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科技应急攻关的“新动能”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01-27 09:25:26.0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科技力量为抗疫防控的“保护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在临床诊治、医疗器械与诊断试剂、药物及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学抗疫注入了“新动能”。

基于此,由上海市科委与市卫健委会同市药监局、市经信委、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总结了本次上海抗疫应急科技攻关工作的前期经验,并确定了加强本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基本框架,为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历经“大考”,科技抗疫迈入“新常态”

目前,上海疫情防控已进入到常态化新阶段,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药物研发方面,君实生物的抗体药物已于7月7日完成了中国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给药。此外,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在化学药物研发,上海中医药大学在清肺排毒汤理论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

在疫苗研发方面,上海的mRNA疫苗、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多个技术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日前,复星医药和德国BioNtech公司联合开发的mRNA疫苗已获批进入临床阶段,斯微生物等机构的疫苗研发工作进展顺利。

在检测技术方面,目前,上海的之江生物、芯超生物等公司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审批上市,检测产品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核酸检测试剂获批数量为全国第一。上海正在聚焦快速和可移动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取得突破。宝山太平货柜公司等单位研发的移动式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是国内首个符合国家海关《移动式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技术要求》,具有标准集装箱尺寸的P2+级别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目前已部署在上海浦东机场。

在医疗器械方面,疫情爆发以来,联影医疗生产的CT、DR等各类影像检测设备不仅有力支撑了全国各省抗疫所需,还大量出口国外。近日,联影的CT产品在泰国皇室医院拉玛(Ramathibodi)医院顺利装机,这也是泰国进口的第一款“中国智造”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

这其中,科技应急攻关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科技应急攻关和其他科技攻关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对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专家组成员吴凡教授解释道:“首先,科技应急攻关的问题提出和围绕目标与其他攻关有所不同。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应急处置现场,因而科技攻坚也要服务于应急现场处置。”

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上半场是驰援武汉,而如今的下半场则是应对境外传播输入的威胁。

此外,应急科技攻关还具有多项特点:“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需要多个科研单位同时进行攻关;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等等。

同时,经历了这次疫情“大考”,科技与公共卫生之间变得更加紧密。对于此次科技抗疫的经验与收获,吴凡表示,通过这次疫情防控,上海一方面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市级应急科技攻关工作组,另一方面,构建科技攻关的4套联动协作机制,包括“上下联动”“前后联动”“医教研用协作”、“国际国内联动协作”。同时,还优化应急攻关科技创新管理政策供给,囊括“赛马竞技制”“项目专员制”“悬赏揭榜制”“经费包干制”等多项政策支持。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沈应龙表示,将各类机制写入《实施意见》,是对上海抗疫应急科技攻关前期经验的总结,将优化应急攻关科技创新管理政策供给,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推动形成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制度创新的新形态。

在这些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全面加强上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科技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实施意见》,也就应运而生了。


科技为上海公共卫生支起“保护伞”

眼下,“如何围绕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需要,整合全市优势科研、产业和公共卫生资源”成为复工复业后的主要问题之一。

“到2025年,显著提升本市生物安全应急管理、科技攻关能力,为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这是《实施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便需要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此次《实施意见》共提出了18项主要任务、42项具体工作,涉及14个不同委办局,其中有几项重大部署值得关注。

本次《实施意见》率先强调了应提高应急科技攻关的体系化指挥、行动、保障能力。即通过成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相关委办局参与的应急科技攻关工作组,组建专家委员会,形成“统一权威、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在应急状态下有效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联合攻关,促进“产学研用、科教卫企”相互协同,形成“分工协作、快速响应”的行动体系;强化应急科技专项的财政保障,形成“统筹协调、科学配置”的应急科技攻关保障体系。

另一个亮点是,此次《实施意见》强调了要加强“平时”培育与储备,结合上海优势和基础,在检测试剂(盒)与设备开发、药物和疫苗研发、临床辅助诊疗技术和系统开发等方面积极布局,支持相关企业开展公共卫生产品研发和生产。

对此,吴凡认为,此次《实施意见》强调“平战”结合是很有必要的,上海需紧密围绕“平时”储备起的科技力量,以解决“战时”“啃骨头”的难题。

此外,《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规范的科技攻关信息发布机制,以及要提升国内国际资源统筹利用的体系与能力。这些都是未来上海在加强科技攻关时的重要抓手。

对于《实施意见》的内容和意义,吴凡认为《实施意见》从更高的战略层面解决了多项问题。

“首先,强调了应急科技攻关应有组织性地展开科技行动;其次,强调了我们的科技储备需要全面化,包含科技设备、科技人才、科学技术的储备;还有,强调了科技企业的储备和参与度。”吴凡说。

未来可期,在《实施意见》的推动下,上海将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高度,进而能更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其他重大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