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给转基因技术套上管制的缰绳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13:25:57.0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食物的短缺始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天然食物资源的缩减,人们不得不设法生产食物以保证生存,于是从采集渔猎活动中发展出了原始的种植业和畜牧业,这被认为是农业的起源。从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近现代的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技术的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使农业产量不断增长,人类逐渐得以摆脱饥饿的威胁。然而,食物的稳定供给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却面临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失衡以及资源匮乏等一系列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将成为人类又一个必然选择。

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突破了传统农业技术的局限。以育种为例,传统育种主要采取杂交育种技术,即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再从子代中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其原理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从而可能表现出更优良的性状。目前世界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大都是杂交品种,在畜牧养殖业同样存在着许多经杂交改良的新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对于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育种技术有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上实现基因转移;二是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相对较差。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传统育种技术不能做到的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如将苏云金芽胞杆菌(Bt)基因导入水稻、棉花、玉米、油菜等,以获得抗虫转基因作物,从而大量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此外,转基因技术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精确操作和转移,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从而提高育种效率。由此可见,转基因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基因的重组来获得优良品种,但它却具有传统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动植物品种改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农业之外,转基因技术还在食品、医药、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回顾世界科学发展史,任何新兴技术的出现与发展都少不了质疑,但随着技术的日臻完善及其应用的日益普及,我们开始接触并接纳它。转基因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不乏质疑声,特别是在一些欧洲国家备受冷落和排斥,而由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国家直接受益于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因此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反对者的声音不容忽视,反对者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如果得不到民众的广泛支持,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将举步维艰。从2009年农业部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再到今年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安全证书,本是推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的大事件,却在中国社会引发轩然大波,在各种传播媒介上质疑之声不绝于耳。面对公众的质疑,一些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科学松鼠会”等科学传播公益团体主动发声,这有助于改变舆论走向。然而,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政府公信力下降、专家泛滥、阴谋论盛行的背景下,释疑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相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科学传播机构必须通力合作,阐明转基因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论证现有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逐个击破有关转基因的谬论和谣言,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如果转基因技术是一匹野马,那么消除质疑则是打开栅栏,这样野马才能自由地奔驰,而如果野马误入沙漠或者扰乱城市交通,其结局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因此,必须给野马套上缰绳,加以驯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这条缰绳就是严格实施并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对进口转基因作物的检测和风险评估,建立转基因食品监控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健全转基因生物安全制度和管理体制等等一系列措施。为了加快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推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作者系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长期关注转基因技术发展)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