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中国的“芯”机遇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07-28 14:25:43.0    

自2021年开年以来,“缺芯”成为半导体行业挥之不去的关键词。但是,在半导体供应在全球范围内陷入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市场对半导体的需求并没有放缓。

SI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总额为4390亿美元,比2019年的41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其中,2020年12月半导体全球销售额为392亿美元,同比2019年12月增长了8.3%。

全球遭遇“芯片荒”

“缺芯”的原因很复杂,其中疫情似乎是罪魁祸首。

一方面,疫情的暴发,隔离的需要,使得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芯片供应商产能受到影响,造成交货周期延长。另一方面,疫情暴发以来,很多公司采取在家办公,同时学生在家上网课,这就导致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需求飙升。

随着5G网络的普及,不仅是消费电子领域,医疗,工业、通信等其他领域也将向智能化的方向加速发展,由此产生对芯片行业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挤占芯片的产能空间。

当人们寄希望于2021年芯片短缺情况会有好转时,大自然又与我们开了一次玩笑。先是日本遭遇7.3级大地震,东芝、富士通等半导体工厂受创,再是美国得州遭遇罕见暴风雪,导致大面积停电,数个半导体制造厂纷纷暂停运营,进一步加剧了芯片短缺。

此次的“缺芯”潮显然是处于各方都始料未及的一个状态,而芯片短缺造成的后续影响也不断凸显。芯片端的压力逐步传递到产品上面,从电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到汽车无一幸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对半导体产生了更大的需求。汽车不仅需要先进的芯片来运行日趋复杂的车载计算机系统,还需要老式的、不太先进的半导体来实现动力转向。

自2020年12月开始,全球多家车企都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福特、通用、丰田、本田、日产、斯巴鲁、大众集团、戴姆勒、Stellantis等厂商纷纷减产。

从美国的福特和通用汽车,到日本的本田,再到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由于芯片短缺,主要的汽车公司不得不削减产量。就在不久前,大众汽车也向媒体确认,因为芯片短缺,对汽车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情况已经严重到可能影响明年的汽车生产。

此前,IHS Markit预测,2021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量将会比最初预期少67.2万辆,到今年底汽车总产量也将会削减96.4万辆。我国作为拥有最大汽车市场的国家,自然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全球“芯片荒”对手机行业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手机供应链业内人士透露,受“缺芯”的影响,高通全系列物料的交付期限已延长至30周以上,其中CSR蓝牙音频芯片的交付周期已达33周以上。高通的客户包括小米、华为、诺基亚等众多国内外公司,可以预见的是,多家终端商的交货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苹果公司也表示,由于缺少零部件,新型高端iPhone的销售受到了阻碍。

中国力推“芯产业”

事实上,本轮芯片危机,既暴露了我国芯片产业的短板,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巨大的机会。

从发展角度来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半导体供应链脆弱,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整个产业链。无论是汽车芯片还是手机芯片,都存在随时断供的风险。所以芯片的国产替代化势在必行。

此外,国内芯片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大量的投资计划也正紧锣密鼓地展开。2020年,国内成立的集成电路企业有近万家,成立的新公司营业范围都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获得融资的国内半导体及相关企业就达到了47家,融资金额超125亿元。

另外,我国在相关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根据计划,2020年半导体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应实现40%的自主保障,2025年要达到70%。

以汽车行业为例,2020年9月,由科技部、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7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着力补齐国内芯片短板,努力实现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发展。

但需要正视的是,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下,虽然我国半导体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像芯片这种技术难度较高的产品,其生产的主导权依旧掌握在外企手中。截至2019年底,我国芯片的消耗量占据世界芯片消耗量的42%,然而,我国芯片自给率不足30%,每年都要耗费近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从国外进口芯片。

面对芯片“卡脖子”的问题,国家层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表示,我们国家跟世界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这表明我们需要加大加快投入力度,重视技术研发和芯片改造升级。集成电路是从业人员的“长征路”,科技工作者一直在与时间赛跑,我们的芯片从无到有,从有到成,不断前进。

目前在中国芯片行业,国家正不断给予支持,企业正不断探索。虽然目前我国芯片自给自足率还很低,但“中国芯”迟早有绽放的一天。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