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崇明生态岛的未来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06-11 13:27:55.0    

未来,崇明应该在自然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其产业核心竞争力。崇明生态岛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产业体系的实力和水平,因而需要聚焦崇明建立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利用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整合区域各种优势资源,推动技术创新,重视技术产业化,开展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崇明生态产业体系提供必要的保障。

具体而言,崇明应该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创建中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特区。所谓特区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实行特殊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机制。与目前时代相比,生态文明时代的生产方式不同,社会组织形式各异。因此,应该通过设立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特区,启动崇明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根据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要求,瞄准自然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的建设任务,在吸纳全球生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联合国际力量,开展系统的组织管理创新,发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设全球生态技术研发和信息服务平台。应该充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崇明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充满期盼的有利条件,扩大现有上海市科委崇明专项研究资金规模,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崇明生态技术研发,适时启动崇明生态技术联合开发的大规模国际合作,开展生态技术的联合攻关,将崇明生态岛打造成为全球生态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实现与国际生态技术高端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交流,知识转化。利用已有的“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尽快启动崇明生态技术国际合作机制;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生态技术研发公共机构、私营单位、社会团体入驻崇明,着力建设面向全球的生态技术信息库和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使崇明成为国际重要的生态信息技术发布平台,成为世界生态产业生产标准、服务准入标准的基地,为崇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建设世界生态产业基地。在建设崇明生态技术创新平台和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崇明生态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努力使崇明成为生态要素集聚、生态产品生产、营销、服务一条龙的生态产业基地。有效整合崇明生态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开展高水平生态产品、服务的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建设过程,对市场反应进行动态跟踪、评估,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更新和改良,最终将生态技术成果转化为符合世界绿色发展理念、附加价值高的生态商品和服务,将崇明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态产业中心。近期应该重点建设由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房地产业、创意产业等组成的绿色产业体系。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崇明岛域度假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建议,崇明应依托湿地资源、森林碳汇资源、农业休闲观光资源、河口自然景观资源、候鸟保护区、生态技术开发与示范、旅游市场区位等优势,优先开发高档商务旅游、生态体验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生态示范观摩等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以陈家镇-东滩地区、东平森林公园及周边地区、明珠湖及周边地区为核心的东、中、西部旅游联动发展的格局,旅游业产值预计将从2011年的5.4亿元逐步增加到2015年的30亿元、2020年的60亿元。

在生态农业方面,崇明应该建立辐射、服务全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农业技术基地,率先启动绿色革命。崇明县政府计划重点建设2个国家级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以及面积达1600亩的北六效低碳农业示范园建设,在设施粮田、设施菜园、标准化畜禽场、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方面保持在上海市各区县之中的绝对领先地位。根据《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2015年仅崇明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一项就将达15亿元,2020年崇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比例将达30%,良种覆盖率将达98%。

在生态房地产业领域,2010年9月崇明成功获批“中国长寿之乡”。崇明东滩将启动打造一个建筑总量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长者社区”,充分利用崇明中国长寿之乡的宜人自然生态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工作,建设集养老护理机构、老年公寓、休闲养老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社区。

在创意产业领域,崇明岛是我国跨太平洋的国际海缆数据的登陆点,拥有数据国际传输的极佳区位。根据《崇明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崇明计划建设的首个数据产业园“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二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预计“十二五”期间园区总投资约108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将达400亿元,吸纳就业人员8万人,实现税收32亿元。可以预料,崇明实现百亿元创意产业规模目标的日期将不再遥远。


(作者系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