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车轮滚滚:新能源汽车之旅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7 10:25:54.0    

2012年末,传说中的玛雅预言没有让世界末日来临,而一场场雾霾的蔓延愈演愈烈,几近出现“世界末日”般的喧嚣,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似乎还不怎么美丽。民众对于空气质量的忧虑引发了一系列的热议,作为“主谋”之一的汽车就被推至风口浪尖,而新能源汽车作为节能环保的先锋,让我们在雾霾中看到了一丝阳光。


从“过去”到“现在”

新能源汽车,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是一个新的概念,似乎才十几年的历史,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久。作为新能源汽车种类之一的电动汽车的发明比内燃机汽车还要早,甚至比奥托循环发动机(柴油机)和奔驰发动机(汽油机)还要早。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也是最古老的汽车之一。

早在1832年到1839年之间(精确时间不明),苏格兰商人罗伯特·安德森在研发出了电动车。1835年,由荷兰的Si brandus Stratingh教授设计了第一款小型电动车,他的助手克里斯托弗·贝克则负责制造。而更具实用价值,更成功的电动车在1842年,由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和苏格兰人罗伯特·戴维森研制的,不过,他们首次使用的是不可充电电池。

随着研究的深入,电池性能、容量等技术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在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电动车的发展迅速。1884年,托马斯·帕克将电动车实现量产;1897年,美国费城电车公司研制的纽约电动出租车实现了电动车的商用化;20世纪初,安东尼电气、贝克、底特律电气(安德森电动车公司)、爱迪生、Studebaker和其它公司相继推出电动汽车,销量全面超越汽油动力汽车。据统计,到1890年在全世界4200辆汽车中,有38%为电动汽车,40%为蒸汽车,22%为内燃机汽车。然而,随着美国德洲石油的开发和内燃机技术提高,电动车在1920年之后渐渐地失去了优势。电动车的发展从此停滞了大半个世纪。

就在人们几乎忘记还有电动车的存在的时候,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电动汽车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各个主要的汽车生产商开始关注电动车的未来发展并且开始投入资金和技术在电动车领域,通用、丰田、雷诺、本田都纷纷推出新类型的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从最初的纯电动汽车发展到今天多种类型,新能源汽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创新阶段,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京华客车厂生产的纯电动公交车进行了一定规模地实际运行。最值得一提的是,它采用了充换电站模式,并展示了未来充换电站逐步取代加油站的趋势。


迫在眉睫的竞争

所谓的新能源汽车就是给汽车“换心”,将原来的燃油排放污染的动力变为以新能源为驱动力的环保车。在日本,新能源汽车通常被称为“低公害汽车”,在美国通常将新能源汽车称作“代用燃料汽车”。其实,仅从名称上,我们就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略有感悟。而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首先,十面“霾”伏的压力。2012年末,连续的雾霾天让大众对空气质量忧心忡忡,研究表明,行驶在全国大小道路上的上亿辆汽车,已成为国内PM2.5的主要“贡献者”,污染比例占60%以上。加之,汽车尾气的排放高度仅略高于地面,比高处的烟囱废气更易被人体吸入,对健康危害更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雾霾天气的困扰,新能源汽车的使命重大。

其次,能源危机。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显示,中国在2009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估计2035年中国占世界能源的需求将超过全球需求总量的五分之一。目前全球40%的石油被汽车消耗,57%的石油依赖进口,且即将突破60%的安全线。能源的迫切需要和严峻形势,让我们不得不为汽车业发展再谋出路。

再次,产业地位的突破。与国外相比,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相距甚远,从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优势。而新能源汽车则不同,国内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说起跑线相当。从战略意义上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或许是我国汽车行业驶向国际的最佳机遇。

新能源汽车,这个号称“节能环保先锋”新秀,正逐渐占据人们视线的汽车行业的热点,同时也引发了新一轮的竞争,各国频频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美国、日本、欧盟等都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

美日却步,下一个是中国?

正当激烈竞争的关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国、日本相继来了紧急刹车。

近日,曾经轰轰烈烈上马电动车的美国能源部表示,美国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无法实现,“需求疲软和可靠性问题一直困扰着汽车商引进电动车”。

由于销量不佳,全球推动电动汽车最积极的日产汽车公司也改弦易辙,将业务重心转向混合动力汽车。

面对跨国车企转移阵地、美国放弃2015年的电动车推广目标,业内对中国的电动车推广目标再次产生了质疑,该不该确立过大的目标、如何发展电动车、中国会不会是下一个?

“中外发展电动车面临许多相同的问题,比如购车成本、行驶里程、充电设施等。我们只要坚持下来,就有可能突破这些瓶颈。”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对电动车的定位,国内可以先从微型、小型电动车做起,解决短途使用的问题,同时降低成本,国家可以在这方面给予充足的政策扶持。至于续驶里程长、性能高的电动车,可以慢慢解决成本问题。

其实,从2012年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看来,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也是可圈可点的。上海作为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城市之一,在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和市场推广方面成绩突出。参加世博运行的电动和电容公交继续服务于城市公交,上海巴士公交和上海浦东新区公交新增电电混合城市公交80辆,陆续进入线路运营。同时,基础配套建设加快嘉定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配套基础设施网络初具规模,形成了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共同组成的配套基础设施。除此之外,上海电动车国际示范区数据采集监控中心年底建成,电动乘用车运营中的安全问题将得到全面的监控等等。

北京也与之遥相呼应。今年2月26日,北京市实施了“纯电动物流车示范运营”项目,在城市末端物流配送业建立纯电动物流车队,投入示范运营的70辆电动汽车,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示范运营。

这种种的表现,是动力,是压力,也是一种充满信心的信号。

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的未来。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研发水平和国际先进相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技术标准及检测体系,城市客车商业化示范运行规模国际领先。对于迎面而来的挑战,不是惧怕与退缩,而是勇敢突破。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车将会引领我们驶入别样的天地。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