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拉尼娜来了,今冬是60年来最冷冬天!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01-29 10:40:30.0    

近期,网络上不断出现类似的关于“拉尼娜”的传言,有人把它夸大为“史上最寒冷冬天”的“幕后推手”。一次接一次的降温,也让大家越来越相信今冬是个冷冬。

今冬还真有可能比往常更冷,国家气候中心在11月4日的发布会上发布了冬季气候预测: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需特别重视隆冬(2021年1月)可能出现大范围强低温雨雪过程。

但天冷的锅,拉尼娜可不背。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同时提到:预计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但其后期演变趋势和气候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的音译。当东南信风过强时,东太平洋赤道附近会出现自太平洋东部向西部延伸的“冷舌”(像舌头形状的温度槽)。当海域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海水偏冷时,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


拉尼娜并非“冷冬”的最强助攻

常说拉尼娜年冬天“可能偏冷”,但这不意味着“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的大致状况,比平均状况略微偏高就可以说是偏暖,相反则是偏冷。

冷冬则有明确定义:监测站点冬季(12月—次年1月)平均气温降温达到往年标准差的0.43倍,即为冷冬。所以一般过完冬季,才能知道冬天究竟是“冷冬”还是“暖冬”。

远在东太平洋赤道附近发生的拉尼娜,对导致东亚冬季气温降低的异常大气环流有一定贡献。拉尼娜使东太平洋的海水变冷,相对而言,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偏高,则上方偏暖的气流上升、这里气压偏低;我国南方靠近西太平洋,这里容易形成低压区。而拉尼娜带来的其他“副作用”,则让北极冷涡分裂出来的冷空气无法东去,把冷空气“挤”得南下。

但拉尼娜的这种影响并不直接决定了“冷冬”。如1988/1989年冬和1998/1999年冬都发生了中等到强程度的拉尼娜事件,对应的冬天却是偏暖或者暖冬。然而没有拉尼娜的2004/2005年,却出现了冷冬。

相比于拉尼娜的影响,影响我国冬季气温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北极地区的变动:作为冷空气的源地,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北极冷涡的强弱,进而影响冷空气的进退和东亚冬季风的变动。2004/2005年冬,中国出现的两次大范围寒潮过程,都直接与东亚冬季风的变动有关。


非冷冬年≠整个冬天都不冷

我们对冬天温度最直接的感受,往往并不来自于平均气温,而是偶然却让人印象深刻的寒潮、持续十几天甚至一个月的冷雨……当你熬过了几次强冷空气事件后,可能会觉得自己“意志坚强”,然而最终的数据显示该年并不符合“冷冬”标准,你说气不气人?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冬季和1998年冬季是我国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两个冬季,这两个冬季内,全国平均气温在大部分时间都比常年平均值高,但也都有明显的气温波动和气温明显低的阶段。2016年的超级寒潮甚至还导致广东下了一场雪。

今年虽然“整体偏冷”,但国家气候中心依然给出了后冬(2021年2月)全国大部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的预测。所以还是得每天关注气温的实时变化情况,才能找到最适合出门的穿搭。


资料来源:果壳

栏目编辑:石燕红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