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基于“产学研创”的校企双主体育人实践——以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为例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1-12-06 10: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这也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教育部和“上海市职业教育要点”也大力倡导坚持“多元开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世界水平”理念。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是一所创建于1982年的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上海市教委,托管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校于1994年在全国中职学校中率先开设美容美发专业,并领衔开发上海市美容美发专业教学标准,于2019年底通过上海市品牌专业验收。学校坚持面向全国,辐射长三角,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对标行业、对标信息化、对标国际化,秉承多年的发展历史与积淀,开展国际化视野下校企协作“产学研创”一体化育人实践,凸显了美容美发类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着力解决“四大问题”

1.专业化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冲突问题

针对专业传统标准化培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冲突问题,学校创新“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专业教学中实施基于美发沙龙的分层分级教学改革,综合考虑学生年龄、兴趣和今后发展等因素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立体化成才途径,解决学生毕业后个人素养、兴趣爱好与专业技能之间冲突的问题。

2.学生个人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脱节问题

针对学生个人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脱节问题,学校开展国际化水平试点,加强与国际接轨,在专业教学中引入国际职业能力标准,提供整体化形象设计方案,提高专业的认知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层次,解决学生专业技能、职业证书与职业发展的冲突问题,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美丽职业人。

3.校企合作中“校热企不热”的失衡问题

针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投入和参与较为被动的问题,学校在专业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创”一体化育人,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协同育人机制,开设订单培养,加强资源转换和互通,用创新机制打造职业教育利益共同体,增进企业融入教育教学的意愿和动力。

4.产教对接中“供需失调”的不匹配问题

针对产教对接中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学校将企业生产研发、产业技术进步、行业前景趋势融入专业教学,对接岗位流程和产业需求,在与产业或企业合作时打通人才培养、行业应用研究、职工培训等关键环节并形成协同效应。


“产学研创”四位一体育人模式构建

1.产——引入产业文化、对接岗位流程、提升服务功能

一是“引入产业文化”。实施“双导师制”,通过组建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聘请企业特聘兼职教师,联合开发系列标准及教材,实现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共育人才,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是“对接岗位流程”。实现“引企入校”,与曼都、明英等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专业美发沙龙,适应企业岗位流程,形成了“校中企”格局,培养企业准员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是“提升服务功能”。开展“服务体验”,为中小学及社区居民推出面部护理、全身spa、美甲、彩绘等12项体验服务,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大众,实现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

2.学——开展分层分级教学、开展美发沙龙实景教学、实施国际化水平试点

一是“开展分层分级教学”。通过学生、教师、专业三个维度,实施操作技能型(美发师)、技术技能型(形象设计师)、基层管理型(店长、培训师)三层级教育。

二是“开展美发沙龙实景教学”。通过企业师傅带教培养准员工,在真实情景中对接企业岗位流程,提升学生客户服务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三是“实施国际化水平试点”。引入国际认可的德国美发员和英国ITEC化妆师考证培训,促进专业、课程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际时尚潮流及上海中高端人士形象艺术设计需求。

3.研——创立研创中心、发布原创作品、丰富时尚内涵

一是“创立研创中心”。打造一个理念先进、运作成熟,基于研修、原创和发布为一体的“美形研创中心”,服务教学也面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技能大师的带教功能,培养学生技能技巧、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

二是“发布原创作品”。通过组建胡思云、蔡克非“教师工作室”,开展“我的秘密花园”“云想花裳”“回本溯源”等作品静态和动态发布会,校企联合在服装、化妆、发型、饰品、科技等多方面进行设计研发。

三是“丰富时尚内涵”。与行业、企业中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大师、公认的高水平行业名师合作,建设陈林声上海市美发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产业发展趋势和最新需求融入专业教学,提升研创能力、丰富时尚内涵。

