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叁拾年 又相逢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5-11-13 11:31:14.0    

科技,毋庸置疑,是在当下中国变革得最为迅速的领域,而在华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用日新月异一词来形容我们这片热土上科技和科技管理工作的演进是最为贴切的。
自1985年创刊以来,这是我们第356次相逢,在过去的30个春秋里,我们也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传递科技主流声音”的宗旨从未遗忘,我们期待着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角。而于我们——《华东科技》也迈入了而立之年,回首细看走来的路,我们有信心迈开新的步伐。


“华东特色、中国特点”

2001年12月,第194期,我们报道过:“一股与如火如荼地新技术创业热潮不相符合的‘妖氛’难免使人尴尬,以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官员说:‘在中关村建立信用体系,不管多难,我们都要起步了。’”

2002年6月,辉煌第200期,我们书写过: “从成立伊始的《华东科技管理》,到报道华东地区科技动态为主,再到今天的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以‘创业与资本互动’为抓手,杂志紧跟时代步伐,报道宗旨在不断明确、具体”。

2002年9月,第203期,我们随着21世纪中华学人赴苏南的考察团,做了《回眸20年苏南模式》的专题考察报告,记录下:“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初期率先树立起乡镇企业大旗的江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敏锐和开风气之先……崛起却又在转轨中沉寂,痛苦、反思并再度崛起的江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的坚韧、执著和重拾旧河山的自省……”

2005年10月,第237期,我们迎来了改版,从此秉承“科技评论、政策解读、行业综述”的编辑方针,在“华东特色、中国特点”的视野下,“传递科技中国的主流声音”。“因为路途遥远,我们不敢设立目标。从此为中国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产业、科技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摇旗呐喊,理性思考,媒体声音将伴随始终。”

2006年1月,第240期,我们针对改版发表了别样的观点:“对于我们创业者和企业家而言,选择了就是宿命,就是责任,就是冷热不管的冒险和进击,成王败寇的风气”,“虽然让人伤感,日子毕竟一天天好起来,环境毕竟一天天美起来。深圳、上海、北京显得更好一点,其它地方也差不到哪里去。虽然叫得响的未必心诚,不卑不亢的毕竟没有;想做事的,趁早;这对政府服务者、创业者、企业家和《华东科技》都适用。”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2007年1月,第252期,站在新年伊始,我们致读者:“除了向读者道一声新年祝福,也会坚持我们不变的承诺,传递科技中国主流声音,并将诸如更新的内涵。新,体现在内容上:我们将不断提高报道水平,更加贴近科技工作者、贴近企业、贴近读者;新,还体现在形式上:呈现给读者的杂志又有了新的版式、更丰富的信息量。变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我们更新、更快、更有价值的报道,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2008年2月,第264期,我们在卷首写下:  “去年年初,《华东科技》整体改版”,“而后,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褒奖声、诧异声、苛责声。批评也好,赞美也罢,《华东科技》的采编团队依旧奋战,在各种各样的科技政府部门、企业、中介组织,都可以看到华东科技人的身影,听到华东科技人的声音。尽管仍然不是尽善尽美, 《华东科技》依然要朝前看,向前走,因此我们依然要强调和坚持我们的理想、信念和方向。”
2009年1月,第275期,我们喊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的口号,“没有创新,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一旦遭遇像当前金融风暴这般形势变化,也自然缺乏地狱风险的能力。因此,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并扶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让企业真正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主角,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0年1月,第287期,我们又走过了一个春夏秋冬,我们期待2010年,低碳经济将为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新的绿色春天!“能源危机来了。但中国企业应对这场危机的背后,却有着莫大的契机。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使中国社会对低碳经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坚定了走下去的步伐。”


蜕变与迭代

2011年6月,第304期,我们寻觅着答案: “面对失衡的世界,我们应该确定的事情是什么?”“当前的金融市场,一方面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出现资金紧缺,民间借贷利率飙升、企业财务压力加大、融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金融资本炒作热度不减,各种题材风生水起,黄金、艺术品、农产品价格飞涨,巨额民间资金寻求高额暴利。两种截然不同的新动向构成了资金‘旱涝失调’的事实。”

2012年6月,第316期,我们感受了一把舌尖上的创新,“‘舌尖’隐喻饮食文化。‘舌尖’之外,还有一种‘舌尖现象’,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常会遇见的一种体验,简称TOT,即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欲言又止’、‘难以用言辞表达’的感受。而用‘舌尖现象’来形容眼下过热的创新,却是最恰当不过。”

2013年1月,第323期,我们在科技创新的破立之年,走进了一个新纪元,我们始终相信,“人,是万物的尺度”,“作为万物的尺度,科技的奥妙就是让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个世界,更近距离地观察人类本身。”

2014年1月,第335期,我们砥砺前行,逐梦路上,我们没有忘记仰望星空;路程虽远,我们依旧斗志昂扬。“时间是冷酷的训导师,也是最公正的裁判员,更是我们形影不离的朋友。”2013年,是收获的一年。这一年,上海的科技创新在改革中突破瓶颈,焕发活力。

2015年1月,第347期,我们亲历着蜕变和迭代,“我们坚定地选择了蜕变与迭代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路的那边是风和日历还是曲径通幽,我们无从知晓。然而,带着这美好的愿望,披上远征的行装,相信我们会让它变得更赏心悦目。”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