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未来离我们 有多远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4-12-05 13:58:24.0    



当科技遭遇科幻,会发生怎样的超新星爆炸。20日至21日,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创新企业家、科幻作家、学者及科幻爱好者的“2014未来科技大会”暨银河奖颁奖活动为这样的交互提供了场所。刘慈欣、王晋康、李淼、袁岳、季昕华等分享有关未来科技和科学幻想的另类思想火花,以及他们眼中的人类未来图景。而面对众多科技、科幻界的种种风云,埋藏在众人心中最期待被解答的问题,恐怕便是“未来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科技最前沿vs科学新幻想

“未来科技不仅包含已经创造出的高新及前沿科技,更强调人类能够预见但仍未被创造的科技,以及尚未能预见的科技,而科幻则给人类留下无限想象空间和科研前景。未来科技与科幻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宋南平在大会上做开幕致辞时,首先就把科技同科幻之间的关系用“契合”二字下了定义。回顾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著名英国科幻科普作家阿瑟•C•克拉克在《地外中继》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地球轨道上空的同步卫星传送通讯信号的设想。尽管同步卫星的技术概念并不是他第一个发明的,但卫星通信的设想,仍然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预言之一。通信卫星所运行的轨道,后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为“克拉克轨道”。被称为机器人之父并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的阿西莫夫,同时还预言了LED技术和掌上电脑的诞生。科技永远在追逐科学幻想的同时,科幻也在时刻颠覆人类对于未来的技术发展的认知和渴望。谷歌眼镜,无人车以及智能机器人的概念可能早就萌发于《银翼杀手》(1982),回到未来》(1989)和《全面回忆》(1990)这样的科幻电影中。诚然,工程师和设计师可能是谷歌、苹果或者其他科技公司的人才,但他们会告诉你,这些科幻作品帮助他们打开了想象力的渠道,或者至少,成为了激发下一代科技革命的火花。当被问及科幻作品对科学家有何影响的时候,现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淼如此回答:“科学家要背负的包袱更多,限制也更多,科技创新往往来自于意想不到之处。”

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已被技术所颠覆。不信?环顾一下身边的消费电子品商场,或者现代化医院,又或者仰望星空,科技无所不在。“最能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的,我想大概就是月球探测技术了,谷歌等都流露出针对外太空探索的野心,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刘慈欣谈到自己最关注的科技进展时,目光却放在天外。此时此刻,美国创业公司SpaceX(一家私人太空发射公司,投资发展火箭以及太空探索项目)以电影《太空漫游:2001》为灵感,正在开发商业地外空间探索的可能性。而SpaceX, 正是大名鼎鼎的Elon Musk的产物——没错!就是那个孵化了特斯拉汽车以及太阳城公司这两家科技企业的天才。目前SpaceX正在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

国内目前最红火的电商和手机制造业,背后潜伏的问题可能在于当某一个经营模式成为范本之后,无数相同的产品或者技术一再被拷贝被重复被炒作。

“阿瑟•C•克拉克的愿景(他在1968年的一则短篇中描写了2001的人类社会)在现在看来是如此的真实,可行。”硅谷的风险投资家Steve Jurvetson如是说。他是SpaceX的董事会成员,也是SpaceX和Planet Labs(总部位于旧金山,由曾在美国太空总署下属的阿姆斯研究中心工作的三位物理学家创办,专注于卫星成像)的投资人,他们正计划通过被要布置一组小型卫星来测绘地球。那些过去的未来学家和科幻小说家们梦想中的未来,正逐渐被科技前沿追上甚至赶超,擅于从这些作品中寻找灵感的锐意进取者,是否能为国人所借鉴?


海外正当时vs国内现在式

而就在此次科技大会的前一天,美国当地时间9月19日上午,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敲响开市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随着开市钟声的响起,阿里成功地踏上了造富之路,创美国市场最大IPO纪录、成为IPO公司中总体估值最大、初始筹资规模最大的公司、也缔造了新的世界首富、中国首富,以及一万多名千万富翁。当不少国人满心欢喜地认为马云和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就代表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发展的中国梦终于雄起之时,可能还会有一些人想要发问:此时此刻被称为美国电子心脏的硅谷在干什么?

