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碳中和: 开启未来新发展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22-02-18 09:11:26.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全世界认识到,小小的病毒就可以让整个人类社会陷入停摆。与公共卫生和气候问题相关的突发性危机不再是遥远的挑战,由此带来的也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催生重大自然灾害,更将产生生态灾难。

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作出了碳中和承诺。英国、日本、墨西哥、欧盟、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也陆续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专项法律。

中国也在2020年正式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一时间,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也就是说,中国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碳”与“吸收的碳”相等。

过去10多年,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已呈现下降趋势,而中国仍处于上升阶段,这意味着中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任务确实比较紧迫,“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科技助力,绿色金融来“活水”

企业既是碳排放主体,又是实现碳中和愿景、发展碳中和技术的主体,是助力中国低碳转型的中坚力量。在国家提出“30·60”“双碳”目标下,碳中和的重要性已成为不言而喻的社会共识。低碳减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企业要从技术和经济两个维度同时发力,才可能抢下这一高地。

“全面提升零碳发展的能力,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突破。”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在分享中表示。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估算,从碳中和的目标来讲,未来可能需要超过百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如此庞大的绿色投资规模,无疑需要绿色金融大发展与之配套。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也曾表示,机构如果不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就会失去最大的投资和业务增长机会。

所以,绿色金融在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金融的重要支持。

对此,李志青介绍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在“双碳”目标之下主要发挥的三大功能作用。一是为低碳融资,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绿色债券、ESG投资基金等产品创新,在市场上募集资金,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用途中;二是做好气候变化的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方法,量化评估气候变化造成的资产风险;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当然,于此同时,绿色金融本身的发展方向也离不开:“双碳”目标的正确引导,因此,金融监管机构及金融机构本身对此也要有充分认知。

开展绿色投资,不仅仅是响应政府的号召给予相关产业支持,同时也是出于对相关风险的认知和量化评估的选择。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相关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讲可能也会发生损失,但如果能够很好地评估相关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本身来讲也是一个机会。

因此,想要实现“双碳”的远大目标,需要金融体系、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等不断开展绿色升级与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实现“双碳”目标的资金缺口。


全球目标,技术创新是关键

长期来看,碳减排已经不再仅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更是蕴藏着未来碳交易市场中的经济效益。

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并不意味着不排放,而是一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达到一个平衡,也就是达到净零排放,通过减碳的技术,零碳的技术,还有负碳的技术等等相关的技术路径都能够实现碳中和。

然而每个行业对自己的减碳路径都有所强调,企业纷纷开启碳减排路径的探索,一时间“如何找到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合适路径”成了社会广泛讨论的议题。

在今年的长城工程科技会议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仍存在强耦合关系,兼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由此可见,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

因此,企业需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重点研发提效、减排与资源化利用等节能低碳技术,通过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产品结构的升级来平衡碳交易带来的成本上升。

关于全球碳达峰的进程,事实上,目前已经有50多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在2020年排名前15位的碳排放国家和地区,像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尼以及德国等,其实都已经实现了碳达峰。

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率先实现碳达峰,不完全是高排放产业国际转移的结果,也与其在生态创新方面的进步有密切关系。

数据显示,1990—2000年,德国和美国环境技术发明占总发明的比例分别保持在9%和6%左右,而同一时期中国环境技术发明占比从12.5%下降至3.7%。从人均环境发明的数量来看,中国明显低于德国和美国的水平,这说明中国在环境技术创新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承诺,在体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必选项。事实上,碳中和也不仅是国家目标,更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全方位升级与重塑。未来40年,无论是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还是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生态建设,都将受此影响。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