4.创——依托“双创”孵化基地,切实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建设“双创”教学资源”。组建企业专家、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创业导师团队,成立“形象艺术设计与展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企共同开发“双创”教学资源,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二是“开展双创通识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参观学习、创业大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以生产、营销等实战项目,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性人才。

三是“实施‘双创’教育实践”。开展美发技术、美甲技术等“双创”实战培训。多名美容美发专业毕业生已经通过创新创业崭露头角,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实现“四维创新”

1.理念创新——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美丽职业人”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开发并实施职业教育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推动跨境文化交流、技能学习,搭建职业化的实践平台,构建了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在内的全方位评价体系,培育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美丽职业人。

2.方法创新——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模式

学校变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作用,通过“产”“学”“研”“创”四驱并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产教密切融合;通过提供国际化水平试点、双证融通、中高贯通等立体化人才培养路径,实施分层分级培养,将美容美发专业人才的供给和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性人才。

3.技术创新——虚实结合,突破传统教学瓶颈

一是引入“互联网+”技术、VR及AR技术,将高新技术、现代时尚融入本专业,联合企业开发了交互式(AR)人物形象设计虚拟系统。

二是与企业共同开发了一系列APP智能化教材和活页教材、模块化训练软件,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需求,引导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是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构筑专业知识移动学习平台,为专业教学活动增添体验方式和展示窗口,促进校企合作教学实践活动和企业培训的良性循环。

4.机制创新——形成校企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

一是“校企主导”。开创了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带教制度,落实双重责任制,吸纳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拓宽学生多元成才路径。

二是“行业指导”。学校发挥全国美发美容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全国美形中职联盟首轮轮值主席单位作用,与曼都、卡尔、明英等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机制。

三是“校企双主体实施”。组建校企合作专家委员会,校企共同参与评价系统建设,联合开展研讨、分析职业活动、课程设计、教材资源开发等工作,全方位、大力度、多层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工程。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1.双主体打造多元化培养路径,满足人才个性化发展需求

学校以培养新时代“美丽职业人”为愿景,构建了“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以及校企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国际化试点、双证融通试点、中高职贯通试点,打造立体化育人路径。并依托上海市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三星级开放实训中心,发挥全国美发美容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等平台优势,多维度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供需精准对接。近年来,美形专业群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在2020年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摘得美发项目银牌一枚。学校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多数毕业生成为当代时尚产业的先锋、潮流的领导者、美丽的传播者,涌现出“全国最美中职生”“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技能标兵”。

2.对接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提升开放性服务平台校企协同育人功能

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领衔开发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双证融通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开发了《职业教育国际水平美发与形象设计(美发)专业教学标准》,参与制定了《教育部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凝聚集体智慧所开发的系列标准不但受到行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而且被应用为指导行业和企业制定员工能力素质要求的参考。

学校依托校企联合,建设了服务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国际交流、企业竞赛等多维度教学资源和多层次服务体系。依托研创中心和教师工作室,完成“云想花裳”“回本溯源”等匠心系列作品静态和动态展示。依托开放性服务平台,对接世赛标准,成为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美发美容项目技术支持单位和世赛美发项目上海选手培养基地。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上海选拨赛中拔得头筹,并成功入围国家集训队。

3.虚实技术结合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成为中职专业教学改革先行者

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实践型”“教学型”“学习型”“科研型”分类教师研修模式,实现专业教师“产、教、学、研”能力整体提升。如:美形专业专任教师13人,有全国美发美容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1名,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2名,金牌指导教师5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1名、大师(行业)2名、名师(行业)4名、纸形艺术匠人(行业)1名,塑造了一支具有国际资质认证以及名师领衔的金牌教学团队。

学校将高新技术、现代时尚融入本专业,采用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担任全国美形中职联盟首轮轮值主席单位,进一步凸显现代服务领域美容美发专业人才培养优势,致力于成为中职美形专业教改先行者,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及全国范围内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滕琴,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校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作者联系方式:58853062(O),18521337582 tengqin@sspu.edu.cn]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