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如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抢得先机?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13:06:42.0    
曾有业内人士将2012年称为“3D打印元年”。就像互联网使得报纸、广播、沟通走向民主化和社会化一样,3D打印技术也会让“制造业民主化”和“社会化制造”成为可能。尽管3D打印技术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优势,但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当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还很难完全依靠市场生存,需要政府对该产业在资金扶持、税收、市场引导等方面实施一系列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概括起来,为加快推动中国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研判全球发展趋势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议中国应该高度重视3D打印技术可能带来的制造业变革,深入研判全球3D打印技术及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3D打印技术及产业化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参与)成立3D打印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相关行动计划,并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

建立多部委协同推进机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组织相关科研机构专家研究制定3D打印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这一产业的发展原则、阶段目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同时,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为3D打印技术设立重大专项,开展3D打印相关软件、工艺、材料、装备、应用、标准及产业化的系统性整体性攻关,推进建设3D打印制造技术与其他先进制造技术融合的新型数字化制造体系。


3D打印的产业化

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渠道,加大对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动设立3D打印产业发展资金,探索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3D打印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第三方检测试验平台建设、加强应用示范和产业化。

建议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建立以现有的研究机构和主要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联盟,加强官产学研的沟通与交流。

3D打印示范平台的作用

加快3D打印的试点示范与推广。3D打印发展初期要靠国家相关部门来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在有技术积累、人才资源、市场基础的地方先行先试,根据效果进行推广。可以先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开展一些示范应用,在示范的过程中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积累发展经验。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筛选技术条件好、应用需求大的代表性省市建立3D打印应用示范基地,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性、标准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平台,加快推进产业、技术与应用协同发展,积极探索和积累3D打印机的运营和管理经验。

在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中,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各地的工业基础和特色,选择发展相应的3D打印技术。必须清楚地知道,当地的主要产业或者优先发展的产业需要哪些3D打印技术。另外可开设类似3D照相馆式的工作站,开展3D打印的应用推广和普及。因此,对于3D技术,各级地方政府应针对当地产业实际需要的技术,进行大力、持续性的扶持。

目前,已有南京、武汉、东莞等城市先后表态要在3D打印上有所作为。南京市政府表示,争取把南京打造成中国3D打印技术的制高点。武汉则抢先成立了“中国首个3D打印工业园”。在“世界工厂”东莞,3D打印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了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3D打印技术的共性研发难题

尽快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在发达国家比较完善的创新体系中,大学主要进行基础研究,研究所侧重于共性技术研究,企业主要致力于应用性研究和最后的产品化,产、学、研三方在市场机制下合作互补。但在中国,这三者的关系,却呈现出错位竞争的局面,致使科研与产业严重脱节。一方面,中国的大学越来越热衷于应用研究,甚至自办企业。除清华大学的北京殷华外,西安交通大学派生出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则依托于华中科技大学。另一方面,中国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后,绝大多数放弃了长期的共性技术研究,转向能在短期内解决生存问题的应用开发。在这样的格局下,制约着诸多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难题,事实上却处于无人攻坚的状态。

建议尽快建立共性技术研发体系,具体做法可以借鉴美国的“先进技术计划”(ATP)。该计划是美国政府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典范。ATP由政府提供引导资金,但承担项目的公司要配套一半以上的研发投入。政府的资助经费直接拨付到企业,大学和研究院所只能通过与企业联合,参加项目的实施。最终的知识产权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美国公司所拥有,参与项目的大学、研究院所和政府机构等不享有任何知识产权,但可以分享专利使用费。美国政府为了国家利益有权免费使用ATP支持的技术成果。其他企业想使用该项目成果,可通过支付费用获得使用权。


政府采购的支持

建立激励的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建议政府对中国3D打印产品实施早期采购政策。同时,还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首台套保险业务,建立支持3D打印发展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向3D打印领域倾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3D打印领域等。特别是建议政府当前尤其要重视桌面级市场和个人打印服务市场,给桌面级产品研发企业和个人打印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人才、资金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扶持。建议重点对消费者、使用者和对采购这些设备的企业进行政府补贴和增值税抵扣,以扩大内需市场。


结语

展望3D打印技术及产业化的未来,可以借鉴哥本哈根未来研究学院(CIFS)的名誉主任约翰•彼得•帕鲁坦(Johan Peter Paludans)的一句话:我们的社会通常会高估新技术的可能性,同时却又低估它们的长期发展潜力。我们相信,只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我们的政策优势和市场大国优势,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化一定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也一定会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抢得新的先机。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进步处副处长)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