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生物医药:走出转型“范儿”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14:13:10.0    

政策发力,引领转型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产业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许多国家都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提高本国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纷纷制定发展计划和支持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我国政府、科技界、产业界的共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纷纷出台推进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在中国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强调要大力发展以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现代生物产业。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作为上海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同样显示出了向产业高端转型巨大的潜力,正在实现从传统的低端原料药、低端化学药向高端原料药、生物制药及中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转型。

由于生物医药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发展壮大的条件之一便是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政策的扶持。2009年起,上海市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文件,鼓励在生物医药领域加大投入。

政策的出台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仅2009年,上海新增10个过亿元产品,如上药集团的磷酸奥司他韦,生物制品所的麻风腮、甲型HINI疫苗,迪赛诺的奈韦拉平等。与2008年相比,2012年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84.75亿元,实现了翻番,连续4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是上海市为数不多的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之一。4年来,上海共有4个创新药物获批国家一类新药证书,26个新药获准生产6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创新制胜,走向高端

坐落在浦东的上海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是我国国内第一家研发生产药物支架的医药企业,如今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火鹰”支架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微创做冠心病支架的时候,比国外晚了20年。从市场的跟随者转型为引领者,微创在自主创新和对人才的重视上,可谓下足了功夫。据了解,微创每年拿出收益的16%-17%做研发,给技术人员特殊补贴、奖金,可以说是真正的创新型公司。

上海微创只是众多生物医药企业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每年得以保持15%以上的增幅,其持续动力大多源自于科研创新。在创新的引领下,涌现了药明康德、创诺医药、微创、海尼药业、凯宝药业、康德莱等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内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凭借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上海吸引了不少生物制药领域的高端人才,对海外高端生物医药人才的集聚效应尤其显著。很多具有长期海外研发背景的高端人才回国,形成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特有的“知识资本”。

上海艾力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2004年5月由留美归国博士携手上海扬子江建设集团共同创建,是一家以全球医药市场为导向,以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产业化以及市场化经营为主体的创新型医药企业。公司成立至今,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新药研发的道路,2012年7月10日,由公司自主开发的抗高血压化学1.1类新药“艾力沙坦”获得新药证书,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抗高血压药物。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是传统的疫苗和血液制品研制生产大型国有企业。企业以海归专家领衔作为学科带头人。目前已经成功建立并应用于新型疫苗开发的假病毒颗粒(VLP)疫苗平台,此项技术代表着行业的至高点,也是今后新型疫苗研制开发的一个发展方向。

创新制胜之下,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靠着过硬的实力走在国内高端前沿。位于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一成套高端紧密生产设备,从药剂提取配置到洗瓶包装,整个生产过程数字监控自动完成,其主导产品痰热清注射液,作为现代化中药产品,拥有七项专利,是国家首批采用指纹图谱检验的中药注射剂之一。一边是传统中医,一边是国际化的生产模式,凯宝依靠技术提升,将两者有效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有所集聚,有所分工

作为上海发展生物医药的核心区和新药创制及产业化的承载基地,“张江药谷”的快速发展,无疑对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仅2010年下半年,张江药谷就有两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实现上市。9月,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10月,尚华医药研发服务集团(“SHP”)又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实现了首次公开募股。

合理的产业布局,必须有所集聚,有所分工。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上海市在浦东张江-周康、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确立了6个产业基地,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六个产业基地集聚发展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逐渐成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上海市新引进项目中,落在六个产业园区的项目比例达到92%;2009年上海市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启动以来,约84%的项目集中在六个产业园区。

2012年,浦东基地、闵行基地分别完成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330亿元、130亿元,均比2008年实现翻番;奉贤基地吸引了上海生物制品所、凯宝药业、海利生物等一批生物制品和现代中药企业入驻;金山、青浦等基地主动对接张江,加快了一批研发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

随着产业进一步向园区集聚,企业和研发机构组合建设,主营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步建设的集聚发展模式也逐步形成,以浦东张江-周康为例,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 现已集聚了几百家生物医药企业, 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通过以张江集团公司为主体的国家重大专项项目组织和管理模式的探索,积极整合园区资源,构建了面向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力促进了国家重大专项实施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结合。

徐汇区作为科技大区,科技资源丰厚,原始创新活跃,集聚了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华东理工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科研、教育和临床医疗机构,拥有生命健康领域的众多高端科研人才,集聚了强生、默克等著名跨国制药企业和百余家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等创新企业。

此外,奉贤区建设了国药控股生物制品产业园区,同时建设医工院和国药大学;金山通过康德莱集团、复星医药集团,集聚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企业。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