业十分注重创新那样,3M公司有一个著名的“15%规则”,即公司规定研发人员每个星期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用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在那个“人人都在工业流水线上拧螺丝钉”的时代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务正业”和“鼓励犯错”成了3M的文化标志。这种在管理上的创新,为后来很多互联网公司直接效仿。比如谷歌,就把15%规则做了升级,允许工程师用20%的工作时间来做自己的项目。

可见,想要进入国际口罩发展的“快车道”,国内企业就需要注重自主研发,推动“技术创新浪潮”已刻不容缓。


抗疫过程中涌现的“创新结晶”

纵览整个口罩行业,其产业链大致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其中上游企业是原材料供应企业,包括供应聚丙烯、聚酯等主要原料的中石化、东华能源,以及无纺布、熔喷布等主要材料的生产企业延江股份、再升科技等。中游是口罩生产企业,其主要生产各类口罩。而下游则是各渠道的经销商,负责将口罩售卖至广大消费者手中,从而达到口罩的最终应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大众主要防护手段之一的“口罩”产业受到各方的关注。而如同“爆破”一般的大量需求让口罩整个产业链面临重大的压力。其中,虽然,口罩生产主要原料较为充足,但是原材料以及保障供给设备之间存在矛盾,供给端与需求端仍然需要紧密对接。

近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司长王伟表示,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熔指纤维聚丙烯,国内产能比较充足。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一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至100万副,可生产N95医用防护口罩20万至25万副。

同时,王伟指出,原料供应没有问题,另一问题是原料怎么能够保障供给(给口罩生产企业)。对此,除了调度平台发挥作用之外,需要一些行业协会配合共同工作,把供方和需方进行对接。

由于上游供应链的问题,口罩生产企业需要面对如何利用现有材料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于是,很多企业开始自主研发“新型口罩”。

基于口罩的使用量大增,同时传统口罩用过一次之后效用大幅下降,重复利用率低这样的情况,上海巨臣婴童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与同在奉贤的高科技企业——上海汉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开发出可循环使用的民用KN95级别防护口罩。

据《新民晚报》报道,高透气、不透水是这种口罩的突出特性。面料使用了一种全棉材质,透气性、舒适度显著优于一次性口罩的无纺布材料;长时间佩戴,嘴部也不会有潮湿不适的感觉;而在其内层,嵌入了纳米纤维微孔薄膜,对直径75纳米(0.075微米)的细小颗粒,其过滤性能超过95%(也就是达到KN95口罩的标准)。而新冠肺炎病原体病毒,其直径大约在100纳米。

关于这种新材料,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肥分院院长任以伟表示,纳米纤维膜与传统熔喷布材料的过滤机理不同。传统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和N95口罩主要依靠熔喷无纺布的“静电吸附”作为主要过滤手段,接触水等物质后会逐步失去静电,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而纳米纤维主要依靠物理拦截,过滤稳定性更高。

除了在口罩的新材料使用上实现技术创新,不少企业在口罩设计上也努力为前线的医护人员带去更有效的守护。

为了驰援武汉,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发现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一日三餐都在医院解决,还要经常喝水,在进餐和饮水时就会脱下口罩,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而因为进餐时无法佩戴防护品或口罩,口鼻必然敞开,无法一边吃饭一边进行呼吸道防护,这种短暂的不戴口罩存在很大的暴露危险,给病毒可乘之机。

蒋进军和后方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宋元林协商,邀请陈淑靖、毕晶医生迅速组建了一个四人研发团队进行研究和探索,成功构思并制作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用后即抛的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中山医院向全国征集企业迅速转化投产来自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前线的“上海发明”,而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响应企业,仅用3天就完成了2次打样,调节产品规格满足医护需求,并立即以10000只/天的速度量产,将“贴心守护” 送至武汉以及全国的白衣卫士手中。

可见,在疫情风波中,科技创新型企业正充分利用本次疫情,将口罩企业吸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生产,将技术转换为标准,以掌握更多的市场主动权,这是中国口罩行业未来需要关注的方面。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