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新人辈出: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占61%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16:12:26.0    


201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82项(人)。封东来、俞飚、刘昌胜、毛颖、张峰、李劲松、李革、张忠铧、贡俊等9人获得青年科技杰 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授奖27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4项,二等奖89项,三等奖126项。俄罗斯籍分子生物学专家菲 利普    (Philipp Khaitovich)、美国籍肿瘤放射治疗专家陆嘉德(Jiade Jay Lu)、美国籍国际制造工程界著名科学家倪军(Jun Ni)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纵观本年度科技奖励情况,成果丰富、特点鲜明。


一是新增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在全国省市政府科技奖励中尚属首创

在 2012年度上海科技奖获奖者中,4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员已占61%。新增设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本年度,9位青年科技工作者首获杰 出贡献奖。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新创业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重点奖励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 会效益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二是增设特等奖等级,加大对重大科技成果协同创新、持续创新、团队创新和交叉创新的奖励导向

上海立足全 国科技大局和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承担了一批如上海光源、载人航天、大飞机、集成电路装备和重大新药创制等的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在原始 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产生重大影响。2012年首次评选出唯一的一项科技进步奖特 等奖项目“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


三是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奖励力度,激励和引领全市科普工作,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普奖励范围从单一的科普著作,扩大到科普著作、影视作品、音像制品、科普展品、特别是科普人才。本年度14项科普获奖项目,超过前七年科普获奖项目总和,其中两项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实现了科普类一等奖项目零的突破。


四是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奖获奖质量和权威性,精简数量,优化科技奖励结构

结 合本市实际,一是减少评审组。在去年的基础上,减少了6个评审组,由43个减少至37个;二是调整评价指标。由原来的9个减少至5个,加大了对成果转化和 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权重;三是提高质量、减少科技进步奖数量。2012年度本市共评审出科技进步奖221项,比2011年减少56项,减少幅度达 25%。


五是由企业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总数连续第三年位居第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唱主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牵头完成和产学研合作完成的获奖成果171项,占发明奖和进步奖获奖项目的68%,企业牵头完成的获奖项目总数连续第三年位居第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六是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成果占主导地位,成为转型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 今年的获奖项目中,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成果占获奖总数的比例首次突破64%,创历史新高。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有61项,占23%;新材料技术领域有24 项,占9%;新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有45项,占17%;信息技术领域有43项,占16%。高新技术领域比重不断增强,高新技术突破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持续 动力。


七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一批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获奖

一批环保项目脱颖而出,为美丽中国、美丽上海提供科技支撑。一批科技成果惠及民生,涉及食品安全、生命健康等方面,把科技创新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让科技成果更多、为人们健康生活、幸福生活、服务和谐社会发展,服务社会大众福祉。


八是前瞻性抢占科技制高点成果不断涌现,基础性原创性能力不断增强

一 批原创新突出的重大科学发现,为产业发展储备了原创性成果,对本市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半年度获奖项目发表论文总数 8647篇,被SCI、EI收录3845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次数31256次。部分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无论是论 文发表的期刋影响因子,还是被他人正面引用次数都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杨雄市长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考察期间的要求,把准方向,聚焦重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 行列,争创我国科技新标杆,培育上海发展新支点。关键是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要把支撑发展和引领未来紧密结合起来,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 势,聚焦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选择若干领域超前部署,积极实施重大科技转型,力争抢占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二是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要集中优势力量,加强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又要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 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富有效率的技术体系。要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三是把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要把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规律,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加快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形 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四是把科技创新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要坚持科技服务民生的本质要求,切实解决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等领域的 重大民生科技问题,让科技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汇集广大人民群众。

杨雄市长认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要突出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提高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提高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支持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增 强创新管理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创新的战略布局,鼓励企业优化创新组织构架,帮助企业提高运用创新工具的能力,推动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级和创新效率。支持企 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完善技术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产业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格 局。二是着力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加强管理创新。完善一区多元的管理模式,强化规划引导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张江品牌的影响力,减少前置审批、简 化审批环节、提高园区的服务效率。要加强政策突破。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要主动作为、创新思路、力求突破,要进一步推动创新政策的落实。三是着力培 养和凝聚创新创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创造条件,让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人才引进方面要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的科技人才,要以重大科技任务为依 托,以各类人才计划为抓手,大量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以人才的塔尖支撑科技的塔尖。在人才使用方面重点是创新人才选拔使用的体制机制, 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科技人才的评价机制、用人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创新创业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四是着力优化创新创业 环境。通过进一步改进完善政策举措,构建面向全市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依托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做服务。建设科技金融服 务平台,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新业态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加强研发基地的建设。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重大设施建设。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建设具有世界级水 平的实验室或者科学中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健全长效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