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饮水思源,交大科技园二十年的孵化“答卷”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11-08 13:30:02.0    

东方财富、饿了么、59STORE……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已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它们的成功不仅来自资本与市场的双重认可,也来源于同一个培育之地——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交大科技园”)。

如今,中国已有超千家孵化器,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推动着毕业生创业就业,也推动着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高校的创新浪潮中,以上海交通大学为背景,交大科技园已在创新孵化的道路上走过二十余载。通过不断创新,实现从硬件环境建设向软硬件环境建设并举转变、从常规性服务向专业化服务转变,进而孵化出一批又一批的优质企业。


交大“店小二”的十八般武艺

交大科技园依托学校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充分发挥核心优势,推动展开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师生校友创业,不断深化品牌内涵,总结创新工作经验。

作为交大科技园的重要园区,上海慧谷高科技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交大慧谷”)自成立以来长期坚持为园区企业提供品牌化专业孵化服务,绩效斐然。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孵化培育科技企业2000余家。2020年度,慧谷在孵企业106家,销售收入4.3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当年毕业10家,累计培育毕业企业192家、高新技术企业152家、软件企业216家、挂牌上市企业8家、被并购企业9家。

交大科技园搭建了适合创业企业发展的整体服务体系,在服务体系原有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进行更替,将一些前沿、有价值的服务慢慢叠加至平台。

眼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学科优势资源,交大科技园强化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并不遗余力推动创新人才、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另外,交大科技园正与国外的高校合作,通过校与校之间的合作,结合产学研优势,吸引国际化人才。

同时,根据园区产业特点,交大科技园正积极打造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利用自身行业优势,在原有服务基础上延伸园区职能,建立了多个专业功能性服务平台,包括投融资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产学研专业服务平台。

园区服务的群体越来越细化,从一开始做孵化服务与硬件为主,发展到园区目前以硬件结合部分的软件,形成了一种软硬件兼备的服务体系。

以往,很多孵化器给生物医药企业和新材料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近乎同质化,而如今交大科技园越来越注重服务的专业性,精准细分服务群体。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需求,如软件类企业一般三年可以成熟,然而生物医药企业成熟周期则需要更长,针对这样的情况,园区为企业制定了不同年限的企业规划。

基于各个企业的特异性,以及创业者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多元化需求,交大科技园提供细化、专业化、一揽子的增值服务。经过园区的精心孵化服务,涌现了许多行业明星。

2010年交大科技园公益投资资助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张旭豪,成立了从事网络订餐平台业务的饿了么,并指导其初期运营。目前企业已成为外卖行业标杆,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业务覆盖全国1400个城市,平台加盟商户100万家,日订单量突破900万单。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这可能是2018年中国互联网业最大的一笔收购。

无独有偶,在交大科技园的孵化下,PPS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视频平台之一,曾转播北京奥运会、神六飞天、建国60周年天安门阅兵等重大事件。2013年5月,百度爱奇艺以3.7亿美元收购PPS,成为全国第二大视频平台。

此外,上海携宁计算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巨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行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新三板挂牌;上海维塔士电脑软件有限公司、上海商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已启动上市计划。

这样的“明星”企业在交大科技园的孵化名单下数不胜数,其中不乏细分行业的龙头和拥有国际领先技术能力的创新企业。而随着园区孵化更加专业化、多元化,未来可期,更多“独角兽”企业将从“交大科技园”这个品牌下孕育而生。


多维度构建科创孵化生态        

依托有着十分雄厚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的上海交通大学,近年来,交大科技园从多维度构建新模式的孵化生态:通过合作研发、委托研发、聘请顾问、共同申报项目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交大科技园已经推动许多园区企业与交大建立了合作关系。

同时,交大科技园还注重支撑平台和机制建设,与交大科研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及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和具体的教师团队建立长期合作,结合园区专业定位与学校在园区共建研发机构。

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借助交大科技园集聚的支撑资源,学校优势学科团队发挥所长,而交大科技园的在孵企业也得到可靠的技术支撑。此外,通过在科技园各分园建立公共测试、技术服务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联合实验室等方式,交大科技园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贴近打造创新发展引擎。

另一方面,交大科技园还构建了“创业导师+辅导员+联络员”体系,持续优化导师队伍,常态举办高端专业的品牌活动,构建起了资源丰富的科创孵化生态。

在孵化器普遍存在企业联络员制方面,园区有着自己的特色,交大科技园联络员的特色在于“双覆盖”,无论是实地注册的企业还是已经毕业搬离的企业,园区都配备了联络员;其次在于“沉浸式”,在交大慧谷的运营团队中,无论是从事业务的员工,还是后勤支撑的员工,甚至财务专业员工,都会让他们去担任一下企业联络员的角色,进而更了解企业发展的变化,更好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服务企业。

在创业导师方面,依托于交大的创新源,交大科技园的导师团队可谓是“豪华阵容”。园区的创业导师的构成非常丰富,首先当仁不让的导师团队是交大的技术专家们,从院系主任到知名教授;第二类导师是投资人,园区利用交大丰富的投资人校友圈以及高金和安泰等学院派的资源,充实了投资类专业导师队伍;第三类是优秀毕业企业的创始人导师团队,由诸多上市公司的总裁和副总裁组成,其中不乏国家级的创业导师。园区的三类导师从各个层面给予企业指导。

