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根植沃土 跨越发展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14:21:10.0    


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或相关园区,作为链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通过创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产业发展资源,培育孵化了大批生物医药企业,也因此成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的聚集地。《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在浦东、闵行、徐汇、奉贤、金山、青浦确立了6个产业基地,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六个产业基地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态势,成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六个定位各不相同的产业园区“魅力指数”不断上升。四年来,产业的集中度显著提高,体现在“两个80%”上:一是六个产业基地实现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的80%;二是本市生物医药新增投资产业项目的80%以上集中在六个产业基地。可以说,没有孵化器、产业园区这些沃土,就难以诞生那么多站在产业前端的医药企业,而上海的医药产业也不可能发展的如此迅速。


宽容失败  加快产业集聚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成长氛围,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积累周期,前期科研、资金、建设投入都比较大。一家医药研发企业从基础研发到技术创新,再到产品的市场化的过程,是个相当长的周期,这一周期常常要经历一个被称之为“死亡谷”的阶段,“死亡率”高达40%~50%,这对医药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期。

对于园区来说,“宽容失败”对于所孵化的企业是最大的信任与支持。由于生产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很多风险投资并不敢贸然地向生物医药企业投资,因此,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最为担心的还是资金问题,如果一个好项目或好产品因资金链出现问题而导致项目停滞,是相当可惜的。为此,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引入灵活的金融政策,来帮助企业跨越生死线。通过建立企业发展数据库,定期的审核与评价企业发展阶段,如果确认企业处于“死亡谷”阶段,而企业又是一个有潜力的好企业,园区就会通过早期的引导资金或者叫天使资金,给予其帮助,让它渡过困境。这样的扶持是企业最需要的,对企业来说就是及时雨。当企业发展到高速成长阶段,政府又会给它提供高速成长资金。“在张江,现在大约有58个基金,它背后的资金大约在250亿~300亿元左右,这些基金每天都在寻找和发现优秀的创新企业。”张江药谷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全球新药研发成本大幅上升,跨国药企纷纷实施医药研发外包来降低成本、分散研发风险。而张江药谷凭借高研发能力的聚集效应,成为众多跨国医药公司和研发公司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通过参与制药业研发外包服务,张江药谷内的很多企业加快与国际医药企业的接轨,一方面降低新药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参与到创新药研发链条当中,获取技术和经验的积累。2007年8月,全球第二大CRO公司科文斯(上海)中心实验室在张江药谷落成。截至目前,包括美国杜邦、礼来、罗氏研发中心、安利、霍尼韦尔、罗门哈斯、日本荣研以及国家生物芯片中心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研发中心几乎悉数落户张江。这进一步加快了张江生物医药的产业集群效益,增强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搭建互动平台,促进资源流动

企业的集聚会带来规模效应,而加入没有良好的互动平台,资源无法流通共享,是无法发挥辐射效应的。因此,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发展发展周期的企业建立适合其成长的平台,能够让企业得到更快速的孵化。

作为撬动徐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源的重要支点,上海聚科生物园区针对不同孵化阶段的企业搭建了一系列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利用平台资源进行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首先,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园区通过“科技创业苗圃”提高其成活率。园区建立了“创业辅导服务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展创业导师与企业的帮扶对接活动;另一方面聘请相关专业机构提供“专家门诊”服务,解决创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法律、知识产权、财务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及专业机构等各类资源,为企业提供培训交流机会。

其次,对于扩张期的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国际化助跑平台”。对这一阶段的企业,园区加快专业辅导和培训,与国际知名生物技术园区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国际生物技术企业交流活动,提高其在研发管理、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为了解决“融资难”这一制约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瓶颈,园区联络引进徐汇担保、徐汇科投、晨兴创投、东方证券、寅嘉投资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及上海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努力帮助园区内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2011年帮助5家企业获得贷款及股权融资共计金额人民币8221万元。

另外,为满足企业的技术研发需求,建立技术共享平台。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建立了“公共实验室”等公共性服务平台外,聚科还充分的利用科研院所和不同企业的资源优势,建立技术共享平台,实现园区内优质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比如,“药物制剂技术服务平台”由上海安必生制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先驱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运作,项目包括口服液申报新药的处方工艺研究工作等6项,效益累积已达约500万元;“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平台”为园区乃至全市23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并参与多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这些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便利,最大程度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产学研医合一,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借助高校的强大资源解决企业产品技术研发中遇到的瓶颈,是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技术创新的现实需要。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产学研医合作,一方面很多科研院校的项目及研究成果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从实际操作角度发挥效应;另一方面,科研院所积累了大量的人才、科研设备,产学研医的合作更能进一步壮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研发成本;另外,医院作为医药产业最终的输送点,能够最及时有效的反映临床效果,企业也可以在合作中,探索到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近期,上海推出了以企业牵头联合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的“产学研医联盟”,也正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促进生物医药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除此之外,2012年,在奉贤区科委牵头下,奉贤区内著名药企凯宝药业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大学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三家就体外培育熊胆粉项目展开合作。据称,此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解决凯宝药业主打产品痰热清注射液的原料来源,更改变了传统的熊胆粉获取方式,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政府“做媒”,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亮点和特色,并持续推动这一产业高歌猛进。

为进一步加快科研创新能力,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加快与高尖端人才的合作。2010年,上海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引进院士专家资源与园区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合作。工作站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纽带,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等重要科技人才资源,为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平台。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是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配合整体的发展需求,各基地、园区都积极地探索促进产业发展的模式,使得上海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加强。在今后的发展中,这些企业成长的沃土,会进一步提高上海医药企业的创新力。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