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新能源汽车 想说爱你不容易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5-27 10:27:44.0    

面对新一轮上涨的油价压力以及大幅度的政策补贴,购买新能源汽车貌似是很不错的选择。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以纯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为例,电动汽车在国内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显示,2012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仅为2661辆,主要购买方为政府和公共事业部门,如城市公交、出租车公司,私人购买者依旧寥寥无几。

政府及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渐趋于“火热”,然而这仿佛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消费市场则是冷眼观望,并没有因各项政策优惠而买新能源车的账。这种“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实在让人头疼。对此,大部分消费者却又另一番感悟:新能源汽车,想说爱你不容易……


认知:不靠谱

新能源汽车,这个一听上去就很时尚潮流的名词,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事实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其实是一知半解的。“不耗油改耗电”、“节能环保”——这大概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认知。

“毕竟是个新事物,家用轿车买电动的是个很不靠谱的事情。”这是很多在新能源汽车面前却步的消费者的心声。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生儿,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对它其实陌生的。

传统燃油汽车发展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新能源汽车进入公众视野也就是在20世纪末的事情,近两百年的“年龄差”让我们对二者的认知也存在差别。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他们希望代步工具可以提供方便可靠、安全舒适、具有生活品味,并且与身份地位相匹配,只要物有所值就在可选范围之内。而这些要求,是传统的汽车目前就能够带来的,而新能源车的陌生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为何要舍弃一辆成熟的汽车而去选择一个在市场上还未获得广泛认同的新能源车呢?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冒险。

显然,想要扭转这种传统观念,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新能源汽车需要迈过的第一道槛。尽管,随着公众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新能源车的认知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不仅是对新能源汽车本身的认知,还在于大众对新能源汽车个性体验的认知。要让新能源车走进消费者的心里,必须要在消费者认知上突破,不能仅在“能源”二字上做文章,更要让消费者认识到新能源汽车是安全的、可靠的、便捷的,并且能够制造新的体验,是传统汽车所无法达到的。


纠结:性价比的衡量

物廉价美,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标准。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却是令消费者犹豫的重要一环。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心理价位在10万元以下;32%的消费者心理价位在10万至20万元之间;而心理价位在20万元以上的消费者仅占据7%。然而,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不得不让消费者退避三舍,例如,2012年,比亚迪高点上市的一款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要价37万元,通用引进的雪佛兰电动车沃蓝达要价49.8万元,丰田普锐斯售价也在23万元左右。如此高昂的价格不禁让消费者惊呼:伤不起……坦白说,这个价格在家轿市场确实没有什么竞争力。

事实上,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上可谓是下了大力气,相应的补贴政策也是一波接一波,力度不断加大,给消费者减轻了不少压力。

2013年1月13日,一台“戴”上了上海首块免费新能源牌照的荣威E50正式交付。车主享受国家、地方10万元购车补贴,还可免费获得电动车专用上海牌照,节省牌照拍卖费用超过8万元,总计节省18万元——上海市并非唯一提出优惠政策的城市,北京、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地都不同程度的提出各种补贴政策。

面对新一轮上涨的油价压力以及大幅度的政策补贴,看得你是否心动了呢?能否撬开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呢?心动了,然而行动很难——这是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心声。就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表现平平,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对新能源市场没有实质性的贡献。

“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质量本来就难以让人信赖,就算一个电池使用5年,更换一个电池就需要10万左右,虽然汽油的价格在上涨,但汽油消费累计起来,估计也没有一个电池的价格贵,很显然,这样的补贴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一名受访的消费者说到。

消费者付出更多的成本却没有换来更大的价值,倡导“节能环保”并不能解决消费者的利益点问题,仅从这一点也不难解释消费者的“无视”了。新能源汽车要得到真正的普及,似乎尚任重而道远。看来,仅仅是政府的补贴政策是不够的,还需要另找入口。


顾虑:方便性与安全性

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如何解决充电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打开市场的瓶颈。

记者在走访一家上海4s店时,遇到一位正在买车的程先生,当记者问及是否考虑买新能源汽车时,程先生说到:“之前一直在搜集各种车的信息,也看过新能源汽车,国家政府也出了很多的补贴政策,看上去也挺诱人的,但是我真正要买车的时候还是会选择普通汽车。首先最起码的续航能力及安全性都没有保障,怎么能放心的买呢?”另一名消费者说:“新能源车充电需要6至8个小时,即使充好之后也只能跑100多公里。如果想去外地跑长途,需要充电的话,还得干等六七个小时,甚至如果周围几百里也找不到一个充电站,那可怎么办!”

日前,在上海市人大、政协两会上,有市政协委员建议,对老式小区进行加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改造,新建小区及郊区新城建设也应把充电桩的设置纳入规划。随着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热度逐渐上升,电动汽车和充换电设施建设再次成为各地关注的焦点。当然,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备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基础建设并不能很快的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大量的充电桩闲置无人问津,并不是建设的初衷。另外,新能源车充电的时间与场地问题,也给充电站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燃油汽车加油只需短短几分钟,而电动汽车充电由于受场地限制,这样充电站内充电桩的数量够用吗?这又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电池续航能力之外,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的顾虑也成为消费者冷眼旁观的原因之一。近来频频爆出电动车出现严重故障的信息,例如爆发在通用电动车Volt身上的电池起火事件,让本来就处于风口浪尖的电动车更加的尴尬,引发了业界对于电动车技术成熟度的广泛讨论。安全系数不足,显然会给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屏障。

如此看来,消费者的纠结也并无道理,还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在2012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大会主席、第一电动网CEO庞义成发表“海南宣言”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应该坚持以消费者为核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寒冷冰山需要消费者的热情才能够融化。

说到底,能给予消费者最大的信心的还是电池动力、相关配套以及安全性的问题。对消费者而言,里程恐惧、无处充电,加上对电池安全性的担忧,直接影响了电动车使用的便利性,在购车环节享受的优惠也就显得没有那么诱人了。消费者就是这样,他们更关心拥有一辆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用性的一面。他们不会为了拯救地球而购买电动汽车,也不会为了某个行业的发展而甘做“试验”,只有当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确实超越传统燃油汽车,既省钱又安全实用,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的购买。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襁褓”阶段,无论是在社会大众的认知上,还是在汽车本身的技术上,都是稚嫩的。尽管大众对于节能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目前,其安全便利性的障碍还不足以让消费者都敢当“环保使者”,只有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切实的满足消费者的方便、安全、省钱的需求,消费者才会买账。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