除了忙着给iPhone6争取中国市场准入证的苹果公司外,近年来低调不少的英特尔依旧坚持在硬件创新领域寻求突破。在今年9月的英特尔开发论坛上,该公司向人们展示了目前正全力打造中的“无线世界”。尽管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般,但英特尔目指2016年的近未来。无线鼠标和键盘早就不是新闻,英特尔打算将物理硬件的革命再推上一步。英因特尔的未来里,HDMI线和电源线都将成为老古董。HDMI线将被无线端口取代,传输速度将接近USB3.0,该项技术被称为WiGig。如此一来,你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外设同步。而如果你已经被随时见底的电量和沉重的移动电源折磨得苦不堪言,英特尔提供了另一个方案:A4WP(无线充电联盟)的Rezence磁共振技术,它允许多个不同功率要求的设备在同一块充电Pad上同时充电。此外,该系统还声称能够在其它金属物品附近工作,薄的纸和织物都不会产生障碍。英特尔计划与包括三星在内的各大手机/平板电脑厂商进行合作,并承诺在2015年的下半年就可有产品上市。当有些人还在绞尽脑汁研究手机上的应用要怎么做才好的时候,可能手机这个载体的本身即将迎来一场革命。

反观国内目前最红火的电商和手机制造业,背后潜伏的问题可能在于当某一个经营模式成为范本之后,无数相同的产品或者技术一再被拷贝被重复被炒作。而在硬件开发和标准定制方面,也长期处于亦步亦趋的状态。包括可穿戴设备风潮也带给不少创业者新的反思,果壳智能电子穿戴设备总负责人许鹏就曾在采访中透露出对于“杀手级”应用的缺失,可穿戴设备制造门槛低,跟风厂牌恐怕很快会被大厂碾压的担忧。习惯了在软件上下功夫,或者只是利用营销手段为品牌吆喝,或许会拉开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距离。我们似乎总是陷入追逐别人脚步的困境,缺少成为行业标杆的关键创新。而面对目前国内各种同质化的产品,科技创新的未来究竟在何方。云计算公司Ucloud的CEO季昕华的回应相当中肯:“科技创新需要想象力,但技术开发过程中既有陷阱也有限制。目前行业内需要向前冲的(企业),也需要脚踏实地干实事的公司。”当我们想追问硅谷又干了什么国内还没完成的事情的时候,或许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国内尚未出现硅谷的事实。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现在正是中国科技企业向着未来奋起直追的最佳时机。

大数据未来vs互联网入侵

无论是《黑客帝国》中的末世未来的虚拟实境,又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棱镜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经将三维现实与虚拟想象之间的界限消磨殆尽。“数字时代”从未来变为了现在。联银网的张翼在此次科技大会上做了名为“超验骇客:互联网的未来式”的专题发言。他在演讲中为我们描绘了当下全球互联的时代:“在过去的两年中,互联网、云技术等词汇频频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与生活中,互联网的新技术开发已经不满足于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展了,从最早的网上交易、网上教育到如今的网上购买理财产品、网上智能支付、智能生态城市,一个个传统行业已经或正在被互联网一步步蚕食。没感受到的人浑浑噩噩,感受到的人如临大敌。”亮风台创始人廖春元的猜想则更为超前:“设想一下,未来计算机会像什么样子?答案可能是——没有了!计算机消失了。因为它变得‘无处不在’,像空气和水一样。你感觉不到你正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猜测我们的想法,提供服务。”

