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如何发展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6 16:20:03.0    

2011年1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将知识产权服务列为重点任务加以推进,要求积极发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环节的服务,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尽快实现其经济社会价值。目前,上海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转型发展的根本力量是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相关附加值服务对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国家创新经济领域实力的有效措施。作为国家创新示范城市,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培育,提升知识产权的服务水平,对保持上海在国内创新服务领域的领军地位以及提升持久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现状

经过多年的推动,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都有较快增长,业务量不断上升;从服务内容方面正在从传统的申请、代理慢慢向更深层次的交易、转化、融资、法律等服务延伸、拓展;从行业发展方面也逐渐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正在逐步实现市场化、社会化。按照知识产权产业层面来看,知识产权服务分为:专利服务、商标服务、版权服务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服务。

专利服务

专利服务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市逐步形成一批专业特长突出、信誉较好、实力较强、效益显著、具备一定规模的专利代理机构。截止2011年年底,上海市专利代理机构发展到79家,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专利代理人640名,业务量发展到64330件,行业年收入近4.7亿元。

商标服务

自从2003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放开商标代理行业市场准入后,愿意从事商标代理服务的机构均可进入,上海市商标代理服务机构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备案的商标代理服务机构有330家,从业人员1900人,年经营收入1.6亿元,实现利税1300万元。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上海市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商标代理服务具有不断增长的现实需求,另外由于现行政策规定,国外机构注册商标必须通过代理机构进行,因此本市商标代理服务机构具有一定的生存基础,平均每年有5-7万件服务量的市场空间。

版权服务

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上海版权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2010年年初,上海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已占GDP的8.91%,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占GDP的4.81%。但从总体来说,相比于专利服务和商标代理服务而言,上海市的版权服务发展较为缓慢,且主要集中在体制内,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由于相关的代理机构和代理人没有资质限制,能从事专利服务和商标服务的从业人员原则上也可以从事版权服务。

法律服务

截止2011年,上海市的律师事务所共有1100多家,从业律师13500人左右,其中涉及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共有200多家,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近年来在进行法律服务的同时,他们的业务也正在向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拓展,如有的律师事务所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服务部门,聘请有关律师,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融资、交易等服务,这标志着深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态正在不断涌现。


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十一五”期间,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总的来说,上海市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还处于起步、探索和规划阶段,无论是从业规模还是服务能力方面,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能力弱等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市场化服务的特点不凸显。要发展与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称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就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和促进作用,而目前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整体不活跃,市场化的机构少、规模小,市场竞争不活跃,市场发育环境不足,出现了政府提供的服务不足、市场提供的服务不强的局面。

二是相关的扶持政策不完善。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还处于培育、探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政府进一步扶持,但目前政府提供的相关政策还很不完善,对中小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资金扶持、场地扶持、税收扶持、人才扶持等政策都很缺乏,很难以在其发展初期予以足够的支持助其成长壮大。

三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创新源头不开放。大多数科技成果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中,因此,高校、科研院所是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源头,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约束以及对科研评价、管理的机制限制,导致高校既缺乏对自身成果进行转化的热情,又缺乏开放给专业服务机构进行转化的动力。

四是高端人才不集聚。目前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中准入门槛低,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造成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导致目前知识产权服务能级在传统的申请、代理、登记等低层次徘徊,而交易、转化、融资等深层次的服务难以突破。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发展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必须将其提高到一定的层面加以认识,并在体制机制方面做若干突破:

理清思路,将知识产权服务业放在重要地位加以推动

上海是国内人才集聚、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要实现“四个率先”、打造“四个中心”,因此发展与之相称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必须要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认识。我们认为,上海下阶段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定位需体现三个接轨:一是与国际接轨,即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要体现国际化水平;二是与长三角接轨,即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要立足、服务、辐射长三角;三是与市场接轨,即上海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要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繁荣局面。

加大扶持,政府要以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环境为首任

在现阶段,政府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大力度、加快营造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一是通过税收优惠降低微型服务机构的门槛,为其提供生存土壤;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扶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其拓展发展空间;三是突破机制引进国外品牌机构,使其变“台下暗中接单”为“台上公平竞争”,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突破机制,高校释放出知识产权服务的活水

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当务之急是突破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关于国有资产的机制限制,一是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将财政资金支持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并对成功转化的予以奖励;二是允许高校将多年未予转化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资源放开,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用市场化服务的方式对其进行转化、交易等服务。

加速培育,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上海要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集聚的高地,政府要有所作为:一是给予一定的人才优惠政策,使知识产权服务领域高端人才具有相应的待遇和地位;二是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大纲和科目设置,鼓励各类培训机构参与知识产权培训,注重在职教育,培养一批年轻化、既懂技术又懂法律、能够处理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建立人才晋升体系,在原有推进“专利管理工程师”(中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建立“高级专利管理工程师”的培养,以形成“高中低”结合的人才结构,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