截至2020年末,交大科技园本部慧谷园区共有中国火炬创业导师3名,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16名,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1人,园区自聘创业导师39名,海外创业导师3名。同时,在历年的上海科技创业导师工作室服务绩效考评中,慧谷均斩获 A 类佳绩。

此外,为了推动创业导师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交大科技园经常举办高端专业的品牌活动:交大“慧谷”创新创业训练营、“慧谷”上海交大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大赛、上海交大“农生医药环”大平台创业计划大赛、“慧谷杯”中国MBA创业大赛、“海峡杯”两岸青年创业领袖成长营等活动,进而构建起资源丰富的科创孵化生态。

在投融资方面,交大科技园也正“多管齐下”。交大慧谷正通过上海市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款、股权融资、资本市场、科技保险、政府专项资金等信息或申请服务,也为注册的金融、投资机构提供科技企业贷款、股权融资对接和信息查询服务,同时开展网上与网下、申请与对接、咨询与培训的多层次、多元化、专业化的投融资服务;不断加强徐汇科技金融服务站的服务能力,扩大科技融资服务的覆盖面。

近年来,慧谷重点推广了平台中的科技履约贷、微贷通等科技类信用贷款产品,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持续将服务站的履约贷产品的推广工作做好。微贷通和履约贷从产品设计上来看都是上海比较创新的信贷产品,引入了银行和保险担保的共同分担机制,由政府承担25%的风险敞口,其余的风险由保险或者担保承担25%至40%。想要申请履约贷的徐汇企业在平台系统上提交数据之后,由慧谷运营的服务站审核数据、上门尽调、整理资料上审贷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通过上海市慧谷创业中心对接服务,网上审阅资料,去企业调研,帮助企业上评审会,最后通过评审会的经市科创中心推荐的企业有32家,获批贷款金额1.279亿元。


辐射长三角,筑梦全球网络

经过二十年的积累,交大科技园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交大科技园的建设与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交大科技园有着品牌美誉度和文化的积淀,园区内许多优质的创新资源可以输出给长三角地区,同时也带给了园区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交大科技园的品牌输出后,在园区拓展、前端服务等方面,通过培养专业化的团队,能为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创新一体化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和举措。

近年来,交大科技园本部慧谷园区将众创空间建设作为辐射支撑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所属上海、江苏和浙江分园的众创空间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分园秉持交大慧谷的先进管理理念、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积极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

2020年度,为进一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交大慧谷先后与苏州大健康产业加速器、宁波中信科创园、南虹桥创新中心展开合作,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生命健康等前沿重点产业领域,资源联动,共同建立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和机制,创设产业引导基金,全面融合创新链、产业链与资本链,实现“三链”融合与资源跨区域协同配置。

同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雄厚的科研、人才、项目资源及自身多年的创新孵化服务经验,交大慧谷与长三角高校、孵化载体、园区共同探索搭建产业链衔接、供需互补、错位发展的协同关系,联动筹办投融资路演、主题论坛、创新训练营。2020年度,交大慧谷参与举办了中国MBA创业大赛东中部赛区创业训练营(上海站),活动累计吸引了140名师生的参与,同时,交大慧谷积极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及国内其他知名大学,参与筹划了中国MBA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该联盟于今年5月正式揭牌成立。

推陈出新,砥砺前行,交大科技园将持续参与开展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结合合作机构的地域特色,推动形成“产学研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全面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交大科技园的视野还不止于长三角,面对全球的创新浪潮,交大科技园也正展开积极合作。

顺应全球一体化的现实需求,遵循上海交通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交大科技园依托百年交大深厚宽广的国际化资源,积极响应广大海外校友爱国荣校的热切情怀,立足上海,面向国际。交大科技园已与福特、松下、欧姆龙等跨国公司达成合作,也已成立众多域外孵化器,例如在首尔、洛杉矶和安大略等,以整合全球资源来帮助交大科技园网络内的企业长足发展。

眼下,交大科技园已成为一个关系紧密的国际化科技创业社区,并致力于贯通海外创业者和中国市场。对园区而言,这是交流信息、引入国外先进科技、刺激经济的良机;对海外创业者来说,交大科技园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帮助他们减轻在中国的创业压力,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以交大科技园为切入口,文化背景迥异的创业者们可以从这里融入上海的创新生态体系,找到合作伙伴一起开拓事业。

交大科技园一位海归创业者谈道:“在欧洲生活10年后回到中国,在快速变化的中国商业环境中,我彻底迷茫了。幸运的是我来到了交大科技园,他们专业的国际化服务帮助我摸清市场、找到人才,进而发展我的企业。他们真正了解创业者需要什么。”

未来可期,交大科技园的创新网络将会在全球遍布开来,在专业孵化模式下,相信有更多的创业企业能快速成长,进而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打造独特的产智联互动的创业生态圈。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