那么近未来的下一步会是什么?可能会是物联网,可能会是智能家居,还可能是人机融合、预测未来。只是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演进和无孔不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一些不安也随之产生,我们是否将太多的私生活“上传”到了网络上?当人们还没有充分享受到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时,苹果用一次iCloud明星艳照门给我们上了狠狠一课。“照片泄露的根本原因或在于云服务的账号被盗。”360安全专家安扬对接受采访时表示,黑客可以利用“撞库”等方式进行盗号,此外服务提供商的用户数据库泄露也可能导致所有用户都面临盗号风险。而目前能够彻底保护自己网络隐私的手段?很可惜,这个答案是没有。而苹果自然不愿意因此失掉大批用户,同时唯恐该事件影响iPhone6的销售业绩。据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18日报道,苹果公司开始将iCloud中国用户数据转存到国有企业中国电信的云存储平台。这是苹果为打消中国对其产品的安全顾虑所采取的最新举措。

不管我们在互联网维权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结果为何,似乎没有人能阻止地球数据化的脚步。但是否情势会变得如果小说和电影中描写的那样,人类终究被互联网俘获,被人工智能蒙蔽?有些人看到了危机,有些人则看到了充满商机的未来。

科技新产业vs社交型经济

对于投资人而言,有什么比“未来”更值得投资呢?

科技永远在追逐科学幻想的同时,科幻也在时刻颠覆人类对于未来的技术发展的认知和渴望。

如果只将自己的着力点放在网络行业,那么这样的投资恐怕太过单一无趣。开放式的创新环境和设计3.0时代的到来,同时催生、更新了不一样的科技产业。创东方投资的林晖将目光投向了机器人产业:“过去我们说,机器人来了,工人都得下岗了,现在要说的是‘投资人都去哪了’。2013年,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机器人销售市场了,但主要还是工业机器人,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很重要的一个是服务机器人,它又可以分为家用服务和专业服务机器人两种。比如,在你喝酒后,为你代驾,也就是实现无人驾驶、代客泊车等。此外还有具有记忆功能的宠物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也可以从事安全救援工作。”Google X实验室的成员之一,斯坦福教授安德鲁•恩格(Andrew Ng),专门研究如何将神经系统科学应用于人工智能,让机器人和机器像人一样运作,目前项目的详细仍旧是云里雾里难见端倪。但仅仅是谷歌正在研发智能机器人这一消息就足以引发科技界新一轮的投资和创业热潮。未来,人人都害怕被抛在科技新浪潮的身后。

而如何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投资风向和经济发展则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玄而又玄的问题。“在网络中所有人都会进行股票、黄金、美元或者日元的交易,同时因为这是一个社交网络,人们彼此之间还可以交流经验。甚至互相借鉴。‘哇,这个人好聪明!’所以我要拿出我的100美元,他买什么,我就跟着买什么。”当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莱克斯•彭特兰在The BIG Talk节目中提出这样一种“社交型经济”的行为模式存在时,不知道是否会引起一些读者的共鸣。“但问题是,最好的挣钱策略是什么?是阅读报纸,得出自己的投资结论;还是关注大师,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这是社交网络的核心问题。”人们通过互联网吸取信息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从中提炼出更好的决策。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在于你必须不断地变化自己的社交圈,以免同样的思想流不会周而复始地在身边出现。他同时指出:“感知人与人互动的新方法,以及我们从这种感知中可以获得的东西,这种思考方式与传统经济学是非常不同的。在经济1.0时代,人人都是个体,独立行动。而在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经济2.0)中,人与人之间的联接显得尤为重要。”而飞马旅的创始人袁岳则对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一番大胆的预测。他认为互联网将成为许多其他产业的萌芽,利用大数据和移动智能设备,对人类活动的特点、人对事物的反应的特点进行归纳,但我们明白了这层响应关系,未来便是可控的。

而无论量子力学的平行宇宙观为我们的未来设定了多少种不同的可能,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决定权掌握在现在的我们手中。我们正在迈入一个一切智能化的时期,或者甚至可以说,21世纪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奇点”。希望等待着我们的科技未来,不是“如我所愿”而是可以“超乎所想”。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