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详情
改变一件产品 还是改变日常环保的理念—访“洁世帮”VP 王晓晨
《华东科技》     发布时间:2015-12-14 15:24:07.0    

短发、眼镜,干练的打扮,王晓晨站在孵咖啡的电子屏前开始演讲,举手投足间无不流露出自信满满的气场。而他在这次StarVC路演活动中带来的项目涉及的内容,却是个“时髦值”听起来并不怎么高贵的东西:“垃圾”。但说到节能、环保、3R(节约使用,再回收、再利用)等等这些个洋气的词汇,又有多少人知道背后要有多少技术创新和概念创新的支持呢?而谁又能想到,垃圾分类一个小小的理念也能产生未来可期的创业项目?王晓晨站在台上向我们宣布:“洁世帮”做到了。


垃圾回收有利可图 创业看重变废为宝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召开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并表示在前两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上海将大规模推广“绿色账户”对垃圾分类的正向激励机制,助推申城市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今年年内,“绿色账户”将覆盖100万户居民。“绿色账户”是上海市在城市环境管理领域中直接       “寄望于民、惠及于民”的一项创新和探索,是为鼓励和引导广大市民正确参加日常生活中的干湿垃圾分类并用信息系统记录市民参与行为情况、存放垃圾分类奖励积分的电子账户,是上海市推进垃圾分类群众参与的    “上海模式”的主要内容,今后还将逐步发展成为记录市民各类环保行为的专属档案。

市政府对于环保事业的进一步重视和建设,让不少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嗅到了一丝产业新风,“洁世帮”就敏锐地把握到了这个动向,并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痛点。

“我们要实现的分类回收不是上门去给居民们收收废旧垃圾这么简单。”王晓晨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这样介绍洁世帮的整体框架,“首先我们将在垃圾分类回收方面,引入智能硬件;其次,我们的回收是一种有价回收行为,用户通过我们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同时,会得到一个有偿的费用回馈;最后我们在回收处理方面也有专业的合作伙伴,做到不仅仅是‘收集’,还要能‘处理’得到的垃圾,将它们变废为宝。”

然而这个行业真的是个“香饽饽”吗?王晓晨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市场概况:“2014年,上海生活垃圾内的有价再生资源约700万吨。全国约2.45亿吨,其中,玻璃、电池、易拉罐以及塑料瓶达到了8000万吨。全国最大纸类回收商每年回收垃圾约40万吨,市值约4.8亿元。”而根据王晓晨的介绍,目前的垃圾分类市场,还是主要通过传统的模式来进行:废品回收人员向居民收购垃圾,“一道贩子”到“三道贩子”,垃圾价格相当不透明,还有一种近年新出现的O2O模式,用户利用互联网上门预约,线下回收。但这样做的弊端不是没有。一方面是安全性差,用户可能并不放心;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涉及这个O2O上门回收的企业都只针对某种单一垃圾,尤其是3C产品,并不能做到推广分类和环保的作品。还有就是物流成本过高,后端回收公司力度参差不齐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想到创业,及一定是O2O呢?“洁世帮”的团队意识到,他们还是要从硬件层面上,颠覆垃圾分类回收的既有模式。


软硬兼施智能系统 改习惯先变概念

“我们的智能分类回收箱,完全是自主研究、自主开发的,预计能申请相关专利15项左右。”王晓晨说这个垃圾箱,一个平凡人眼中的普通物件,却好似成了高科技的变形金刚。

这个智能环保分类回收箱究竟有多少科技含金量?

与一般的普通垃圾箱不同,它除了一个主体箱体以外,内部还包含了垃圾压缩装置、通风除臭装置、防破坏装置、称重/计数装置、满载通知装置、宣传屏和绿色账户读卡器等等。与其说它是个垃圾箱,不如说是一个利用先进技术造出来的智能分类处理机,此产品填补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类似智能回收废弃物的产品空缺。王晓晨还向我们介绍道:“我们的硬件是‘乐高式’的箱体。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拼接不同功能的箱体。比如某个区域,回收的塑料瓶比较多,那么我就再拼接一个回收处理塑料瓶的部件。”而使用方式也很简单,将指定类型的垃圾放到指定类型的回收箱中,接下来的事就交给系统处理。

除此之外,似乎也只是个高级的垃圾桶呀?

