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顶层设计中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14:13:56.0    

2012年,作为上海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84.75亿元,与2008年相比实现翻番。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四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是本市为数不多的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之一。以此为代表的是,则是《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顺利完成。

或许可以这么说,《行动计划》是政府顶层设计的一个缩影,是其带领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发展的一个重要纲领。此外,在今后,上海将如何继续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使生物医药的创新环境得以保持并发展,则需要决策者们的智慧与政府的坚定不移。



政策保障:四年前孕育而生

在傲人的成绩背后,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也曾遭遇过瓶颈。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因此造成市场资金紧张,影响了企业规模扩大和新产品投产。且国外制药巨头受市场不景气的影响,采购中国原料药将会减少,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加快,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在华业务的重组和发展,给外向度较高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带来了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年前的2009年7月30日,《行动计划》孕育而生。回溯四年前的《行动计划》,记者看到了清晰的发展规划,以“3211”为目标,即把上海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的创新产品制造中心、商业中心和研发中心,使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元,扶持100家年产值超过2亿元的创新型企业,打造100个销售额超过亿元、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

不单是《行动计划》,2009年可谓是政府以“组合拳”的形式扶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其手笔不可谓不强。今天看来,当时的一系列政策与举措为今日上海生物医药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如2009年上海市发改委与市科委同时发布的《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该《规定》在财政支持、金融支持、公共采购、市场准入、产品价格等八方面实现了重点突破。如上海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支持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化、支持方式包括资本金、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对上海生物医药自主创新产品,在优先进入《上海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鼓励财政性资金优先采购、政府采购享受优惠等三方面给予支持。

按照规划,上海将一手重点支持企业发展,一手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完善政府服务和土地、税收、市场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外生物医药企业来沪发展,鼓励在沪外资、合资企业进一步发展,继续保持外资、合资企业25%的年增长速度。聚焦支持目前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支持年服务外包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融入生物医药全球研发链。

位于张江的新药研发企业泽生科技董事长周明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生物医药的资金投入和风险都很大,此前泽生科技研发投入的2亿元资金中,一半来自当地各级政府的资助。”

此外,也自2009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已经出台多项政策,扶持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09年6月,上海市科委发布《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化项目申报指南》,投入1.2亿元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化。对能形成生产能力的产品,最高单项资助金额可达1200万元。其后,上海市政协通过了《突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瓶颈的对策建议》,明晰了全力推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

至于下一阶段如何发展,记者在《关于上海市关于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领域)工作情况报告》中看到,2013-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已开始前期调研。可以预见,未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将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创新环境:四年后得天独厚

一系列的政策保障之余,从宏观上,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也已明确。四年后的今天,2013年5月15日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表示,上海将继续走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发展之路,重点发展抗体药物、高端医疗器械装备、药剂技术和研发服务外包四大优势领域。

而与优势相对的,则是上海生物医药的三方面瓶颈: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太高;能耗和环境承载有限;上海企业对创新成果市场潜力的敏锐性不够。

对此,上海将把产业发展重心侧重到附加值高、污染相对低、已有较好研发基础的领域,同时鼓励上海企业在药物研发项目早期介入,提高成果落地率。

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首先,良好的经济环境给了行业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批颇具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企业,给生物医药的创新研发奠定了经济基础;其次,人才资源丰富给了生物医药发展充分的人才的支撑。一方面上海各类高等院校云集,保证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另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国内外人才集聚,都保证了各类人才的丰富性;第三,政府政策的大力指出。目前上海已经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新兴产业,出台了众多利好政策,为产业发展营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如生物制药的代表抗体药物,国内进入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有70%由上海研发;另外如研发服务外包也是上海与外省市错位发展的重点之一,据统计,2012年上海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业达到150亿元,是2008年的3倍。大力发展研发外包,不但可以解决大批高技术人才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提升上海生物医药的研发能力,吸引和服务于生物医药大企业的发展,符合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向。

寿子琪认为,由于上海的环境量有限,因此会把高端的生物医药制造及研发留在上海,而这也是上海的研发产品较多转化到外省市进行产业化的原因。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徐祖信接受采访时则在环境保护上做了说明:“生物医药的产业基地主要是高端制造业,也即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而原料药并不在上海进行生产,因此污染本身比较少。”

向高端及知识密集转型正是上海生物医药创新环境不断完善的重要因素。另外,也有学者指出,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高速的发展态势,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是密不可分的。据统计,近四年来,上海共有4个创新药物获批国家一类新药证书,26个新药获准生产6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标志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品结构正在向高端制造转型,成为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制造中心。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