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创新”—创新中心:一个关键词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5-03-12 14:56:49.0    

如果说2014年上海科技工作有什么关键词的话,那么创新中心就是显而易见的主题。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提出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至此,上海建设全球创新中心的步伐甚嚣尘上。那么,什么是创新中心?

据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中心主任杜德斌所撰写的《上海城市发展中科技创新功能定位于发展路径研究》报告中显示:
“科技创新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动以科技创新为主,科技创新功能已成为城市功能的核心部分,同时科技创新功能受到城市其他功能的支持和服务,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部分,即科业产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广泛服务于城市以外的地区,同时科技产业已成为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动力。”

显而易见的一点便是,科技创新城市的内核为科技创新,以此作为城市发展的重心,且服务并受惠于城市的其他经济活动。
而如何建成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的理念到底是什么?同样成为了一系列研究、讨论的中心。

对此,政府及相关专家学者展开了大讨论,在探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也就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优势与不足、主要路径和突破口等问题阐述了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其中,主要集中在四个层面:如何对内协同对外开放;如何聚焦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如何加快产学研的融合速度;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在此,举一 二例以讲述相关领域专家的看法。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认为,要研究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关系,让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取得协同效果。他进一步阐述,“一方面到了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反哺科技创新中心塑造的时候,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可以作为‘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的前提,使‘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更为充实。”他强调,产业经济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都有着不同样板,不易移植的同时也没有标准

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认为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除了数据可以挖掘,信息可以对称,资源可以共享等之外,建设更好的“硬+软”基础设施对走向全球创新中心的上海来说刻不容缓。

中科院陈凯先院士则把目光聚焦到成果转化与基础研究上。他提出,各相关职能部门如何打破条块分割,加快科技向产业转化的速度,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他认为也要重视基础研究。如今,基础研究在整个研发投入所占的比重,中国只有4.8%。“这样的比重和我们国家要逐步走向创新型国家,在国际上要有科技影响力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此外,在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上,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荣明则是从企业角度给出了看法。他说道,如果上海要发展,一定要培育多样性人才,“不可能今后高职人才也靠‘海归’。”并且,“上海一定要想办法培育留住人才的宜居条件。”他举例,“这两年出现一个趋势,不是五百强而是二、三线城市来挖人才,那里城市变得好了,小巧、优雅、生活成本很低,对人才的新引力非常强。”

纵观专家的观点与看法,会发现上海距离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除有许多亟待改善的体制机制难点外,也有刻不容缓的创新环境建设。

同时,基于相关专家的调研,全球各地的科技创新中心都有着不同样板,不仅不易移植,也没有确定标准,更像南橘北枳般难以复制。
不过,上海也有着外省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中显示,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已连续5年位列全国第一位。

并且,上海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也颇具效应。例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生物样本库等。据统计,2013年上海有效发明专利达48370件、在乎两院院士达165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达498人。

同样在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的基点上,上海的优势也较为明显。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海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已达到366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研发机构120多家。上海吸引了全国外资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一和世界五百强所设研发机构的三分之一。大型跨国公司在沪设立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研发中心已达到70多家。

这样看,认清优势,弥补不足则是下一步上海建设创新中心的机遇与难点所在。据上海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他们也有着这样一些设想与打算。

一方面,建设全球创新中心上海会遵循国际经验,将在“五个力”上有所作为,分别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创新成果的影响力、新兴产业的引领力、创新环境的吸引力,以及区域创新的辐射力。以此拥有或产生具有标志性的机构、企业、人物和成果。
另一方面,上海将着力打造“四个点”。分别是:国际与国内创新资源整合的结合点、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的结合点、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实验区联动的结合点、以及科技创新与城市转型发展统筹的结合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策层面,上海也在抓紧制订形成《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方案》。其中又包括了六项制度,它们是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发展、创新投入、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政府管理以及开放合作。

据此推测,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2014年上海科技工作的主要导向,也是今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上海科技创新的“重头戏”,某种程度上,能否卓有成效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也意味着本次盘点里的科研、创业、民生等科技创新内容是否能够进一步转型与提升。也恰是在此关键位置,创新中心具有显著的、提纲契领的作用与意义。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