面对这样的疑惑,王晓晨表示软硬兼修才是硬道理:“除了这个智能硬件以外,我们还会推出配套的智能APP。用户下载到手机里,然后通过将垃圾分类回收,就可以在手机APP上直接拿到卖废品的钱。”而且,洁世帮的着重点将会落在生活垃圾种类,一方面避免了不必要的竞争,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最基础的日常生活层面让市民们的环保意识被调动起来。此外,APP的一期功能将会着重于“用户扔垃圾,领取费用”,到二期进化为通过用户使用智能回收箱的频率、回收垃圾的量,通过电子商城返现的方式吸引用户,增加用户粘度,同时保持良好回收分类习惯。三期则可能会进一步做到O2O,联动居民小区周边的商家,通过返利到线下消费的方式,让商家也参与到环保大军中。

他表示,希望通过高于市场价的垃圾回收“补贴”来推动用户行为的改变,让人们知道垃圾也是有利可图的。并且洁世帮也正筹划积极参与政务机构所提倡的环保项目合作,比如上文说提到的绿色身份卡,是否可以直接与智能垃圾箱的回收信息进行联动,从而更加便捷地走进社区,将垃圾分类从家里开始。


70后80后聚一堂 立足上海辐射周边

其实,洁世帮的CEO,80后的邓锋在创业之前就已经有近10年的工作经历了。“在创业前主要做的是媒体工作担任营销负责人,后进入品牌公司做市场工作也是负责人。后来开始创业的第一个产品其实是‘大校社’,专门做大学生求职的,但因为各种的不成熟只能暂停了这个项目。当时其实想得很简单,就是想打造一家真正意义上欢乐且激情的公司,并且年纪也不小了,想好好的改善下以后的生活,所以在选定项目之后,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而当邓锋将创业的目光瞄准“垃圾”也是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发现的。“当时我和我现在的合伙人一起在吃饭,讨论公司项目转型的事,突然发现有人乱扔垃圾,把垃圾丢在垃圾箱外,顿时我俩来了灵感,为什么不去做一个时尚、智能、高效的垃圾箱呢?”于是在之后的几个月中,邓锋和合伙人不断地进行市场考察,资源整理,原型设计,以及最为有利的后端处理的合伙商加入,最终形成了现在做的项目。

公司的CTO李林侠则是老道的70后,他是有着二十年的智能产品的研发及设计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曾经是电子部第十三研究所的成员。他一手领导着技术团队,攻克了在研发过程中碰到的许多棘手问题,比如传感器的识别,要精准匹配;箱体设计,如何防止意外破坏;以及专利与唯一性,做到市场上独一无二,又有难以复制的技术含量在其中。

王晓晨觉得自己则是媒体人出身,永远有着不会被打败的自信笑容和临机应变的活跃思维。他笑道:“我们的团队有时像一个大家庭,70后的成员就像是父辈。但我们又完全能把握住团队沟通的关键,以理服人,所以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会讨论再讨论,直到一方被另一方说服。”
而创业后,公司前期的投入主要运作在市场调研方面来证实所做项目的可行性,所以现在整个项目处于产品研发中,至于盈利,邓锋认为,其实垃圾的盈利点可快可慢,而他们选择了“慢”。“我希望通过完美的产品、足够的资源及支持来配合我们的项目可以更高效的为市民服务。前期的想法是在两年之内覆盖上海1300个小区楼盘,随后进入学校及商业办公楼。5年之内覆盖全上海,并逐步发展外围城市。”

“第一台智能分类垃圾回收箱可以在哪里看到?”王晓晨表示首先会在他们公司落地的杨浦创业实训平台。之后再静安区、闸北区、长宁区和宝山区等等中高档小区,可能会逐步引进。“虽然这么说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假,但我们是真的想为环保出分力,从工业4.0的理念出发,彻底改变一个行业,尽管现在O2O、互联网公司很多,但我们觉得,智能制造和产品,就体现一个企业的最佳说服力。”

联系我们
欢迎洽谈内容、广告等各项合作业务
投稿邮箱:hdkj_sh@163.com
投稿热线:021-53080015
服务热线:021-53082351

2021年11月刊

电子刊物订阅渠道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上海《华东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26464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8474号 电子营业执照